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远古的传说1. 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3. 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司马迁《史记》书影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史记》记载了不少我国古代的传说班固《白虎通》书影 《白虎通》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白虎通》也记载了不少我国古代的传说新课导入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让我们从流传已久的神秘传说中,提取有关我国远古历史的有用信息吧。新课导入一、炎黄联盟 1.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 注释: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一、炎黄联盟 2.基本情况: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们和东方的蚩尤是当时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 场面黄帝战蚩尤(画像砖)三位杰出首领之——黄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发祥于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黄帝部落神农尝百草图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三位杰出首领之——炎帝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部落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三位杰出首领之——蚩尤九黎部落蚩尤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铜头铁额,打仗非常厉害。 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黄炎联盟。阪泉之战黄炎联盟涿鹿之战征战蚩尤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造成对黄炎联盟威胁。公元前26世纪,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黄帝的地位更加提高。黄帝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炎帝蚩尤其他部落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仓颉造字黄帝养蚕织布造船尝百草创医术制造指南车观察出天文星座建造宫室二、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 传说炎帝姓姜,他制作耒耜(lěi sì),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炎帝还发明了陶器。最广为传颂的事迹是炎帝为了治病救人,遍尝百草,发现了许多治病的药物,最终因误服毒草而逝。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医方兴焉。——《淮南子·修务训》炎帝(神农氏)像1、炎帝的贡献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轩辕氏)像 传说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聪明能干,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黄帝还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传说铜器、车船也是他发明的。黄帝诞生图1、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3、他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4、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2.黄帝的贡献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总结: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1、黄炎结盟,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2、发明创造,为日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中华五千年文明始于黄帝时期尧舜禹三、尧舜禹的禅让禅让: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需要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这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尧像舜像禅让的传说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九嶷(yí)山。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嶷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治水的传说 禹吸取父亲鲧(Gǔn)用堵塞治水失败的教训,领导人们挖沟开渠,把洪水慢慢地疏导到江河中去,然后流向大海。经过13年努力,终于制服洪水,人们又能正常地生产和生活。禹由此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大禹治水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jí 杀死)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大禹陵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稽(kuài jī)山麓(lù)1.炎帝、黄帝及蚩尤部落2.传说炎帝、黄帝对人类生活的贡献3.华夏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传说1.尧、舜、禹的“禅让”2.“禅让”的实质禅让的传说1.大禹治水方法2.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的传说课堂小结谢谢大家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上一课基础上,讲述华夏族的形成。在文字发明以前,历史多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不可否认这里有夸张的记述,但不难发现,其中也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资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2. 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3. 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过程与方法】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教学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史记》和《白虎通》两部古籍,告诉学生它们记载了不少我国古代的传说。2、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3、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总结: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让我们从流传已久的神秘传说中,提取有关我国远古历史的有用信息吧。二、新课教学(一)炎黄联盟1、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读图《历史上产生中的部落分布》,在教师引导下归纳:(1)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注释: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2)基本情况: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们和东方的蚩尤是当时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2、三位杰出首领——黄帝、炎帝、蚩尤。学生阅读课文并读图,了解有关中国古代位杰出首领——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在教师引导下归纳:(1)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2)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3)蚩尤,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铜头铁额,打仗非常厉害。3、两次战役。学生阅读课文并读图,在教师引导下归纳:(1)阪泉之战。炎帝和黄帝原来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两大部落又都向中原发展。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产生尖锐矛盾,终于爆发阪泉之战,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后取得胜利。战败的炎帝表示愿意服从黄帝的领导,黄、炎部落结成黄炎联盟。(2)涿鹿之战。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为联盟后,实力更加强大。后来,蚩尤带领他的部落不断向西发展,造成对黄炎联盟威胁。公元前26世纪,黄帝率领各部落的人,与蚩尤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原野上,蚩尤战败被杀。黄炎联盟得到更大发展,黄帝的地位更加提高。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炎黄部落联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1、农业起源的传说?(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开展讨论,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事迹,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1、炎帝的贡献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老师讲解: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姓姜,生下来是牛头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经常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那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70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干湿、肥瘠、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劳动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2.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课堂讨论: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农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驯化和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不是一个人短时的功劳。但是,后人在追述历史时,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的杰出代表身上。除炎帝外,黄帝也是这样,传说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他还发明铜车、车船、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等。(展示:黄帝画像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三)禅让的传说?1、禅让: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需要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这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尧舜禹及其“禅让”的传说最为著名。(本目内容简略,学生理解禅让较难,为化难为易,宜用归纳法由具体到抽象,最后给禅让下定义)?(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2)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3)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过渡:禅让制其实就是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荐贤能的、能为各部落接受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舜以其高尚品质得到部落首领的信任被举荐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则因为治水有功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首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2、大禹治水的传说?(本目故事性强,文字也无障碍,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疏导——成功:堵塞——失败?(展示《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2)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传说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3)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能答出1、2其中之一方面就应该肯定。?(4)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远古发生过大水;水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与洪水进行艰苦的斗争;那时人们通过民主选举治水的人;通过多次失败,人们总结出治水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取得治水成功。(5)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大禹治水成功,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为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创造了条件。三、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大量远古传说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我想知道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想,得到了哪些收获??学生自主发言,畅谈本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课后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docx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