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历史班 刘海音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我们已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调动学生情绪,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开启新课的大门? 板书课题: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由课前提示“1971年7月15日,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公告”导入。 了解历史上的中美关系。教授新课运用多媒体:1.图片《美国总统尼克松》《中国乒乓球队员与美国乒乓球队员在一起》。 “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学生看大屏幕的资料介绍。 了解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正确决策, 有谁能说说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呢?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历程中,经历了哪些不平凡的事件?哪位同学能分阶段来说说? 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资料:“尼克松走下舷梯”,这是1972年2月的一个历史瞬间,请同学们想一想,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学生发言: 学生发言要点如下:①1979年。②台湾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成就,温故知新。 理解一个人的行为不但反映了个人的修养,还关系到国家。所以,重要时刻要“三思而后行”。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史上,还有两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显示图片:①《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②《中日建交》 大屏幕显示图片:《身着中国民族服装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同学们,这幅图使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要点: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①2001年上海APEC会议。②图中人物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经济体领导人。③此照片拍摄于2001年10月。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上海召开。意义: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由阅读大屏幕的图片形成感性认识,达到图文结合帮助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001年距现实生活较近,用问题来引发学生们的思维,令其畅所欲言。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完成板书,使学生对上海APEC会议的知识要点清楚明了。课前曾布置同学们查阅有关亚太经合组织的资料,有谁能将你从报刊、互联网上了解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听吗?至此,我们已经学完了本课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知识,准备练习。 补充资料(课外)①亚太经合组织现有成员21个。②自1993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创立以来,我国已连续10次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本课小结①请同学们回忆本课的课题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说出“外交事业的发展”的表现?③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还有许多重大的成就,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 学生齐答:外交事业的发展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建交。④中国承办APEC会议。 使本课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