资源简介 课题: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过程与方法: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 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重、难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的不平等条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设问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侵华战争时间最长、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由此导入“甲午中日战争”。一、黄海海战教师:可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中日战争爆发是偶然的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学生:学习战争经过,仔细运用文中“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让学生对战争经过有一个全面了解,然后重点学习“黄海海战”一目。教师:在讲述战争结局时,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又失败了?二、马关条约教师:本目是重点又是难点。学习时,可引导学生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过去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吗?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些比较,学生得出结论。学生:《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三、瓜分中国的狂潮本目为小字,对学生不做重点要求,学生自学。小结:十九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索。因此,可以把本目为后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内容的背景来学习。活动:讨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活动目标:学会多途径收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活动准备: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有关影视作品中收集有关甲午课后记:板书设计: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1、 黄海海战二、马关条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