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邓小平与孙辈的故事邓小平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普通人,他曾说过:“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平日里邓小平和常人一样喜欢和孙辈们在一起,他自己曾不无幽默地说:“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爱孩子,却从不骄纵孩子,邓小平常常带着小孩去游泳、散步,勉励他们锻炼好身体,并激励他们掌握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之前有人说,1993年初邓小平给晚辈写了一封信。实际上,这是一次谈话,没有写信,透露出邓小平对晚辈殷切的希望。那天,邓小平把孙子孙女们聚在一起,边聊边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他回忆起自己在法国的经历,然后说:“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这次谈话里,邓小平告诫晚辈们:“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到实践中锻炼、为国家作贡献,这样的叮嘱,是普通的老人对子孙最平凡、最实在的期待。15.“超级球迷”邓小平承认自己最喜欢看足球 曾有一部电视剧反映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全景式地再现邓小平同志与党和人民一起走过的不平凡岁月。 该剧第五集中,复出的邓小平选择了一场国际足球友谊赛的现场作为自己首次的公开亮相。邓小平在剧中说:“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我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酷爱足球。” 剧中,中场休息时,邓小平在工体的休息室接见了决赛的两支球队中国青年队和香港队。邓小平的台词如下: “足球裁判的黑哨要不得!” “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要派裁判出国学习,培养自己的国际级足球裁判。” “中国足球要多与国外学习交流,这么大一个国家,足球要搞起来才要得!” “那个足球不上去,老百姓要骂娘。” 邓小平在剧中回忆起自己留学法国时的看球经历,有一次巴黎举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够观看这场比赛,却苦于手头没钱,深感懊丧。忽然,一个 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跑回寓所拿衣服当了钱,看了那场精彩的足球赛。几十年之 后,他还能记起当时的对阵双方是南美双雄阿根廷和乌拉圭。特殊时刻观看的特殊比赛 查阅历史资料不难发现,邓小平选择的这场比赛是1977年的北京首届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后改名为长城杯邀请赛)的决赛。 1977年7月30日晚,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距开赛还有几分钟时,主席台突然掌声骤起,欢声如雷。原来是酷爱足球的邓小平来 了。观众们呼喊跳跃,有的人把帽子抛到空中。邓小平则微笑着不停地向大家挥手示意。新华社当天在发布这一消息时说,“当邓小平副主席等领导人走上主席台 时,全场8万观众长时间地热烈鼓掌”。这一刻欢呼的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以后的岁月,中国的命运将和这位容光焕发的老人紧紧连在一起。 再次复出的邓小平选择一个这样的场面公开亮相,显然有所寓意。人们也期待着邓小平的复出能够给中国带来新的变化。而这件事更反应出超级球迷邓小平很清楚,足球对于中国老百姓的意义。中国青年队用冠军送给复出的小平 邓小平同志选择现场观看这场比赛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文革十年,中国的体育事业受到重创,中国国家足球队甚至一度结算。1977年举办的这次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是文革结束以来,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足球邀请赛。 这次的邀请赛当年7月17日在京开幕,经十四天比赛,于7月30日闭幕。经二十八场激烈的角逐,中国青年队、香港队、朝鲜大同江队、中国一队荣获前四名。扎伊尔队、伊朗队、摩洛哥队、中国二队、墨西哥自治大学队、埃塞俄比亚队、几内亚二队、日本联队分获五至十二名。 据史料记载,邓小平同志现场观看的决赛最终比分是2-1。中国青年队在上半场先丢一球的情况下,连追两球,逆转获得最后的冠军。 在这次共和国第一次举办大规模国际足球邀请赛事,中国国家队并没有作为一支球队参赛,而是被打散在中国一队、二队和中青队中作赛。 在最后获得冠军的中国青年队中所涌现出来的黄向东、刘志才、王峰、沈祥福、李福宝、杨玉敏、左树声等新星,日后纷纷成为国足主力,就是对赛事意义的最大彰显。 附:1977年长城杯夺冠的中国青年队大名单 领队:张俊秀 教练员:张宏根、李国宁 队员:李富胜、庞春宁、傅胜利、廖贤木、刘志才、李福宝、陈奕明、欧伟庭、张光莹、王峰、左树声、奚忠康、杨玉民、丁龙发、杨培桓、黄向东、王群发、王建英。 官方文献中的超级球迷邓小平 由薄一波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史类杂志《党史文献》曾经在2008年第四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邓小平的足球情怀》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邓小平同志的足球往事。 文章说,1974年夏天,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不久,就观看了反映第十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纪录片《世界在你脚下》。 原国家体委负责足球工作的陈家亮向《党史文汇》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在放片的3个多小时中,他一直没有休息!他也很少问我问题,话不多,有的时候看到尽兴 处就很简短地来个评论。”“《世界在你脚下》这片子好像七八十分钟就放完了!但是小平显然意犹未尽,马上问:‘还有什么?再放!再放!’于是我们一点都没 休息,马上把带来的世界杯决赛等纪录片放给他看。” 晚年的邓小平退休在家,这样就有更多的闲暇观看足球比赛了。他的警卫张宝忠回忆说:“他喜欢足球是出了名的,而且一向都喜欢。足球,还有其他体育项目他都 喜欢。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时候,52场还是53场比赛我记不清了,他一场没落,全都看了。白天能看的比赛他就看,晚上看不了的比赛,他让我给他录下 来。而且录下来以后,还不让我告诉他结果。” 邓小平对足球比赛的结果一直保持超然、冷静的态度。他说:“这个看球呀,不一定进球多就是有水平,不进球也好看。我们虽然输了,但是咱们队员都努力了,都 踢得不错,但是水平跟人家不是在一个阶梯上,踢得还是不错嘛!” 邓小平十分关注和关心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1952年,他曾表示“希望国家足球队严格训练,打好基础,尽快培养出一批优秀教练和球员”。1977年7月 30日晚,在观看香港足球队同中国青年足球队的比赛时,邓小平在半场休息时向国家体委负责人指出:“你们可以派几名裁判去德国学习,要培养国际裁判,提高 裁判水平。”在赛后接见运动员时,他说:今后要走出国门,通过打比赛,学习先进,积累经验,尽快提高我国的足球水平。 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看了几场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杯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看到各个队无论在技术方面、体育道德方面都表现很好。他们踢得很有朝气,是世界足球运动的希望。中国队也踢得不错。我们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从少年抓起。” 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成绩辉煌,可是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迟迟冲不出亚洲。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曾指示主管体育的中央负责同志: “要创办足球特区。”很快,中国第一个“足球特区”就在大连挂牌。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足协先后派出赴巴西学习的中国青年队、“健力宝”少年队和赴德国学习 的中国青年队,学习世界足球强国巴西、德国的先进的足球意识和足球技战术,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01.中国网络电视台-《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第5集.mp4 邓小平与孙辈的故事.doc I Believe I Can Fly.mp3 足球.mp4 15.“超级球迷”邓小平(相关资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