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教案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比赛教案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上学期]

资源简介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在短短的时间内却经历了战后最大的变化。战后一直保持了40多年的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旧格局已经打破,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伴随旧格局的解体,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出现了分化,瓦解和重新组合。就当前来看,一些旧有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矛盾又在产生,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概况及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资本主义国家概况,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②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搞好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③使学生认识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跨世纪时刻,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3.能力培养: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意识,从而在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前能承担起未来所赋予的责任。②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难点:世界格局新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请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几课概括出二战之后世界形势有哪些新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二战后人民民主力量壮大,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已出现了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形势又有哪些新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又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及政治概况(板书)
  1.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板书)
  (回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以与本课衔接)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滞胀”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历史进入9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课本中提到了五种表现,请同学加以概括,注意这场经济衰退具有各国不同步的特点。在几个国家中以美国的经济衰退最为典型,经济增长率低,难以扭转高赤字、高债务、高外贸逆差以及国际竞争能力急剧下降等。与之相反,日、德仍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势头。(分析日、德经济增长原因)日、德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了威胁。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变化带来政治领域的变化。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矛盾激化及西方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板书)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衰退必然导致社会政治矛盾加剧。课本中提到了五种表现。(要求学生概括并阅读课本中所提供的材料)
  另外,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也势必造成政治格局的变化。日本作为实力不断上升的国家,随着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不愿继续作美国的“小伙伴”,而积极谋取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政治地位,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向政治大国前进。两德统一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加上它拥有一支现代化部队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除资本主义经济变化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外,东欧和苏联的变化也加速了旧格局的解体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二、东欧的剧变和苏联解体(板书)
  1.东欧剧变(1989年~1991年)(板书)
  (介绍东欧剧变具体情况)东欧政局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发生变化。多数共产党已更名或改组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各党都主动或被迫放弃了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丧失政权沦为在野党。第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各国均取消了国名中的“人民”和“社会主义”字样,标榜他们所要建立的是所谓“人道的,民主的法制国家”或干脆恢复资产阶级共和国,引进西方议会两院制、多党制。第三,明确提出并积极实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定私有化方案,宣布实行或全面私有化,公有制解体。第四,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
  一年之内,执政40多年的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原因何在呢?(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分析归纳,并适当补充材料)首先是经济建设的失误。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高积累、高投资,追求高速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国家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外债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由此引发政治和社会矛盾并不断加深。有的国家虽进行了改革,但于事无补。其次是东欧执政共产党人中的一部分推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进一步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并给了西方以可乘之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背景下对东欧加紧和平演变攻势,是东欧剧变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以事例说明)
  东欧剧变,直接影响到苏联,使本已十分动荡的苏联政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苏联解体(1991年底)(板书)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确定了“根本改革”的方针,实行“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的政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与过去的传统体制彻底决裂,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期建立起来的所谓“极权官僚体制”和“行政命令体制”以及“社会主义原来那种理论和实践模式”;就是要在苏联建立一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实惠,而改革中出现的阻力和问题却使苏联陷入了全面危机之中。危机从大的方面说有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细分起来还有联盟危机、宪法危机、制度危机、党的危机等。在危机形势下、苏联的事态发展如江河日下,最终的结果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大厦土崩瓦解。苏联解体的过程请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注意明确时间是1991年底。提问:大家认为应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苏联解体使“冷战”自然结束,给世界格局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
  三、“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板书)
  1.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终结
  当前世界政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世界格局发生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转折性的变化,旧的格局基本上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转换时期。旧的格局指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长期以来两国处于“冷战”状态,“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峙,两国在第三世界激烈争夺势力范围。这样的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而宣告终结。当今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也就是说未来世界不再是美苏两大国主宰的世界,日本、西欧、德国、中国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世界格局的变化(板书)
  由于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导致原来为美苏争霸所掩盖的种种矛盾争端突出起来,乃至形成对抗冲突。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民族对立、南北对立、贫富矛盾、宗教对立,正反映了这些情况。海湾战争是明显的地区冲突,南斯拉夫内战典型地反映了民族冲突。
  3.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内战(板书)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的10万精锐之师仅仅用了不到10个小时就一举侵占了石油富国科威特。萨达姆的利令智昏震惊了世界,海湾危机全面爆发。危机爆发后,美国作出了强硬的姿态,为反对伊拉克建立起一条相当广泛的国际阵线和一支来自29个国家的多国部队,可谓“威风凛凛”。可是,美国总统布什作为世界上财政赤字最大的政府的首脑,又不得不派他的国务卿和财政部长到处要钱,以资助美国的军事开支。连美国《时代周刊》都说,美国成了“超级大国和乞丐之间的奇怪结合体。”反映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捉襟见时,在战争中,德国和日本都打算为发展成政治大国而做出努力,分别投入了10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海湾战争最终是以伊拉克的一败涂地而告终。这场战争表明在对付重大国际危机时,没有盟国的全面配合大国难以挑起领导的重任。这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1990年以来,南斯拉失政治经济危机加剧。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南斯拉夫国内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使南陷于严重动荡之中。南斯拉夫内战最根本的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尖锐的民族矛盾。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不断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将担负怎样的责任呢?
  四、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板书)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从总体说,当今国际形势已进入一个新的缓和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缓和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天下并不太平。这些因素中有一些国家在东欧局势剧变“鼓舞”下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起“自由民主和促进人权”的旗号,强行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推销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企图实现“全球民主化”以西方模式一统天下。也有国际市场存在的严重的工业品、农产品不等价买卖,存在非正当竞争。(举一两个实例说明)所以发展中国家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更加艰巨,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2.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对于应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目前各国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中国提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平等互利、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符合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的。
  (复习提问并小结)概括世界格局新变化体现在何处?造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