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人口迁移[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人口迁移[下学期]

资源简介

人口迁移
复习目标:
了解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事例,观察现实中人口迁移现象,理解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复习过程
一、什么叫人口迁移
人口迁徙——也称移民,离开家园,定居他乡。
人口移动——移出时间可长可短,或返回或不返回,但改变住所一般一年以上。
(人口居住地的变动。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通勤、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而是人口流动(通常人口地理学也把这些看做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分国内人口迁移与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又分单身迁移与集体迁移。从地域看,有城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乡村间迁移;从迁移时间看,有定期迁移,季节迁移;从迁移目的看,有求职迁移,求学迁移等。)
例1:下列叙述分别描述的是何种人口迁移现象?
A 16--17世纪,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的商人、手工业者、庄园主,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破产,被迫背井离乡,到美洲谋生。
B 16--19世纪,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采矿、种植热带作物。
C 19世纪前,应该政治犯、异教徒、刑事犯等被流放到澳大利亚。
D 卡秋莎与许许多多的政治犯、刑事犯一起乘坐拥挤不堪的、长长的列车,被沙皇政府流放到距莫斯科近万公里的、风雪弥漫的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等待他们的是漫长的苦役。
E 近些年来,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中介机构在中国境内大量招募大中学生出国留学。
二、国际人口迁移
1、二战前
条件和原因 特 点 流 向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 1 从欧洲 到 美洲2 从非洲 到 美洲3 从亚洲 到 美洲、东南亚中国人到美国、东南亚秘鲁、非洲、澳大利亚日本人到美国、巴西、秘鲁印度人到美洲、非洲、大洋州
2、二战后
原 因 特 点 流 向
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工人增加。 从北非、南欧、西亚 到 西欧从北美、西欧 到 拉美从东南亚 到 西亚
3、国际人口迁移的意义
1972--1978年,巴基斯坦50%--75%的医科毕业生外流。
70年代初,由发展中国家迁入美国的医生人数,每年增加25%--50%,工程师增加15%--20%,科学家增加20%,而在美国,把一个婴儿培养到大学毕业需要12万美元。
就1879年的资料估计,每个居民的到达,平均使美国国土增值400美元。如最靠近欧洲的美国东海岸一带,18世纪末每公顷土地平均售价1.2--2.5美元,而19世纪70年代,距海岸1000千米地带内,每公顷售价涨至7.4--24.7美元。
三、国内人口迁移
原苏联 美国 中国
流向 西部欧洲部分流向乌拉尔山以东 东北部流向西部、南部 东部流向东北、西北
原因 开发国土、建立新工业区 五大湖区工业呈现“饱和”,人口拥挤,地价昂贵西部、南部资源丰富,阳光充足,环境洁净优美,有利新兴工业和与旅游业发展 城市化、开发内地建设边疆,地区经济差异
特点 国家有组织移民 自发迁移 有组织与自发迁移相结合
作用 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促进西部、南部经济发展 调整人口分布、开发资源,加强边疆、内地建设
1、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浙江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移
时间 路 线 原 因 结 果
远古时期 ①于越部族的一部分从宁绍平原迁移至南部丘陵山地,形成“内越”分支②另一部分从宁绍平原迁移至杭嘉湖地区北部和苏南地区,形成“勾吴”部族③还有一部分从宁绍平原迁移至舟山群岛等海上岛屿,形成“外越”分支 受6000~7000年前海侵影响,浙江先民(于越人)聚居的宁绍平原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①促进了浙江其他地区,特别是南部丘陵山地的开发②在杭嘉湖地区创造了一河姆渡文化为基础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
秦始皇时期 ①于越部族的一部分,被强制迁移到浙西、皖南一带②与秦对抗的另一部分于越人转移到今温州、广州、福州一带③从中原地区一如一批有罪的汉族人作补充 镇压于越部族对秦统治的反抗,具有政治性因素 ①造成一次民族的流动与融合②移出的多,移入的少,导致省境内部人口数减少
汉武帝时期 迁入中原地区的一批贫民 当时浙江地广人稀 迁入14.5万人,促进了浙江地区的开发
西晋末年 北方居民大规模迁入 北方发生战乱,晋王朝东迁 ①省境内人口激增②带来了北方的先进文化和农业耕作技术③因人口激增,导致环境问题产生;发生灾荒,使人口总量实际上未增加
北宋时代 北方居民再次大规模迁入 金人入侵引起北方战乱,宋王朝南迁 ①省境内人口激增②带来了北方的先进文化和农业耕作技术③多数湖泊成为农田
清朝初期 从平原地区迁移至丘陵地区 人口激增,山区作物玉米和番薯的引入 占全省面积2/3的丘陵山地得到迅速垦殖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7)少量的自发迁移。
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人口会发生迁移?
人口迁移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间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哪些因素能引起人口迁移?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改变)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否相同呢?人口迁移将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请问原始人以群体为单位,过着“流浪”生活,那时影响他们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2、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口迁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涨时期,这个历史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又是什么?
3、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曾经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影响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五、中国的民工流动——乡村人中向城市迁移
(1)原因: 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据统计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到8000万,成为世界人口大国中第一人口流动大国。我国流动人口不仅规模大而且流动人口增长快,每年以1000万的速度递增,二十世纪末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亿 。
  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我国近几年出现的民工潮的原因是什么?
    1 ( http: / / www.nhyz.org / yxx / kjzz / rkzzqy / m3-01.htm" \l "# )民工的流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影响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人口迁移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早移入美洲的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和英国人
B、欧洲移民者用暴力贩卖到美洲的黑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南美洲东北部
C、二战后,大量移民迁入的地区是美国、加拿大、西欧、大洋州和西亚
D、二战前后,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迁出区
2、二战前,亚洲劳工主要迁出、迁入地区是 ( )
A、中国人主要迁往美洲和西欧 B 、日本人迁往美国、巴西、秘鲁等国
C、 印度人只迁往非洲和大洋州 D、中国人只迁往东南亚国家
3、1954~1984年我国人口迁移三个阶段内容,正确叙述是( )
A.1950~1960年为活跃期,年均迁移量大
B.1961~1976年为高潮期,总迁移量最大
C.1977~1984年为回升期,年均迁移量最小
D.1961~1976年为低潮期,总迁移量最小
4、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
B.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5、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原因   B、经济原因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自发的流动
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的是( )
A、欧洲 B、北美 C、拉美 D、大洋洲
7、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从平原流向山区 B、从农村流入城市
C、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D、从人口稠密区流向人口稀少区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A、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的扩张 B、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直接原因是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D、寻找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工资待遇
二、填空题:
1.在我国,由 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 迁到了 。
2.解放以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 ,解放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受 控制较多,而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三、读19世纪以前世界部分地区人口迁移图和“三角贸易”图,回答:
(1)就人口迁移方向和地区来说:
箭头①表示:
箭头②表示:
(2)有关此阶段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批移民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②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③迁移原因是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 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结合“三角贸易”图,你能说出奴隶贩子在出程、中程和归程中分别利用了什么洋流和风带吗?




d
c
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