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教案设计[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教案设计[上学期]

资源简介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西藏和平解放;了解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认识三大运动对巩固政权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三大运动性质和作用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查资料,讲述朝鲜战场上英雄先烈的故事。
3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藏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揭开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新的篇章。
巩固政权的胜利,充分说明新生人民政权的强大威力,以及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路线、方针的正确,并培养学生向英雄学习,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决办法 对于抗美援朝这个重点,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歌曲,《上甘岭》电影片段,《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选读,学生讲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渲染气氛,加大形象直观性,进行思想教育。
对于土地改革,综合讲述,分析书中插图,掌握此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实质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性质
解决办法 联系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比较其异同,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土地改革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3教学疑点:三大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巩固人民政权的关系
解决办法 学习各项运动,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完成祖国统一是巩固政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抗美援朝是对外,主要为巩固政权创造和提供一个和平的外部条件;镇压反革命运动主要在内部,清除国民党残余,稳定社会秩序;进行土地改革,主要是为了发动农民,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抗美援朝,并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建立巩固政权的坚实的基础。
三 教法和学法
1 教法:主要通过启发引导法、问题式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学法: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所提供的插图和材料,多媒体技术的大信息容量,形象、直观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增添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 设计思想:
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教学设计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情景”的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内在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五 教具准备
1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录音带
2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Flash制作)
3 《上甘岭》影片片段,《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片
4 知识结构和练习题幻灯片
5 学生们收集资料——朝鲜战场上英雄先烈的故事
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轻松一刻 放《我的祖国》录音带提问:1 这首歌曲的出处?2这场战役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学生们跟唱答:《上甘岭》影片主题曲“抗美援朝”战争中 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战争依然存在,看课前提示提问: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人民政权? 学生集体讨论答: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土地改革运动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整体感知。
知识新授 问:1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的时间和标志?教师强调西藏解放的意义2 为什么说全国领土是“基本”得到解放? 学生看书找出答案答:1951年5月,西藏的和平解放。看书中的两幅插图,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学生们展开讨论,最后分析出,当时,还有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知识点的把握力求准确。
好歌放送 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录音带问:1 歌曲的出处?2 歌曲的背景?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趁机侵略朝鲜,威胁我国安全,我国政府派兵入朝作战。 缓解学生学习上的疲劳,张弛有度,避免厌烦情绪,提高注意力。
问题辩论 问:美国侵略朝鲜,我国政府为何出兵? 学生们分成两组:一组,讨论中国政府应该出兵,抗美援朝;另一组,讨论中国政府不应出兵。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辩论 总结:我们党和国家权衡利弊,作出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各小组代表发言,展开辩论并说明理由 提高学生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勇于表达自己,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中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明果断地正确的决策。
过程学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并简单介绍战争经过。放《上甘岭》电影片段想一想,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 学生们了解抗美援朝的时间,军队,指挥官,主要战役等。学生们讲述,朝鲜战场上出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先烈的故事,黄继光,邱少云,毛岸青等。讨论回答:中国人民志愿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己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向英雄学习,学习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名作欣赏 学生们齐读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 突破学科界限,使语文与历史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结论 问:朝鲜战争的结果和意义?出示《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 答: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理解克拉克的话 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学习能力。
知识新授 问: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必要性?过程和意义? 答:内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外朝鲜战争的爆发。学生们看书中插图 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温故知新 问: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土地改革? 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进行过土改。通过列表的形式比较 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知识新授 问: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和意义? 答: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看课本中的插图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总结 问:党和政府是怎样战胜敌人,巩固人民政权的? 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和总体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题1,2 学生独立完成
布置作业 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抗美援朝》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 板书设计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1951年,西藏)
背景
抗美援朝 过程:1950年—1953年,彭德怀 英雄人物
结果和意义:《朝鲜停战协定》
镇压反革命:使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三大运动 背景: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土地改革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意义: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