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装置的连接 (复习课)一.常见试剂的常见作用a.浓硫酸:干燥(吸水)。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能与其反应的气体。c.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放在氢氧化钠溶液后时)。有时候用氢氧化钡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硫酸铜粉末(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检验水是否被除尽(放在浓硫酸后时)。e.碱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一般放在最后起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与实验的干扰f.浓硫酸+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检验氢气的存在。g.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二.装置连接的一般顺序(定性实验,证明有没有)a、若检验气体的存在,则一般先证明H2O的存在,再验证存在CO2。(证明先证水)(先用无水硫酸铜再用澄清石灰水)b、若除杂,一般先除去CO2,再除去水蒸气(除杂后除水)(先用氢氧化钠再用浓硫酸)c、涉及仪器连接的问题时,导管连接一般长进短出。(只有在收集气体时才会出现短进长出)例:有一种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提供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种装置(每种都有若干个),若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证明混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请回答:(1)为了达到上述两个目的,请用各装置的代号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不纯的CO→ → → → →纯净的CO甲装置的作用是 (3)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丙装置的作用是 (5)丁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实验。多数实验是定性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某些物质的性质特点。也有一部分是定量的实验。通常有两种方法进行定量测量,以测量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例: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测量吸收前后溶液质量,两者之差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b.使用右图装置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该装置工作原理:气体进入集气瓶中,气压增大,水被压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注意:(1)集气瓶中导管是短进长出。 (2)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因此如要测量二氧化碳气 体体积,应在水面加一层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3)当在定量实验中,很多实验都是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来吸收水,此时的氢氧化钠与浓硫酸相当于检验的作用,所以浓硫酸放在前面,氢氧化钠放在后面。所以实验目的不同,相同的实验装置作用不同,连接顺序也不同。一定要看清楚实验目的。例: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质 装置 量 时间 装置① 装置③实验前 220.0克 195.0克实验后 222.1克 199.4克装置连接顺序为: _ _ 。(填写编号)(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__ __ 。(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3)结果分析;该结果与理论值不符,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 _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造成误差的原因:可以是外界的影响,也可以是产生的物质没有完全被吸收,也可能是物体本身含有的物质的影响。不可能是物质没有完全分解,因为物质没有完全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几种物质还是成比例的。具体是哪一种因素,就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成比例去判断哪一种多了或另一物质少了。再去找物质多或少的原因。练习:1.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① 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中加热。(1)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 (2)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________________ 练习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 .理由是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化学实验中的尾气处理——当反应产生CO或原有CO等有毒气体都需要进行尾气处理,CO用点燃的酒精灯或收集起来例: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课后巩固练习:1.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份,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A.甲、乙、丙 B.丙、乙、甲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2.在做模拟炼铁的实验时,实验室常通过加热草酸晶体(C2H2O4)的方法来获取一氧化碳,加热草酸反解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装置,可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草酸分解的产物.(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装置 ,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王强同学设计的系列实验的装置顺序是:混合气体→A→B→C→D→B,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装置D中可看到的现象是 ;第二次使用装置B作用是_______ (3)针对王强同学的设计,小美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C后加一个装置B,目的是____________ (4)周密同学提出,该系列装置还有一个缺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 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有水流入烧杯。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反应前后 反应前 反应后C装置中的试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a cD装置的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 b d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定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F装置的作用:①“抽气”② 。(4)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的定量关系式是 (用字母a、b、c、d表示)4.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__;(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化学装置的连接一.常见试剂的常见作用a.浓硫酸:干燥(吸水)。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能与其反应的气体。c.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放在氢氧化钠溶液后时)。d.硫酸铜粉末(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e.碱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f.浓硫酸+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检验氢气的存在。g.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起保护作用。一般放在装置最后检验水是否被除尽(放在浓硫酸后时)二.装置连接的一般顺序a、若检验气体的存在,则一般先证明H2O的存在,再验证存在CO2。(证明先证水)(先用无水硫酸铜再用澄清石灰水)b、若除杂,一般先除去CO2,再除去水蒸气(除杂后除水)(先用氢氧化钠再用浓硫酸)c、涉及仪器连接的问题时,导管连接一般长进短出。(只有在收集气体时才会出现短进长出)例:有一种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提供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种装置(每种都有若干个),若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证明混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请回答:(1)为了达到上述两个目的,请用各装置的代号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不纯的CO→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纯净的CO(2)甲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3)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4)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5)丁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乙丙丁甲除水检验水检验CO2吸收CO2三.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实验。多数实验是定性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某些物质的性质特点。也有一部分是定量的实验。通常有两种方法进行定量测量,以测量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例: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测量吸收前后溶液质量,两者之差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b.使用下图装置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该装置工作原理:气体进入集气瓶中,气压增大,水被压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注意:(1)集气瓶中导管是短进长出。 (2)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因此如要测量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应在水面加一层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3)当在定量实验中,很多实验都是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来吸收水,此时的氢氧化钠与浓硫酸相当于检验的作用,所以浓硫酸放在前面,氢氧化钠放在后面。定量实验中——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定量实验中——先接浓硫酸,再接氢氧化钠例: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装置连接顺序为: _ _ 。(填写编号)质 装置量时间 装置① 装置③ 实验前 220.0克 195.0克 实验后 222.1克 199.4克 213(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3)结果分析;该结果与理论值不符,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21:44AC练习:1.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① 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中加热。(1)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 (2)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CO2 把BC装置换一下 练习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BC装置除水与二氧化碳EF装置吸收水与二氧化碳除,先除二氧化碳质量变化判断成分,先吸收水浓硫酸氢氧化钠先用浓硫酸再用氢氧化钠装置,不然后使测得的氢元素含量偏高起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对实验的干扰四.化学实验中的尾气处理当反应产生CO或原有CO等有毒气体都需要进行尾气处理,CO用点燃的酒精灯或收集起来例: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A?在做模拟炼铁的实验时,实验室常通过加热草酸晶体(C2H2O4)的方法来获取一氧化碳,加热草酸反解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装置,可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草酸分解的产物.(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装置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2)王强同学设计的系列实验的装置顺序是:混合气体→A→B→C→D→B,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可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使用装置B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针对王强同学的设计,小美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C后加一个装置B,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4)周密同学提出,该系列装置还有一个缺点就是 _______________ C2H2O4 △ CO↑+CO2↑+H2OB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由红变黑检验D中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从而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检验原有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没有处理尾气的装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装置的连接 (复习课)一.常见试剂的常见作用a.浓硫酸:干燥(吸水)。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等能与其反应的气体。c.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放在氢氧化钠溶液后时)。有时候用氢氧化钡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硫酸铜粉末(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检验水是否被除尽(放在浓硫酸后时)。e.碱石灰: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一般放在最后起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与实验的干扰f.浓硫酸+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检验氢气的存在。g.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铜+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二.装置连接的一般顺序(定性实验,证明有没有)a、若检验气体的存在,则一般先证明H2O的存在,再验证存在CO2。(证明先证水)(先用无水硫酸铜再用澄清石灰水)b、若除杂,一般先除去CO2,再除去水蒸气(除杂后除水)(先用氢氧化钠再用浓硫酸)c、涉及仪器连接的问题时,导管连接一般长进短出。(只有在收集气体时才会出现短进长出)例:有一种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现提供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种装置(每种都有若干个),若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证明混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请回答:(1)为了达到上述两个目的,请用各装置的代号表示出正确的连接顺序.不纯的CO→ 乙 → 丙 → 丁 → 甲 →纯净的CO甲装置的作用是 除水(干燥CO气体) (3)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检验水_________(4)丙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CO2 (5)丁装置的作用是 ___除CO2_________ 三.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实验。多数实验是定性的实验,主要目的是检验某些物质的性质特点。也有一部分是定量的实验。通常有两种方法进行定量测量,以测量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例: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测量吸收前后溶液质量,两者之差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b.使用右图装置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该装置工作原理:气体进入集气瓶中,气压增大,水被压入到量筒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注意:(1)集气瓶中导管是短进长出。 (2)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因此如要测量二氧化碳气 体体积,应在水面加一层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3)当在定量实验中,很多实验都是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来吸收水,此时的氢氧化钠与浓硫酸相当于检验的作用,所以浓硫酸放在前面,氢氧化钠放在后面。所以实验目的不同,相同的实验装置作用不同,连接顺序也不同。一定要看清楚实验目的。例: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实验用到的主要装置为: 质 装置 量 时间 装置① 装置③实验前 220.0克 195.0克实验后 222.1克 199.4克装置连接顺序为: 213_ _ 。(填写编号)(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21:44_。(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3)结果分析;该结果与理论值不符,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AC_ _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造成误差的原因:可以是外界的影响,也可以是产生的物质没有完全被吸收,也可能是物体本身含有的物质的影响。不可能是物质没有完全分解,因为物质没有完全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几种物质还是成比例的。具体是哪一种因素,就要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成比例去判断哪一种多了或另一物质少了。再去找物质多或少的原因。练习:1.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① 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 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中加热。(1)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 CO2 (2)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把BC装置换一下 练习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浓硫酸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 EF位置互换 .理由是 吸收水的质量应该放在 吸收CO2前面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起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CO2与H2O对实验的影响 。化学实验中的尾气处理——当反应产生CO或原有CO等有毒气体都需要进行尾气处理,CO用点燃的酒精灯或收集起来例: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课后巩固练习:1.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份,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D )A.甲、乙、丙 B.丙、乙、甲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2.在做模拟炼铁的实验时,实验室常通过加热草酸晶体(C2H2O4)的方法来获取一氧化碳,加热草酸反解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2O4 △ CO↑+CO2↑+H2O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装置,可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草酸分解的产物.(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装置 B ,现象是 浑浊 ,反应方程式是__Ca(OH)2+CO2=CaCO3+H2O______ (2)王强同学设计的系列实验的装置顺序是:混合气体→A→B→C→D→B,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除CO2气体 ;装置D中可看到的现象是 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第二次使用装置B作用是__检验有无CO2生成,从而判断有无CO_____ (3)针对王强同学的设计,小美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C后加一个装置B,目的是__检验CO2有无吸收完__________ (4)周密同学提出,该系列装置还有一个缺点就是_____缺少尾气处理装置_________________3.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 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F装置中有水流入烧杯。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反应前后 反应前 反应后C装置中的试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a cD装置的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 b d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Ba(OH)2═BaCO3↓+H2O. 。(2)一定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D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3)F装置的作用:①“抽气”② 收集尾气(或储存气体) 。(4)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CO存在的定量关系式是 (a-c)>8(d?b)/9. (用字母a、b、c、d表示)4.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验证有无SO2,并排除对CO2气体验证的干扰______________;(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__B不褪色,C浑浊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3)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CO2与SO2气体________;(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_____可以,通过E中氧化铜固体变成红色可以证明有CO气体_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二轮复习专题:化学装置连接 答案.doc 二轮复习专题:化学装置连接.doc 二轮复习专题:化学装置连接.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