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下学期]

资源简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复习目标
1、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和经济差异
2、了解中外区域间联系的主要内容、方式及其变化,懂得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理解区域联系对区域间发展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地区分布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及南半球北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 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南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 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南北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发达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本 俄罗斯 澳大利亚
首都 华盛顿 柏林 东京 莫斯科 堪培拉
地理位置 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邻墨西哥,北濒北冰洋、加拿大 欧洲中部,北邻的兰克半岛上的丹麦 亚洲东部岛国,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 地跨欧、亚两洲 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自然条件 地形:东西两边高,中间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大平原;西部: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第四长河 河网、河港密集,煤炭资源丰富 多山岛国,矿产资源贫乏,海岸线长富士山:圣山 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淡水、森林、草场及多种矿产资源拥有量居世界前列 地广人稀地形:东部:南北纵列的山地——大分水岭;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西部:低矮的高原、沙漠墨累河气候:降水由北东南三面向内陆逐渐减少,呈详细开口的半环状分布;干旱地区广
社会历史条件 英国殖民地,1776年独立 19世纪下半叶统一,20世纪上半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分裂,1990年10月2日统一交通发达 19世纪前是传统农业国,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工业化道路;为攫取亚太资源,实行对外扩张,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二战战败
领土面积 937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四 37.8万平方千米 171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7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六
人口 2.7亿,占世界人口4% 1.27亿 1.5亿,近4/5集中在欧洲部分 1880万
GNP 占世界一半以上
贸易 金融中心:纽约;港口城市:洛杉矶 加工贸易国: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产品出口重要港口:大阪金融中心:东京 城市主要集中在欧洲
工业 经济最发达,信息、航天、生物技术和环保等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各领域生产工业中心: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矶、圣弗兰西斯科(硅谷)、休斯敦 产品性能好、质量高,精米光学仪器的研制居世界领先地位,电子技术、汽车、化学工业居世界前列工业区分布:西:鲁尔区——德国工业心脏,煤炭、钢铁、机械为主;南:斯图加特、慕尼黑,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为主;北:汉堡、东:莱比锡 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制造业发展重点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世界工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机床、工业机器人、照相机、手表、汽车等产品生产集中于此,世界造船工业中心之一(造船王国) 发展重工业,并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气 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美利奴羊)世界上主要矿产品出口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煤、铁、铝土、铀二战后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农业 农场工人使用装备全球定位系统拖拉机 主要出产:稻米 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 养羊业发展迅速
第三产业 服务业比重增加很快;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发展及教育科技的进步
环境 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 20世纪中叶产生严重环境问题;70年代后注重环境治理和保护,有所改善
发展原因 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移民带来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经济思想: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明治维新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
共同点 工业起步早,生产力水平高,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物质生活条件优越
3、发展中国家
海湾国家 新加坡 印度 肯尼亚
首都 新加坡 新德里 内罗毕
地理位置 西亚波斯湾沿岸,五海三洲之地——地处亚、欧、非交接处,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狮子之城”、“星岛” 南亚印度半岛,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东非高原东北部
自然条件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居世界首位气候干旱 热带城市岛国,地狭人稠,自然资源贫乏 大部分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北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大部分为高原,北部半沙漠,沿海为平原广大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社会历史条件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长期受殖民主义统治,20世纪中叶后独立;地区冲突和战乱,加之自然灾害,经济发展长期落后
领土面积 641平方千米 297万平方千米
人口 321.75万(90%是华人) 超过10亿,第二人口大国 2800多万(近15%居于城市)
GNP 人均居世界前列
贸易 欧佩克:11个成员国,总部在维也纳霍尔姆次海峡——世界油阀 金融业迅速崛起:第四大金融中心 内罗毕、蒙巴萨(港口城市)
工业 石油工业和石油输出——经济命脉一些国家以石油收入为基础,逐步实现经济多样化和现代化; 60年代后工业发展迅速:炼油能力居世界前列;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东南亚最大工业区,制造飞机引擎、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和电子电器等 具有良好资源条件,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核工业、航天工业、电子工业发展较快,软件制造业居世界领先位置(班加罗尔——印度硅谷) 工业:发展相对较快,分布在贯通西南部的肯尼亚-乌干达铁路沿线,以日常生活用品和基础生产资料为主的制造业,电讯业
农业 增加农业投资,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推广精细农业技术,积极发展高效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世界重要粮食生产国之一——1996进行“绿色革命”,推广高产良种为核心,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化肥使用量、推行农业机械化作物:小麦、棉花、茶叶、黄麻 典型农业国,农业: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稻、高粱、木薯经济作物:咖啡、茶叶、剑麻、除虫菊、棉花
环境及其他 兴建海水淡化工厂;提高社会福利,积极推广义务教育 注重环保——花园城市,旅游收入成为重要经济收入 教育:高校数目、入学人数、科技人员及熟练劳动力均列世界第三位城乡差异大 旅游业:重要财源之一,野生动物园闻名世界
人文 多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人种为主 狮头鱼身像——新加坡标志
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国家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 国土面积广,人口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中国、巴西) 殖民地国家
二、区域联系
1、区域联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主要内容:贸易活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
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发展
2、实现区域联系的重要纽带——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是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先驱
英国:强大的海洋运输是发达的重要保证;
日本在二战中崛起:利用沿海交通条件,解决本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发展困境;
上海:长期依靠全国各地的能源和原料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长江航运、海洋运输以及便利的铁路运输构成的综合运输能力是其发展的基础
2)交通运输
种类 特点 备注
水运 海运 运量大,费用便宜,速度较慢,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为了缩短航程,开凿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内河航运
陆运 公路 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铁路 运输量大,速度较快,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空运 运输速度快,运量小,运价高
管道运输 优: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小,造价低,占地少,安全可靠缺点:运输品种单一,运量变化幅度小,灵活性差 石油、天然气贸易:
一个地区交通线路的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硬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区域兴衰也与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有一定联系
例:徽商与晋商的兴衰
兴:
衰:
4)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 线路走向
京九线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3、通讯方式的变化
因特网、卫星传输电话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巴西
2、下列世界性或地区性组织中,属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是(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绿色和平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是商品性农业,体现在 ( )
①产量高 ②剩余多 ③自给自足 ④输出便利 ⑤贮存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下列各组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中国、美国、加拿大 B、日本、德国、加拿大 C、法国、挪威、伊拉克 D、印度、新加坡、韩国
5、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文化交流的是
A、浙江的教师到四川支援教育防大学 B、北京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上海人才市场的信息
C、宁夏回族同胞到杭州开清真面馆 D、北京烤鸭销往全国各地
6、把地中海和大西洋连接起来的海峡是
A、台湾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
7、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的水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美洲
8、下列各大洲组合中,全部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亚洲、大洋洲 B、南美洲、大洋洲 C、非洲、南美洲 D、亚洲、非洲
9、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沿海,城内以舟代车的水上城市是( )
A、罗马 B、威尼斯 C、米兰 D、柏林
10、波斯湾沿岸生产的石油,向东经马六甲海峡,主要运往( )
A、日本 B、西欧 C、北美 D、中国
11、国旗上有枫叶图案的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俄罗斯 D、埃及
12、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C、大洋洲、亚洲、南美洲 D、亚洲、非洲、欧洲
13、下列国际大都市,位于欧洲的是( )
A、上海 B、东京 C、纽约 D、伦敦
14、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其农业( )
A. 经营较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 B。畜牧业产值一般高于种植业 
B. 生产上也普遍采用先进的技术 C、生产中供出口的农业原料与热带农产品所占比重大
15、下列哪国不属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16、目前世界上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是
A、西欧 B、西亚 C、北美洲 D、俄罗斯
17、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18下列哪个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A、澳大利亚 B、印度尼西亚 C、俄罗斯 D、朝鲜
19、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发达国家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澳大利亚
20、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蒙古 B、中国 C、澳大利亚 D、英国
21、星条旗是下列哪国的国旗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2、有“造船王国”之称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日本 C、印度 D、中国
23、下列不属于新兴工业的是
A、计算机工业 B、激光工业 C、造船业 D、航空航天业
24、富士山是下列哪个国家的象征
A、澳大利亚 B、日本 C、俄罗斯 D、朝鲜
25、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称号的是
A、蒙古 B、美国 C、澳大利亚 D、德国
二、读图题
1、对号入座:图中的①、②、③、④、⑤代表的是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国家,请你把这些数字符号填入到相应的括号内。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50年独立。( )
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呈长方形,东西跨经度170多度。( )
白色旗底的长方形国旗,旗上有太极图案,故常称为太极旗。( )
是一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岛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经济发达,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国”、“地震国”,大和民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 )
2、观察郑和的航海图
1)说说郑和下西洋时,依次要经过我国的哪些水域?(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东海、黄海、台湾海峡、南海
C东海、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南海 D长江口、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2)在郑和下西洋时经过了许多国家,你能说出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吗?
A B C
3、(1)读图9,描述台湾岛上的铁路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铁路呈环状沿沿海平原地区分布;(4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和经济因素。(2分)
(2)图中A、B、C三地为全岛最大港口的是 B 。(填写代号)该港口成为全岛最大港口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地形平坦(岛西部主要为沿海平原),有较好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铁路线连接岛屿西部和东部的主要城市,风浪较小,航行条件较好。
三、材料分析题
1、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试从地理方面分析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原因。地理原因:(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大陆海岸线中点)①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大外贸港口,对外联系方便。②经济腹地宽广。③气候温暖湿润,周边农业发达。④人口稠密,具有高素质劳动力
(4)举办世博会是属于 B、C、E 。
A.人类的生产活动 B.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C.国际贸易 D.商业活动
E.交换商品和商品信息 F.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2、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岛上,是一个城市国家,它地狭人稠,自然资源贫乏。但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新加坡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你认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哪里?
(2)、根据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试分析新加坡可以发展哪些产业?请说明理由。
3、日本和俄罗斯都是发达国家,读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P50图,说说它们工业发展所需原料、燃料来源有什么不同 ,这对两国工业区分布特点有什么影响。
5
4
3
2
1
A
B
C
PAGE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