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最可爱的人[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最可爱的人[下学期]

资源简介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正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课堂上请学生演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同时,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2)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使学生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朝军民并肩战斗,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成为国际主义的象征。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为国争光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得出志愿军出兵参战的原因。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开展演讲评比活动,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情况。其模式分为:小组讨论—角色确定与发挥—观点形成与交流—评比与归纳。
2.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把握本课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抗美援朝战争来展开。对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课外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归纳总结。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体系,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培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歌曲引入法
教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说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的战歌,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被称为是“最可爱的人”。引入新课。
方法2
图示引入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片,教师提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场面,设置悬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去干什么?学生回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此引入第2课“最可爱的人”。
方法3
故事引入法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继光的故事吗?”
学生齐声回答:“知道。”
生1:“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生2:“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了。”
生3:“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师:“黄继光和他的战友们,在抗美援朝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引入课题:第2课“最可爱的人”。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本课难点是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通过学生对学习资料的分析,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合作找出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经过小组讨论,开展演讲活动,概括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活动内容1
利用多媒体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中志愿军的进军路线,提出探究问题:
(1)抗美援朝战争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战役?结果如何?
(3)通过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4)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你讲述一个志愿军的英雄故事。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中“邱少云塑像”、“黄继光冲上去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等图片去探究问题。教师可巡回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用铅笔划划、圈圈、点点,把重要的年代、人名、主要战役划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评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先指导各小组各自选好本组的课题,然后搜集故事资料,再共同合作撰写演讲稿,推选演讲者,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活动结果放入成长记录袋中。下面是小组间评价表:
进行小组间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同伙伴进行合作和交流,促进本小组活动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经过。
生1: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1950年10月,结束于1953年7月。
生2:志愿军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结果是五战五捷。
生3: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志愿军不断地取得胜利。他们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附近。
生4: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评析】
小组合作探究可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经过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活动内容2
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片断,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探讨问题时,教师穿插讲述一些历史资料,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生动、形象的背景介绍,诱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已知的背景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并且对战争场面进行模仿,纷纷声讨美国侵略军的暴行,归纳出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生1: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生2: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生3:中国出兵援助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是为了保卫新中国。
生4:中国人民必须对美国的侵略加以制止,粉碎美国称霸世界的阴谋。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中国政府出兵朝鲜的原因”这一难点。
【评析】
师生互动的探究过程,即是解难释疑的过程。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模仿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参战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课外知识,开展拓展研究
材料一: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升起来的时候,中国人民终于挺直了腰杆,从此站在了世界民族之林的行列。
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饱经风霜的神州大地,满目苍凉,百废待兴。医治战争创伤,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发展和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独霸世界的野心不死,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之入骨,并妄图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国威——中国人民的骄傲》)
材料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战争爆发当天,便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指控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侵略者”,并于6月27日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插足中国领土台湾。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成立由美国司令官指挥的“统一司令部”,组成15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军”,9月15日,美军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在仁川登陆,并把战火一直烧到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边。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朝鲜党和政府向中国党和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中国政府对唇齿相依的邻国发生的情况十分关注,对美军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的企图发出警告,但美国置之不理。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赴朝参战,保家卫国。
(《20世纪全球100件大事》)
二、研究方法
1.确立课题: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参战。
2.探究方法: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网站查阅资料。
3.探究过程:
(1)假设: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出兵朝鲜参战。
(2)验证:
生1:中国不出兵,就会让美国侵略者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助长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生2:美军飞机不断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生3:美国侵略者的轰炸,将会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如电力资源等。
(3)结论:中国不出兵援助朝鲜,那么在朝鲜国灭亡之后,美国就会把朝鲜作为跳板侵略中国,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为了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同时,也是为了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4.活动总结:请你就“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参战”这一问题,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