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发展中国家[下学期]

资源简介

第八课 发展中国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布地区,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点。
2、 了解西亚波斯湾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
3、 了解新加坡的位置及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的经济支柱。
4、 了解印度自然地理的情况,工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5、 了解发展中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社会立足和寻求发展,并且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发展经济,并注意保护好环境。了解人口的不适当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具准备】
地图册,书本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海湾国家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湾国家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所走的道路。
难点:分析海湾国家的经济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几个典型的发达国家,有哪几个啊?
——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
对,除了一部分是发达国家之外,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今天我们就来介绍第一类型的发展中国家——海湾国家。
(新课教授)哪些国家被称为海湾国家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
(读图学习)读图一:世界政区图
我们把波斯湾沿岸的国家称为海湾国家。有哪些呢?
——八个(略)
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三洲五海”:亚洲、欧洲、非洲、黑海、地中海、阿拉伯海、红海、里海,所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看一看)看图二:海湾地区石油分布图
这些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有一种特别丰富的能源,是什么?
——石油
很好,所以,与石油资源密切相关的石油工业和石油输出成为海湾国家的经济命脉。由于海湾国家有很多,所以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一些国家就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石油输出贸易的组织——OPEC“欧佩克”
(读一读)读“知识窗”内容。
(师)海湾国家的石油如此的丰富,而当今世界,石油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能源,我们在发达国家中已经介绍过,日本工业发展所需的石油有90%以上都是依靠进口的,而且大部分都来自于海湾地区。还有日本、欧洲国家都要从海湾国家进口石油。那么,大家说,如果海湾国家要出口石油的话,他们用什么交通方式来运输呢?
——轮船
(想一想,动一动)下面,我们假设有大量的石油要从波斯湾出发,分别运往日本、欧洲和美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走什么路线,然后再请大家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路线画出来。
(学生活动)略。
大家注意,从波斯湾到阿拉伯海再进入印度洋,必须过一个海峡,这个海峡的名字叫做“霍尔木兹海峡”,由于每天都有许多的石油运输船从这里通过,所以它又被称为“世界油阀”。
(看一看)欣赏图片
(过渡)石油对工业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可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但是和水能,太阳能相比,石油这一能源有什么缺点呢?
——用完了就没有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海湾国家的石油减产了或是用完了,那么多海湾的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经济不行了。
对,所以考虑到这个问题,现在的海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石油输出积累资金发展其它的产业。(举例说明)
此外,为了培养人才,海湾国家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举例说明)
(复习巩固新课)板书
练习
§2.印度
【板书设计】
人口众多
1、国家概况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27亿(截至2001年3月31日)。首都新德里,人口约1100万。印度国土面积297.47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
2、地理概况
按照地形特征,印度大致可以分为5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山区、中部恒河平原区、西部塔尔沙漠区、南部德干高原区和东西海域岛屿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区气候严寒,地形险要,交通不便。喜马拉雅山一方面阻挡了冬季由亚洲大陆吹来的寒风,使得印度免受寒流的侵袭;另一方面又阻挡了夏季由印度洋上吹来的季侯风,使印度中部恒河平原和喜马拉雅山难坡可以得到充足的雨水。大小数百条河流从山上奔腾而下,汇成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3条大河。其中恒河(Ganges River) 全长2700千米,是印度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为106平方千米。
中部平原是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河三大水系的盆地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是印度主要农作物区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西部的拉贾斯坦邦与巴基斯坦信德省交界一带为沙漠地带,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其中有的地区纯属不毛之地。
南部高原地区即德干高原,也称半岛高原,与中部平原区之间有一条高460-1200米的文迪亚山脉相隔。该地区平均海拔为300-800米,属热带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
印度的气候大体属热带季风型,一年分为四季:冷季(12月至次年3月)、热季(4-6月)、雨季(7-9月)和西南风退却季(10-11月)。
3、经济发展
(想一想)读图指导法教学:
种植哪些农作物?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工业中有哪些部门?特点是什么?
印度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在哪里?
印度的“硅谷”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印度的信息业如此发达?
(1) 农业:农业大国
(2) 工业: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3) 高科技发达:
§3.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
因地制宜 积累资金
1、 国家概况
首都:新加坡
面积:647平方千米
人口:310万
语言:马来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
民族:华人77.7%,马来人占14.1%,印度人占7.1%
国花:热带兰(兰科)
2、 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城市岛国,也是亚洲第三个最小的国家。由占总面积91.6%的新加坡及其附近若干小岛组成。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西端为邻,海峡上有长堤相连,南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相望。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转运要道。
(2) 气候: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岛国,由一个本岛和60个小岛组成。它的气温变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动植物繁衍,体现了热带岛屿的特征。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 23和 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
(3) 历史:在14世纪,这个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小岛获得了一个新名字星加坡拉 (“Singa Pura”)意为狮子城(“Lion City”)。根据传说,巨港(今印尼境内)统治者山尼拉乌他玛 在这里看见了一头野兽,把它误认为一头狮子,由此诞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称。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新加坡建立贸易站。1942年起3年新加坡曾被日军占领。1945年英国恢复其殖民统治。1946年新加坡脱离海峡殖民地,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59年新加坡成为一个自治邦,并于1963年9月16日同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新的马来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该联邦,成立共和国。
3、 文化习俗
新加坡一些传统的民族性生活禁忌逐渐消失,但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既继承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发扬了西方文化的优点。尊敬长辈是新加坡人恪守的东方美德,政府甚至规定,不赡养父母者不得购买住房。在与年长者接触中,一定要注意礼节,这样才能得到当地人的尊敬。 不应随便用食指指人;在打哈欠时,要用手掩住口;用一只拳头打另一半握的手掌被视为一种下流行为,应予避免。华人新年时要说吉利话,不要打破东西,否则意味着不幸。同时也不穿旧衣、不扫地、洗衣,否则就会失去好运。
4、 经济发展
新国坡国土小, 人口少, 资源缺乏, 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 马六 甲海峡南口, 地理位置优越。因此, 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 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 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 脱离马来西亚联邦, 在李光耀总理强有力的统治下, 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 实行全方位开放, 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 济之中, 积极参加国际分工, 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1)外贸: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对外贸易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原油、工业原料和食品等,出口电子产品、石化产品和纺织品等。美、马来西亚、日、欧盟是主要贸易伙伴。
(2)工业: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独立后,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加紧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政府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业为发展中心,加速经济国际化、自由化高科技化。为进一步发展经济,近年来,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3)旅游业:发达。
§4. 肯尼亚
1、国家概况
肯尼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Kenya )
面积:58.3万平方千米
人口:3000万(1999年)
首都:内罗毕(Nairobi)
国鸟:公鸡
国花:肯山兰
2、地理概况
(1) 位置: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国土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因此肯尼亚素有“东非十字架”的称号。肯尼亚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临印度洋。
(2) 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只在东南沿海有宽约200千米的平原地带。肯尼亚山的巴蒂安峰海拔5199米,是非洲的第二高峰。东非大裂谷内有众多的湖泊,著名的有图尔卡纳湖、维多利亚湖等。主要河流有塔纳河、萨巴基河。
(3) 气候:肯尼亚的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高地温和,低地湿热。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平原向北部内陆高原逐渐减少,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南往东北由1500毫米递减到200毫米。
(4) 居民:全国的居民由48个部族组成,基库尤族是全国最大的部族,占全国人口的25%。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60%以上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仰伊斯兰教、原始宗教、印度教。肯尼亚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5) 历史:肯尼亚是黑人的家乡。1890年,肯尼亚成为英国的“东非保护地”。 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宣布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宣告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
3、旅游业
肯尼亚气候温暖宜人,四季均可旅游。这里有数量众多的珍禽异兽,多姿多彩的赤道自然景观和风土民情。在“花之都”内罗毕,可观赏花卉和市郊野生动物园;西南部的维多利亚湖,可领略湖光岛影,观赏河马、鳄鱼嬉戏;在北部的大裂谷地带,镶嵌着“鳄鱼的极乐世界”——图尔卡纳湖,在其东部有库彼福勒古人类遗址;沿大裂谷南下,裂谷省的纳库鲁湖是非洲鸟类资源极为丰富的湖泊;其东部是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和阿伯德尔国家动物园,这里有著名的“树顶旅馆”——树顶酒店是搭建在树上的树屋,由无数树干支撑建造,拾级可登。 树顶酒店位于山谷丛林之内,设备整齐而简单,共三层有房间卅个,身居此处可居高临下静观飞禽走兽。这里在晚上会用强力照明灯通宵照射,观赏晚上出没之飞禽走兽,又成为另一奇观。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常可见到数万头斑马、南非羚羊、非洲水牛及大象群,这里亦较多犀牛、印度豹等罕见动物。每年约有数千头野生动物向塞连格迪平原移动,是非洲草原上难得一见的奇观,游客可乘坐特备专车深入这广大的动物保护区追看各种珍贵的野兽。
石油资源丰富
石油工业
出口石油
三洲五海之地
淡水等资源贫乏
海水淡化
与石油相关产业
积累资金
经济多样化
教育
旅游业
花园城市
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工业
金融业
炼油业
海运业
转口贸易
资源贫乏
地狭人稠
位置优势
重视教育
耕地面积大、气候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高科技较发达
农业大国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