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孙各庄中学 刘兰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及危害,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2.了解东北人民抗日斗争;3.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教 学 重 点 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教 学难 点 西安事变。课 前准 备 1.《松花江上》的音乐资料2.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资料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播放《松花江上》歌曲2.一曲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那么,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的灾难?今天开始学习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九一八事变4.提问:日本侵略军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投影)5.教师归纳总结:通过讨论明确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1.思考:歌曲反映了当时人民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听完这首歌后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歌曲反映了当时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我们想到的是东北父老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2.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课后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表格(投影)事变名称时 间地 点简单经过结 果3.学生小组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播放歌曲,把学生带到那苦难的岁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烘托课堂气氛一方面使学生完成对九一八事变这一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这正是课改的目的。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6.提问:日军为什么会顺利占领沈阳和东北三省? 7.出示投影: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2)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8.中国共产党和东北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又是怎样做的呢?9.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反而围攻红军,为此一场震惊中外的事变发生了。10.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西安事变 4.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5.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游击队。6.学生简述西安事变时间、经过和结果 让学生体会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了解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情况,知道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11. (出示投影)提问:1)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2)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在中间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看教材71页活动与探究: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12.通过讨论学习我们知道西安事变是和平解决的。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有什么意义? 7.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2)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协商。3)小男孩说的不对。共产党不杀蒋介石,不是不敢杀,而是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全民族利益为重,所作出的决定。小女孩说的有道理。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可能会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挑起国共之间的战争。这样将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前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8.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安事变是如何解决的,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意识。突出重点、难点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投影显示)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课堂练习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3.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坚持剿共 B、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1)以上密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2)从电文看,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什么态度?(3)张学良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后果?教学反思这节课最大的优点是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设计较多,学生在课堂中非常活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能力,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导入的设计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