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型:新授课 时间 授课人: 签字:学习目标:1. 说出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3. 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4.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重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耳的结构难点: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习过程:(一)明标自学学习任务一:眼和视觉1.观察图4-47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并说出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功能。2.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3.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4.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5.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学习任务二:近视及其预防请大家阅读课本P80~82内容,结合图4-50,分析:1.近视的成因、成像特点及症状。2.近视的矫正方法3.近视的预防措施。 学习任务三:耳和听觉1.请大家观察课本P83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2.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3.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请大家认真观察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4.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5.阅读课本P84第二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6.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7.保护耳和听觉的措施有哪些?(二)小组合作针对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三)交流展示学习任务一:眼和视觉1.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学习任务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的成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面),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形成的物像拉近,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的成像特点是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的症状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近视的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3. 近视的预防措施:做到“三要”“四不要”。学习任务三:耳和听觉1.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2.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教师讲解:外界声波→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3.学生看书总结,师生共同板书: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四)归纳提升(五)达标检测1.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你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据图K16-1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 )图K16-1①听觉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中的听觉中枢 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2. 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眼镜,它能根据每个人的视线变化自动变焦。这款眼镜的每个镜片被镜框上安装的制动器牵动,使镜片能向前或向后移动(镜片向前移动可增大镜片曲度,反之则减小),从而实现自动调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镜片向前或向后移动实现自动调焦,模仿了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过程B.患上近视眼的人戴上该眼镜后,镜片向前移动才能看清眼前的字迹C.视觉异常的患者戴上该眼镜后均能使视觉恢复到正常水平D.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镜片进入人眼,在视网膜上产生了视觉3.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角膜、视网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视网膜、脉络膜 D.视网膜、大脑皮层(六)反馈讲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指导。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