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工农武装割据[下学期]

资源简介

第2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割据:指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如近代前期的军阀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工农说明这种割据的性质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
1、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1)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
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党员由大革命时期6万多减少到1万多人,工农运动也受摧残,全国有组织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人大部分散落。
(2)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必须武装斗争
从1927年秋到1928年底,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是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2、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原因、目的、评价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表明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及时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并作出武装起义的重大决策。
A 选择南昌的原因:a大革命中掌握和影响的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国民党人张发奎的
军队,其中包括贺龙,叶挺军队,分驻江西九江,南昌一带;
b当时在南昌的敌我兵力对比,革命军队占优势,起义有成功把握:
革命军队14个团,约2万人;反动军队6个团,约5000人。
B 时间、领导人、起义后革命军的走向
C 特点:起义部队继续沿用国民党的旗帜,经过整编后的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
第二方面军番号。目的是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
D 意义:起义在南昌获得成功,革命军南下广东,再行北伐的计划未能实现,但
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
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
在南昌起义后不久召开,因情况紧急,只开了一天,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会议。
A时间、地点、内容
B评价: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贡献;
限于党当时的理论水平,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
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湘赣边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最重要的一次。
A经过:攻打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内容 意义)——三湾改编——井冈山
文家市决策意义:为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一条正确道路,从进攻
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把革命的退却
和进攻巧妙的结合起
三湾改编意义:确定了党对军队的决定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
军队的基础,在我党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B特点: a 不但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是人数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b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说明同国民党的决裂)
c 放弃城市,向山区进攻。(意义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为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斗争找到一条正确道路。)
评价:意义:见书
教训:①首先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实际
情况,因此不能成功,必须到农村去。(根本原因)
②革命武装力量必须同农民、土地革命相结合
③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有很大贡献,但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
影响中国革命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