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亚非会议。学生对亚非会议为什么能在与会国彼此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围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和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来分析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课堂教学设计师: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从哪些方面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情况和伟大成就 请同学们回答。生:(思考并回答)师:(归纳)今天我们转换一个角度,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板书:第十章第一节课题)一、国际环境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生:(阅读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简要评价)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可以归纳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却充满敌意。美国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包围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的。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制定了全新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全民办发表的公告、《共同纲领》的引文及教材有关内容)生:(学生阅读、分析、回答)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那么,新中国制定这样的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生:(思考、讨论)师:(总结归纳)我们可以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史等四个方面来考虑。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外交有着根本的不同。旧中国的外交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回乙中国近代史,让学生举出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屈辱外交的典型示例,以此来了解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生:(回乙、思考、回答)师:旧中国的外交史充满了屈辱、辛酸、苦难。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尊严,进行了100多年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斗争成果。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了与旧中国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外交形象。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刚才的回忆和讨论中,我们运用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回忆联想,将同一类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并进行比较的方法。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能够把握某一些相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某一历史内容的全貌和它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历史学习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一方法。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二、开创外交新局面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 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师:(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法律的形式将两国友好关系确立下来,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改善新中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和平共处共项原则。(请学生朗读和平工处五项原则并观看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照片)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引导学生回乙中国参加1919年巴黎会议的情景)生:(回忆并回答)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同池们可以想一想,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万隆会议的情况)生:(学生阅读)师:果然,会议出现了不祥的征兆。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生:(讨论)师:如果对这些攻击进行反驳的话,特别强调一下,这本是正当的。但是,会议就可能出现混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 生:(学生讨论)师:委屈求全,丧失原则对于中国代表团更是不能接受的。怎么办 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周恩来总理的发言不仅表达了中国代表团坦诚相待、宽宏大量、事实求是的态度,还表达了新中国与亚非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同总理的发言引起巨大反响,受到与会国代表的高度赞扬。同总理的发言也反映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会议的紧张空气缓和了。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中因势利导扭转了会议的被动局面,推动会议向前发展,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和团结,挫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精彩的一笔。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国际纠纷树立了可遵循的准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对抗中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与多极化的世界。2.能力方面:(1)通过中苏关系恶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环境变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中苏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也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同时,中国致力于促进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2)通过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教学,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中美关系的演变是重点。中美关系是新中国外交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中美关系的演变成为影响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推动了日本、西欧各国和其它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从而,大大缓和了国际形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因此,重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本节内容的另一重点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结果,是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需要而制定的。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中国外交活动十分活跃,国际地位和威望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加强,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重点掌握这一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国际事务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难点分析:(1)中苏关系的恶化是难点。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巩固了中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这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外交工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后来,中苏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甚至发生边境武装冲突。学生对于中苏关系的这种演变难于理解。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出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推行强权政治,企图控制中国。苏联的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另外,对中苏关系的演变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对苏联曾给予中国的帮助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也要分清是非曲直,帮助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中苏关系的演变。(2)中美关系的改善是本节另一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给中国外交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中国同美国进行了坚决斗争。70年代初,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出乎当时人们意料。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也难于理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虑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去理解。还要特别指出:中美两国虽然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仍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需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确服困难。使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生:(学回答)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学生讨论、回答)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外交事业的发展。(板书第十章第二节课题)一、外交环境的恶化和“一大片”的方针师: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国际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因素。可是,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了,外交形势的严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朝鲜战争后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等内容)生:(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师:(教师进行归纳)美国侵朝战争受挫后,并不甘心失败。一方面,不断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空气。另一方面,又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企图从南面包围遏制中国。这时候的中苏关系也开始恶化。苏联不断对中国施压。这样,南面有美国的威胁,北面有苏联的威胁,美、苏构成了对中国的丧击之势。美国敌视中国并不奇怪,可为什么苏联也同中国交恶呢 中苏两国曾有过很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生:(阅读、思考、回答)师:中苏关系的恶化完全是由苏联对中国奉行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的。(解释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提出与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潜艇舰队。中国为什么拒绝 生:(回答)师: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生:(回答)师:毛泽东所说的要讲政治条件就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不能动摇的。从中苏友好到中苏关系恶化,变化太大了。我们怎么全面、客观地评价中苏关系的演变呢 生:(讨论)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对中苏关系的演变要一分为二地评价。苏联给予中国的支持和援助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但是,苏联奉行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我们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关系的恶化,确实给中国带来很大困难。但是,中国并没有屈服于任何压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美、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坚决回击了苏联的任何挑衅。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发生变化。中国加强了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友好关系,这就是“一大片”的方针。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亚、非、拉许多国家。(引导学生看教材中刘少奇、周恩来分别出访印尼、加纳的照片)这些访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处境。二、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师:从70年开始,中国的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关系的改善。(让学生观看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照片)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关系。时至今日人们还津津乐道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许多趣闻。(教师可举几个例子)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在当时震惊世界。是什么原因促使中美两国改善关系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尼克松的讲话,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生:(阅读讨论)师: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与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中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虑密切相关。60年代末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积极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进攻战略,美国面临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对美国强有力的挑战。美国由于国内经济危机和侵越战争严重受挫,实力大为下降。尼克松上台后,为保住美国的霸主地位,对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美国主动提出改善中美关系,企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对此,中国也做出积极的反映,这是因为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中蒙边界,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中国需要改善自己的国际环境。在中美两国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我们如何评价中美关系的改善呢 生:(讨论)师: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回顾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一波三折。有一些重大问题影响着中美两国进一步发展关系。同学们,这些重大问题有哪些呢 生:(讨论)师:这些问题需要中美两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协商、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关系会进一步向前发展。中美关系改善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有利于我国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等内容)生:(阅读回答)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那么,引起这些变化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师: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由此推动了其它国家同我国改善关系。这里我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叫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许多矛盾中必然有一主要矛盾,抓住了它,我们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本质,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中美关系就是主要矛盾。抓住了它,我们就容易了解其它变化了。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判断。过去我们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什么是三个世界的含义呢 (学生阅读教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促进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中国的外交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对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回答)师: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突出反映在两个转变上。第一是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上。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战争威胁。(打出第一节引用的《共同纲领》内容的投影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引用邓小平关于战争的看法)为什么 生:(讨论)师: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因此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战争。这种认识转变充分说明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邓小平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打出邓小平“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的投影片)请同学们举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来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生:(讨论)师: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和平和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然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告诉我们: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另一个转变是奉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邓小平的讲话)不结盟政策就是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因为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受制于别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中国同任何国家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外交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讨论)师:同学们说得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