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提纲[上下学期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古代史提纲[上下学期通用]

资源简介

1.把元谋人,河姆渡人归为一类的依据是:遗址位于长江以南
2.半坡,河姆渡遗址都在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土质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了"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4.我国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应该在:半坡河姆渡时代
5.残暴昏庸的亡国之王:夏桀 商纣 周幽王
6.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对周边的统治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获得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
8.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的出现-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9.后人称赞李冰主要因为:他修筑都江堰,消除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10."罢独"与"大一统"的关系是:思想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
11.西汉与秦朝疆域图主要不同是: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
12.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者有关的是:官渡 赤壁 挟天子以令诸侯
13.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为仰锦而"表明:蜀锦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新兴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是:建康(建业,今南京)
15.孝文帝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为接受先进文化
16.后世大规模增修扩建的工程是:长城
17.成语:破釜沉舟-巨鹿 约法三章-楚汉 四面楚歌-垓下 退避三舍-城濮
18.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 赤壁 淝水 城濮 巨鹿
19.秦兵马俑:再现了秦灭六国的恢弘气势
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以兵马俑代替人殉是历史的进步
反映了秦朝雕塑艺术的成就
20.(×) 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记时方法的演变说明古代人民生活年复一年没有任何变化
长城限制中国的国际交往不利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
秦朝首先在地方推行县制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21.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22.同半坡相比,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23.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过群居生活
2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反映的是:尧舜时代的禅让
25.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勤政爱民
26.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是因为:嫡长子世袭制,最早出现在:秦朝时期
27.齐桓公首先称霸的最主要原因是: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28.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反映的实质是:私田开垦使生产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9.商鞅辅助秦孝公的十年间贵族怨恨它是因为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予爵位
30.春秋战国时文化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最主要的因素是:春秋战国时政治经济方面变革决定了文化的发展
31.秦统一的历史作用是:1.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32.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
33.开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新局面的到来
34.使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
35.陈胜吴广起义独特历史作用是:革命首创精神
36.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西汉
3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8.道教的基本特点是:关注现实,重视现世
39.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2.用人:…3.经济…
40.曹操在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两个战役中一胜一负因为:战术正确与否
41.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主要因为: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42.自东汉末年起,伴随着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开始转移
43.集中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艺术最高成就的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特点的石窟艺术
4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1.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
45.大多逐渐汉化
46.受汉族的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
47.许多成语故事能世代相传是因为:1.中华文明从未中断,流传至今
2.成语故事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3.成语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引发人们的思考
4.成语语言精辟,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
48.秦朝打击儒学,汉朝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现实需要的变化
4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因素包括:1.西周实行分封制 2.江南经济的开发
50.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现象有:1.西周实行分封制
1.张骞出使西域
2.少数民族的内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