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日、中美关系专题演练1. 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是①政治经济制度②建筑样式③儒学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2. 明代倭患最严重的地区是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3.日本明治维新后,所制定的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扩张计划称之为A.大陆政策 B.国策基准C.田中奏折 D.大东亚共荣圈4.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最主要的依据是A.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侵略扩张B.垄断资本大都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C.近代工业—开始就由享有封建特权的资本家操纵D.垄断组织一般采取“宗法式”集中管理形式5.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包括A.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B.列强侵华由欲灭亡清王朝转变为以华治华扶持清政府C.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重其器”转变为“重其制”D.救亡之路的探索者以开明地主农民转变为资产阶级为主6.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7.日本发动丽次侵华战争结果一胜一败,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政治力量的态度B.日本对华战争的性质C.日本军事力量的强弱D. 中国领导抗战的力量8.日本开始以武力破坏华盛顿体系的行动的是A.制造济南惨案 B.发动“九一八”事变C.偷袭珍珠港 D.发动“七七”事变9.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对华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A.对矿业、钢铁工业等部门实行“统制”B.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C.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D.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10.抗战时期,美国援助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同情中国人民,进行人道主义援助B.防止蒋介石国民政府溃败,无力镇压中国革命C.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受损D.压制日本的发展,防止日本强大后威胁美国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的方针,下列各项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叛国②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③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内战④抗日根据地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12.20世纪30年代,英美对蒋介石有时支持其抗日,有时劝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削弱中国革命力量 B.避免日本南下太平洋C. 维护英美在华利益 D.推动日本进攻苏联13.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其主要原因是A.继续推行扩张政策B.美国的扶植C.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D.利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机会14.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苏联缓和关系③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④对中国大陆进行全面经济封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中美建交后,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对两国产生重要影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对华投资呈增长趋势B.能够促进中国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发展C.中国可以引进美国最新的高科技成果D.两国消费者能买到更丰富的商品16.中日建交前,日本对华政策的特征是A.外交追随美国与华对立B. 受到美国的影响,与华军事对立C.在台湾问题上不作出让步D.外交独立与华对立17.日本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日本政府违背了就历史问题向中国人民做出的承诺,失信于亚洲各国和人民,也给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近些年来,亚洲一些国家政府及其人民强烈反对日本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其主要原因是A.靖国神社是日本法西斯分子建造的殿堂B.日本右翼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继续传播武士道精神C.靖国神社中摆放着二战日本战犯的灵位D.靖国神社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精神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海军也不断出访,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借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与此同时,日本不断调整《日美安全保障》和新《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对日美军事合作中分担的任务,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材料二 日本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等。几乎历届首相都不敢真正承担战争责任,而是在“检讨”、“反省”等字眼上下工夫。据《朝日新闻》对2000名日本中学生进行民意调查,70%的学生认为日本是二战中最大的受害者。材料三 2001年4月,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歪曲侵略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为“合格”,再次激起了亚洲国家及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谴责。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 综合材料一、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简析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原因及实质。(3)日本一再否认其侵略战争的史实,并急于谋求其政治大国的地位,是与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结合史地知识分析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20.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以及美日关系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1)19世纪末以来,伴随美国和日本的争夺,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和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在目的、政策、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试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3)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结合这一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①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②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B 2.C 3.A 4.A 5.B 6.B 7.D 8.B 9.D 10.C 11.B 12.D 13.C 14.C 15.C 16.A 17.A 18.C19.(1)日本军国主义有复活的苗头。军国主义倾向值得引起我们关注。我们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2)原因:①二战结束时,美国为了扩张在东亚的势力,未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的打击。如远东军事法庭对一些法西斯分子免予起诉,设法保留了日本天皇制。二战后,美国从反华的战争目的出发,从经济上和政治上扶持日本右翼势力。②与日本的历史传统及文化思想有关。日本在神道教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的影响下,视“认罪”“谢罪”为耻辱,原有观念根深蒂固,对二战反省不够深刻,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实质:企图否认和掩盖侵略战争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3)利用其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利用本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致力于发展经济;美国的经济扶值。20.(1)19世纪中后期,英国带头,形成列强竞相侵华的局面;19世纪末,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20世纪20年代,再次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抗日战争后,美国独控中国。(2)①经济发展水平: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可以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侵略;日本经济实力弱,仅靠经济侵略不占优势。②对外侵略扩张目标:美国以争夺世界霸权,尤其以西半球霸权为主要目标,而日本则以建立东亚霸权为主要目标。③与中国的地缘关系:美国远离中国,不便于大规模军事入侵,而日本靠近中国,便于大规模入侵。④资源因素:美国领土广大,资源丰富;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急于抢占原料和市场。(3)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大阵营的对抗。握手的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国际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下降。②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③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曰关系的发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