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上学期]

资源简介

打破教材束缚,还学生活生生的历史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教学设计
【立意与思路】
1、 整体立意: 用微观史学的方法,置教学内容于20世纪初中国的大历史背景下,剖析看似平凡的1905
年,梳理出近代中国一步一步走向革命的历程。
1、 重组教材: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连续剧的形式,以孙中山、康有为、秋瑾三人在1905年的主要事迹为
线索,串起整节教材,避免枯燥。
1、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动的人物事迹作教学主线,同时注意知识点的落实。
1、 激活思维:学生能通过分析1905年,体会走向革命的历程;用史学界的一些争论,力争使学生能产生
自己的观点。
1、 分层教学:划分知识点为识记与理解两部分,识记部分以自主学习为主,理解部分着重分析。
【探讨的核心问题】
怎样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情分析】
1、高中学生上历史课最喜欢的是人物故事,因此可以通过生动的事迹来进行教学。
2、高一(9)班是重点班,识记内容完全可以以自主学习为主,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教师引导,着重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了解同盟会成立的概况、论战的内容与作用,几次武装起义。
学生锻炼概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感受用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事物的过程;感受用视频资料交流信息,情感熏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走向革命的历程;感悟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所做的奋斗与牺牲,
体会中国每前进一步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三民主义与论战内容
2、 难点: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先用三张剧照让学生猜测,再点出真实的照片(对比、反差)。指出剧照来自去年在全
国热播的《走向共和》,该剧讲述近代中国走向共和的历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论。原因不是演员表演得像不像,而是它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处理与评价。(以李鸿章为例)
(过渡):我们今天不探讨李鸿章这个人,我们要学习一段《走向共和》也描述过的历史。就是第三章第二节。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看一部连续剧,我们通过分析三个历史人物在1905年的事迹来了解革命的发展。这部连续剧就叫《1905年:走向革命》
新课:
剧情介绍
(教师朗读,创设情境)
第1集:暗藏杀机——同盟会的建立
(本目预设目标:通过观赏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视频,让学生快速从录象中提取信息,完成自主学习;通过分析三民主义原文,理解内涵)
1、 引子。
2、 播放视频《同盟会的建立》
3、 学生完成《同盟会建立概况自主学习表》
4、 着重分析三民主义
师:为了更好地宣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把它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请看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提示找出关键词)
师:材料1是讲民族主义,它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主要阐述的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民生主义分析同上)
师:刚才我们讲了三民主义的内容,问大家一个这样的问题,我把这三者顺序调一下可不可以?先讲民权主义或民生主义
(学生回答)
师:这三者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先推翻了清朝统治才能建设政权、平均地权。这样说的话,民族主义是三者的什么?
(学生回答)
5、 谈观后感
师:看了刚才这一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以推翻清政府为宗旨的组织?是什么条件使他能顺利地建立?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
(过渡):一个旨在推翻当局统治的组织的建立,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震惊与恐慌。好,下面我们就请出一个对革命非常仇视的人,请欣赏第2集。
第2集:唇枪舌剑——与保皇派的论战
(本目预设目标:通过分析康有为著作,理解立宪派观点,培养论从史出、提取信息能力。)
1、 引子
(特别点出其创立保皇会)
2、 保皇派主张分析
师:1905年康有为自温哥华南游美国,在各地向华侨演讲,极力游说众人加入保皇会,还撰写了《物质救国论》,阐述他的救国理论。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学生阅读)
师:假如你是当时一名革命党人,你看了他的著作,你会怎么反驳他?你会举什么为例子,我们刚刚学过的。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
师: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在不实现民族独立,不改变落后的制度下,单单靠技术,靠物质就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来看看孙中山是怎么反驳的。
6、 播放视频《孙中山反击保皇派》
7、 分析论战内容与影响
师:在刚才的录象中,孙中山把清政府比喻为即将倒塌的房屋,用几根柱子已经不能支撑它。这点就是双方争论的焦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除了这点,还有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并归纳)
师:双方通过大量的刊物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这样必将促进革命思想传播,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过渡):这两集讲了革命党人建立同盟会及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些是他们的目的所在吗?
第3集 刀光剑影——武装起义
(本目预设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能从秋瑾身上看出当时的一股潮流,感悟革命党人的精神)
1、 主演介绍
(特别点出其到日本留学与表现)
2、 播放视频《秋瑾就义》
3、 谈感受:
师:看了刚才秋瑾坚贞不屈的表现和她的绝命诗,你有什么感触吗?
(学生自由畅谈)
4、 简要了解几次武装起义
师:除了这次起义外,革命党人还发动了哪些起义呢?请同学们快速在课本上找出。
(学生自主找出,提示注意几个领导人)
5、联系现实
师:在这几次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人民。今年7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新党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大陆访问团拜祭奠了黄花岗烈士纪念墓。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师:郁慕明面对大量的记者,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提出了要求,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尾声
(配以背景音乐,简要回顾并提出:中国,何去何从?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继续思考的问题】
1、 历史学科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是记住几个时间、事件吗?不是!是应付考试吗?不是!是感悟,是情感熏陶,是体会,是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在当前的形势下,怎样才能即可以创新,又不耽误考试,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教后记】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