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十七课 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宋元时期中西文化技术交流是双方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并认识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举动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和共同进步,他不畏艰难的精神更值得同学们学习。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读郑和下西洋图,了解插图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观察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知识目标: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 读图法、观察法、讲述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郑和下西洋是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法大致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起止时间、主要交易物品和历史意义,并辅以地图、讨论、对比表、视频,培养学生的识图观察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汉唐时期的对外交流
二、讲授新课
第十七课 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
一、 宋元海外贸易
[自主学习阶段]
1.生自读课文内容,根据下列问题找出相应答案并划出,师展示问题:
(1)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有哪些?
广州、泉州、杭州、明州(今宁波)、扬州 (展示港口地图)
(2)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大港之一的是哪个港口?
泉州
(3)宋元海外贸易的主要路线是怎样的?
从港口出发,北到朝鲜、日本,南经南海,穿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展示路线图)
(4)宋元海外贸易主要交易物品有哪些?
丝绸、瓷器;香料、象牙
(5)宋元海外贸易的意义?
宋元时期,频繁的海外交往使科学技术和艺术的交流发展起来,阿拉伯的天文历法、数学、医药学、建筑学影响过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在这时期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2.生自主完成,师答疑、补充、归纳,完成课文基本知识的传授。
[合作探究阶段]
1.讨论:宋以前的历史时期,东西交通以陆上的“丝绸之路”为主,自唐末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并日趋兴盛,为什么?
唐朝对西域控制力的日渐减弱,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唐末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同桌间相互讨论、探究,教师点拨启示。)
二、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阶段]
1.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划出相应答案:
(1)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什么是西洋?
明朝建立后,明成祖朱棣希望凭借强大的国力,积极发展官方贸易,宣扬明朝声威。
西洋是指文莱以西包括整个印度洋或更西的地方。
(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点及所到达的地区(最远)?
1405—1433年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展示郑和下西洋图)
讨论:郑和七下西洋,在海上漂泊13年,需要什么条件?P99 大家谈
造船技术,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航海技术,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居于世界领先位置;不畏艰难的精神。(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应充分重视肯定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
(3)主要交易物品?
丝绸、瓷器 ;香料、珍宝、颜料等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此举使中国在海外的影响扩大,中国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也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合作探究阶段]
1.问题: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展示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航海家情况对比表。
2.播放“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视频,加深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比较(学生集体填写表格内容,同时起到复习作用):
时间 到达地区(最远) 交易物品 历史意义
宋元 北到朝鲜、日本,南到阿拉伯地区和东非 丝绸、瓷器;香料、象牙 促进了科技艺术的交流,四大发明此时传入欧洲
明1405-1433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丝绸、瓷器;香料、珍宝、颜料等 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开发了南洋,促进了交流
四.作业
填充地图册P26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宋元海外贸易与明朝郑和下西洋
一、宋元海外贸易
二、郑和下西洋
执教:薛红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