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五代辽宋夏金元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及北宋、辽、西夏各政权的建立及相互关系,培养读图识图能力,从而认识中国当时的局势,并认识到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它并未统一中国,契丹族和女真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比较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培养分析比较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 具:挂图《五代十国》 《辽、北宋、西夏的关系》板书设计:一、五代十国 三、辽和北宋的关系(朱温)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979) 1、辽的建立二、北宋的建立 916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1、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 2、澶渊之盟960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1005 宋真宗 寇准 2、中央集权的加强 四、西夏和北宋的关系军 权:解兵权、设禁军 1、 西夏的建立行政权:知州 1038 党项族 元昊 兴庆财 权:转运使 2、宋夏和议教学反思: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为理清纷繁复杂的历史提供帮助。重视分析比较能力培养,为突破难点提供帮助。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问:从这两张地图说明中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地方割据,五六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分裂与战乱局面。这是唐以后中国又一次陷入长期分裂混乱局面,直至元朝统一中国。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时期。也许有人想,大分裂怎么又是继续发展呢?学完之后,答案自然就有了。 挂图 阅图回答 引起思考导入新课一、五代十国问1:从图中谈五代的开始及结束?统治区域?十国及区域?它们是相继建立还是同时并存的?唐末农民黄巢起义后,唐名存实亡。原起义将领朱温降唐任节度使,消灭其他一些割据力量,成为关东最大的军阀。907年,他迫使唐哀帝禅位于他,建梁。短短53年时间,黄河流域先后更替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都加一个后),史称五代,历8姓14君。南方9个政权和北方山西的北汉则是先后或并存的,总称十国。问2:五代十国又是如何结束的呢? 提问板书 回答 培养读图能力二、北宋的建立1、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2、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位置坐上后,能否坐稳呢?宋太祖首先考虑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后期乃至五代时中央与藩镇间的矛盾深刻影响了宋初的政策。问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试与唐末比较,说明其措施有何作用?1.军权:宋初有军队30万,其中有禁军20万,十万守京城,十万守边防重镇,皆身强力壮训练有素。这使得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二心,且军队驻地几年一变,将领不定。这样,“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武将专权。2.政权:州长官辖本州,不兼管他地。鉴于唐末以来武将专横,宋初以文臣为知州,即使贪污也不及武将危害大。不仅如此,为削弱地方长官权力,北宋设通判一职,所发文书要知州与通判同时签署才生效。3.财权:原藩镇收入多留自己,五代更是根本不入朝。宋派转运使到各地负责租税,除留下够用外,都送京师,使地方失去反叛中央的物质基础。这样,把军、政、财权从节度使手中收归中央,基本结束安史之乱后持续200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宋朝统治。赵主宰了中国的又一个繁荣时代的开端,他与宋太宗用20年左右时间消灭各地割据力量,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但是否意味着中国统一了呢?宋与汉唐的统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有一个显著特点:始终陷于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与民族争斗中,在它周围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在这些落后的民族政权面前,宋非但没有一显神威,甚至以屈辱为代价,是不是很奇怪?宋在强化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又走向另一极端,就是军队庞大而战斗力低,官僚机构庞杂费用大,一句话,北宋成了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一个朝代。 提问巡回指导补充说明 讲故事阅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代表回答 增添趣味性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对事物理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团体合作精神承上启下三、辽和北宋关系1、辽的建立原在辽河上游,处原始社会,过游牧渔猎生活,受唐影响不断变革。唐曾设都督府,安史之乱后,唐国力衰微,双方相安无事。但唐末五代以来,战乱不止,有的汉人流亡至此,契丹乘机到中原掠夺人口、财物,实力渐增,并学会农耕、织布、造屋、筑城,原始社会瓦解。其中耶律氏迅速崛起,阿保机仿效中原君主的世袭制,于907年推翻军事民主制下的选举制,成为契丹各部共主,916年称帝国,号契丹,意刀剑或镔铁。契丹以汉人制定法律等典章制度,设三省六部制,仿汉字偏旁部首创制文字。耶律师德光又得幽云十六州,947年改国号为辽。其鼎盛时,疆域东至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蒙古大沙漠南北,东北到黑龙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成为我国北方一个强大的封建政权。由于它南抗北宋,西挟西夏,取代中原王朝与西域、中亚及波斯、大食等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西方这时甚至把北宋在内的中国都称为契丹。2、澶渊之盟提到辽与北宋对峙,较熟悉的大概就是杨家将,杨家将是戏曲小说一个重要素材,且越传越奇。其实杨门女将并不见于正史,是否有其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今天讲的辽宋间的一个重要事件是澶渊之盟,澶渊即澶州。辽圣宗与萧太后亲率二十万军队大举南侵,令北宋朝野震惊江南人建议逃往南京,四川人建议逃往成都,宰相寇准讲,这样的人该砍头,劝皇帝亲征。辽与北宋前锋还未交战,辽统帅萧挞览察看地形时被射死,锐气受挫。宋真宗至澶州,又有人劝逃,寇准又讲,“只可进尺,不可退寸。如退,人心瓦解,敌人穷追,到时连金陵也去不成。”于是皇帝亲征至北城,当他出现在城楼时,士兵的欢呼声传至数十里外。辽见初战不利又失大将,深入北宋境地恐有后顾之忧,于是提出议和。宋真宗拒绝割地,但允以财货: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无奈,告知宋使臣:如超三十万,砍头。议和结果:宋送岁币银十万,绢二十万,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萧太后为叔母。对宋而言,澶渊之盟是个屈辱盟约,不过双方都因各自原因,乐得相安无事,从此加强经济、文化联系。 补充介绍 讲故事 增添趣味性四、西夏和北宋的关系1、西夏的建立问:政权建立的四要素?(1038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夏与宋关系问:西夏与北宋和辽与北宋的关系有何相似?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政权影响,任用汉人为官,采用一些汉人的统治制度,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受汉文字影响,创制自己的文字;与北宋交战,结果议和,北宋每年送“岁币”,但此后双方加强经济、文化的联系。 提问 阅读课文回答 学法指导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唐以后出现地方割据局面,称“五代十国”。北宋结束这一局面,但并不意味中国统一,边疆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之并存。宋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一方面又苟且偷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复杂,有识之士为解决宋积贫积弱的问题,寻找出路,但终未成功,最终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擦板书留空总结 上台补充板书 课内巩固为下课教学做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