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嘉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热点预测3——五四运动100周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中考嘉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热点预测3——五四运动100周年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中考嘉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热点预测3——五四运动

思维导图













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预测:A.历史与社会考点27.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
B.道德与法治考点42.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C.道德与法治考点23.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D.道德与法治考点11.懂得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点评:2019年正值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很有可能对五四运动进行考查。且近几年嘉兴没考过五四运动相关大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



练习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
导火线:_______________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经过
1.爆发: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从________开始,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呼“_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员。
2.发展:__________政府对学生的镇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的________________,商人罢市,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二十多个省,它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____________为主力的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运动
3.此后,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三)结果、性质及意义
1.结果:在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下,________政府最终释放了______________;罢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务;做出了拒绝在________________上签字的决定。2.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开始。经过该运动的洗礼,人们的____________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______________看中国,看世界。


1.寻访古迹、实地考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②张学良“改易旗帜”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④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2.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振兴中华???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民主、共和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3.“五四运动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性质??????????????????????????????????????????????????B.?社会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5.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21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1)请结合共和体制建立后社会时局,简要谈谈“并不足以革新国家”的理解?
(2)材料中提及的20世纪初新知识分子 “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3)材料中提及的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的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该历史事件作为“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和“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分别是怎么理解的?

6.(2017·丽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 活动一:看图说史

活动二:读文析史
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占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史实 结论
例:1927年,毛泽东率部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① 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
活动三:史论结合






(1)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任选其中的两个事件阐述其重要意义。
(2)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概括该通电的核心主张,分析该主张实施的历史意义
(3)根据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史实或结论。
(4)综合本次主题研究活动,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 ……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嵌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成立思想、阶级基础分别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比进行论证。
(3)毛泽东认为研究党史最好从五四运动开始,请你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述严密,论证成文,逻辑清晰)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
(3)材料三中“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此消息”是指什么?根据材料说明“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9.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
(激扬青春有觉悟)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参加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号召“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由其执笔的《“觉悟”的宣言》声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为他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
(1)概括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
(生死攸关有胆略)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通敌人封堵,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奉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
(2)结合材料,分析这支部队在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的历史作用。
(临危受命有卓识)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请你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观点。
(鞠躬尽瘁有大爱)
周恩来常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担任总理期间,他操劳国事,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在16小时以上,他办公和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墙外正好是14路公共汽车站,上下车很吵闹。有人建议把汽车站挪开,周恩来说:“我们办事要从人民方便着想不要挪。”
——摘编自梁街《大善至美大德至纯》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相关知识,概述周恩来的高尚品格。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8年11月,欧洲的第一次分裂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
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就狠狠地给了中国一记“耳光”。面对这样屈辱的局 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2)“给了中国一记耳光”是指当时中国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对待?“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指的是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与 1921年这道“曙光”有何联系?21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1)结合材料一,说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的学生承担了怎样的社会责任?
材料二:1943年12月1日,(中关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破口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3)对比材料一、二,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中考嘉兴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热点预测3——五四运动练习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五四运动经过
1.爆发:__1919__年__5__月___4_日,从北京大学开始,北京各校学生3000多人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官员。
2.发展:北洋政府对学生的镇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上海的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二十多个省,它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广泛群众爱国运动。
3.此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三)结果、性质及意义
1.结果:在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最终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做出了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决定。
2.性质: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该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1.
【答案】C
【解析】①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和上海有关,符合题意,因为五四运动中,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青年学生转为工人阶级,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②张学良“改易旗帜”和上海无关,不符合题意,因为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上海无关,符合题意,因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④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上海有关,不符合题意,因为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故答案为C。

2.
【答案】A
【解析】①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前提出的口号;???
②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
③抗日救亡是抗日战争中提出的口号;???
④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后提出的口号。
这些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答案为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五四运动时期,国家政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仍是封建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说明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和北伐革命军成为社会的主要领导力量,即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要求选出该材料说法原因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民的斗争,北洋政府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5.
【答案】(1)辛亥革命后,许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2)新文化运动。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 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3)五四运动。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 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解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时期。辛亥革命后,许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提及的20世纪初新知识分子 “唤醒国家及人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和人民”的“基本东西”是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倡导下,李大钊、胡适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热情,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风暴,被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二中的“1918年11月......但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巴黎会议”等信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第一次历史剧变”是指辛亥革命,虽然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帝国主义列强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五四爱国运动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五四运动是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也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说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6.
【答案】(1)顺序:④③①②
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①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共一大于1921年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这些事件的按时间排序是④③①②。
(2)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通电的直接背景是七七事变的爆发,开始全面侵华。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该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建设道路。

7.
【答案】(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2)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依据考生答案完整度,规范性酌情给分。
【解析】(1)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本题应从国民革命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长征、抗日战争史实进行表述。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略。

8.
【答案】(1)19世纪中叶。
(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促进“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3)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学生;工人。
(4)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
【答案】(1)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社会革命。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禹扩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内战基本结束,此后,国民党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兵力,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周恩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主张国共合作,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为他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概括可知,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社会革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后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扩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内战基本结束,此后,国民党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兵力,空前的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周恩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主张国共合作,体现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周恩来其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工作作风倍受尊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等等。21世纪教育网精品资料。

10.
【答案】(1)新文化运动。因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五四运动。
(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解析】略。

11.
【答案】(1)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2)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或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
(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