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上学期]

资源简介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远古时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曲折而的历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结合本课内容,通过设置讨论题目“大禹治水的启示”,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并做出自己的概括、判断和解释;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说说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并结合现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本课知识属于了解层次,通过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教学过程〗
  投影:“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提问:文中的“轩辕”指谁?(黄帝)
  提问:这段话中“黄帝”有一项发明和一件大事,分别是什么?(发明――指南针;大事――平定蚩尤乱)
  我们平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就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传说黄帝是大约距今5000年、黄河流域的一位杰出人物,后人把许多发明都归功于他。
  看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看图后分析)
  黄帝的贡献: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指南车;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等。
  有的同学说,这些都是传说,并不是真的,不能作为历史来讲。
  现在我们大家来作一个小游戏1:
  (全班选出五至六名同学上台作游戏,游戏规则是作游戏的同学背对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词,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食物,如电视机、电冰箱或桔子、香蕉等词。老师将这个词告诉第一个同学,之后,由这名同学以肢体语言传送给下一名同学,下一名同学再用肢体语言传送给再下一名同学,直到结束,然后由最后一名同学说出他所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
  游戏作完了,一般情况下,最后一名同学不可能完全猜中答案,但大多数情况下,与答案有相近的地方。老师可由此引出古史传说并非纯粹神话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成分。
  游戏2:全班分成几组,以小组为单位讲故事。内容自选如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被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要求:表演的同学既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表演故事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表演人数不限。最后评出最佳小组。
  提问:“女娲”的故事中,有哪些内容反映了“史实”内容?(讨论后回答)。
  提问:“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上古时期哪些“史实”内容?(讨论后回答)
  从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是在“传说”中也有一些历史的真实成分在其中,不仅如此,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古史的真实性。如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出了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山西夏县和浙江吴兴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蚕茧和绢布。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仓颉造字的记述相符。
  提问:你们同意这些发明都是黄帝一人的功绩吗?(自由发言)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而后人在追述他们历史的时候,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黄帝”身上了。
  在传说中,说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燥湿、肥饶、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耕稼的工具。这表明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黄帝时代是农业文化有长足进步的时期,农业文化发展的许多必要条件,当时大概都已具备了。根据考古的成果,与中国史籍有关传说互相参证。所以说,这些发明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
  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蚩尤部落。――说明诸夏部落联盟的势力已达到黄河下游一带。
  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提问:我们今天是否都是炎黄子孙?(自由发言)
  看图:“龙”的图案
  提问:请同学回答?龙是哪些动物的复合体?说明什么问题?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传说黄帝葬在今陕西的桥山,因此,每年都共祭黄帝陵,表达对祖先的铭记和耀祖的信念。1999年10月17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上午9时9分9秒,在9响礼炮声中,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仪式之后,举行了黄帝指南车安放仪式,轩辕黄帝铜像揭幕仪式。祭祖活动期间,还举行了研讨会,报告会,大型舞蹈晚会“黄帝颂”、书画展和寻根旅游等一系列活动。
  黄帝以后,尧、舜、禹先后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尧之前,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长期的杀伐战争来获取的,但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变得温和,是通过部落民主推举产生的。尧传给舜,舜传给禹。这种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提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讲话后回答〕
  应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的人被选部落联盟首领。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大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生活却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渔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
  提问: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生自由发言〕
  简介传说。在尧的时候,洪水滔天,尧寻找能治水的人,群臣推荐鲧。尧用鲧治水,九年不成。舜代尧行政,见鲧治水无功,把他处死。天下都认为舜处死鲧是对的。于是舜举荐鲧的儿子禹接续鲧的事业。禹为人勤谨,中信可靠,待人宽厚,以身作则,鲧治水采用堵的办法失败了,禹接受教训,“决九川致四海”,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获得了成功。
  提问: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迪?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他的势力不断扩大,直达江淮流域。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启发,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做出初步的比较,并做出自己的概括、判断和解释;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谈体会,说说这些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案示例
破解彩陶之谜
  〖活动目标〗
  通过此活动课,应了解陶器是农耕出现的结果,明确彩陶是远古祖先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通过此活动课,应了解彩陶生成的大致年代,它的特征、制作过程。
  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观察、动手制作,激发发掘历史真相的兴趣,增强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提高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和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或面团
   2、水彩、小刀
  〖教学过程〗
  介绍几种彩陶:可以展示图片,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展示实物:
  1.人型陶罐:
  2.小口尖底瓶:
  3.舞蹈纹彩陶盆:
  4.人面鱼纹彩陶盆:
  提问: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必要条件是:人类可以人工取火以后,因为陶器是陶土和水混合后用火加热而成。)
  提问:“北京人是否会制造陶器”?(言之成理即可)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哪些工具帮助制作?(小刀、刷子、天然涂料等)
  提问:这些彩陶是什么形状?(盆、瓶、罐等)
  提问:这些彩陶的用途是什么?
  1.贮藏食物:大型的罐、瓮。
  2.汲水:小口尖底瓶
  3.炊具:灶、鼎、釜、甑、罐
  4.饮食器具:碗、杯、盘、盆、钵
  5.生产工具:陶刀、陶制纺纶;陶网坠、陶弹丸、陶埙。
  提问:“舞蹈纹彩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彩绘图案表达、反映出远古祖先什么样的感、意识和生活状态?他们代表什么含义?看看这些图案,你还能想到什么?(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学生动手活动〗 用橡皮泥自制一件“陶器”。
  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制作。
  2、“陶器”形状可以自选,也可由老师指定。
  3、活动结束时,展示作品,并请同学自己讲解制作的过程、设想、理由、含义等。
  4、全班互评,选出最佳作品和最佳制作小组。
第二课时
  〖学生动手活动〗 亲自参加陶艺制作。
  活动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设备引进校园,在校内制作,无条件的学校可以以历史课外小组的形式将同学带到陶艺制作的地方,现场制作陶艺。
  1、请陶艺的工作人员讲解陶艺的制作过程。
  2、请陶艺的工作人员亲身示范。
  3、学生亲自参加陶作制作。
  4、活动结束时,将成品或半成品展出,由学生互评,陶艺工作人员讲评,最后评出最佳作品。
  5、回到学校后,学生交流陶艺制作体会,包括交流陶艺制作中出现的错误等情况。
  6、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情况,观察感受。观察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启发,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观察、动手制作,激发发掘历史真相的兴趣,增强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提高丰富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力和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教案示例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的灭亡等基本知识,说出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首领的?
  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王位的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内容。
  一、“家天下”的夏朝:
  出示“大禹陵”的图片,提问:大禹陵的修建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说明了大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提问:大禹为什么威望这样高?
  学生答:“大禹治水”。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归纳知识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学生回答。
  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
  二、“禹传子,家天下”
  提问:“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讨论:“你认为禹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小结: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提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哪个历史人物退位才结束?”学生根据小组准备的结果进行回答。
  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二、商汤灭夏:
  1. 商朝的建立:
  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
  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由此推断:商灭夏。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600年,商汤,商朝,建都亳。
  观察《商朝形势图》,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2. 盘庚迁殷:
  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学生识图,殷的地理位置。至此,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看插图《商代石人和玉人》、《商代玉器》、《商代玉蚕》、《商代铁刃铜钺》,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三、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问: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纣王?纣王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课下给他画一幅像。
  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
  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1. 西周的建立:
  归纳知识点:前1046年,周武王,建都镐京,周朝史称西周。识图。
  2. 西周的发展:
  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3. 东周的建立:
  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归纳知识点: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小结: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同时,教师还在教学重难点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讲故事等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本课的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制大事记年表的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示例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两面性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对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情景的模拟表演和对贵族、平民与奴隶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方法,并增强自己合理的历史想象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讨论和识读“周初分封略图”等教学活动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增强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的学习,了解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重点与难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采用各种方法表达观点的能力;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什么?此后又经历了哪些朝代的更替?
  学生回答。
  出示夏商西周形势图,作一国之主该如何进行有效统治呢?
  一、 西周的分封制:
  1. 原因: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疆域广大,而且当时交通通讯设备极其落后,难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统治,周王通过分封制实际是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
  2. 内容:
  归纳知识点:“授民授疆土”。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请一个小组同学扮演分封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演示分封的过程。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周王,你希望诸侯为你做什么?
  如果你是诸侯,你需要为周王做什么?
  指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诸侯的义务:拱卫王室、朝觐、纳贡、服役等。
  3. 作用:
  学生识图:《周初分封略图》。周初分封了71国,其中又分为同姓诸侯国和异姓诸侯国。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同姓诸侯国?什么是异姓诸侯国?如果你是周王,你会分别把他们安排到什么地方?
  周王通过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地方扩散的控制网络。
  提问:周王的分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认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含义。
  二、 贵族、平民与奴隶: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试绘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结构示意图。
统治阶级 贵族:包括诸侯、卿大夫、士 担任各级官员,以剥削平民奴隶为生,仅从事脑力劳动,不从事体力劳动。
被统治阶级 平民:指“众”、“民”、“庶人”、“农夫”等 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有人身自由,拥有一些私有财产,“犯罪或负债会沦为奴隶”
奴隶:来自战俘、触犯刑法的罪徒等 无人身自由,被杀死,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描述他们的生活及自己的感受。
  三、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指定了刑法,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提问:你认为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课文,举例说明什么是礼仪教化?它对于国家是否重要呢?
  阅读《左传》材料,理解其含义。
  礼仪教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讨论:礼仪教化在当今社会中是否还存在?它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在夏商西周时期,无论贵族或平民都生活在氏族或宗族血缘纽带编织的社会网络之中。统治阶级通过军队、刑罚维护其统治,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启发,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的体验,使学生对西周的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分析争霸斗争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 齐桓公称霸:
  1. 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
  指导学生回答问题。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仅有经济上的优越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知道“一箭之仇”、“管鲍之交”的故事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的成语故事?
  在此基础之上,齐桓公当政后,为加强齐国的实力还采取了其它的一些措施,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归纳:在政治上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在外交上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经过这些措施,齐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在诸侯中树立了强大的威信。
  归纳知识点:前651年,葵丘会盟。
  齐桓公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确立了。
  二、 问鼎中原: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一个霸主,他做国君以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为霸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当时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前7世纪后期,双方爆发了著名的“城濮大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鼓励学生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北进中原,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看插图《楚国王子午鼎》,提问:九鼎代表了什么含义?
  楚庄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后来楚庄王的野心在再次北上与晋国的交战中得以实现,楚庄王成为霸主。
  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了解宋襄公、秦穆公的争霸活动,以及吴越两国的争霸经过,“卧薪尝胆”的故事。
  三、合纵连横:
  归纳知识点:前475~~221年,战国时期。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与原有的齐、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指导学生观察《战国形势图》,明确七国的地理位置。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展开了政治、外交上的攻势,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合纵”、“连横”的含义,并在地图上指出“合纵”、“连横”的大致方向。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合纵”、“连横”政策的中心是秦国,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也是纵横家,:如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
  “合纵连横”政策结果怎样呢?
  学生讲述“朝秦暮楚”的成语故事,了解秦国的实力逐渐壮大,为后来秦灭六国打下基础。
  小结: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材料阅读。
  教案点评: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发动学生准备成语故事并进行课堂展示的方法,营造出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的提问,使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争霸战争的原因、胜负决定因素以及历史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形式活泼,内容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