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学业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8学业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三】

资源简介

江苏建湖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内部资料)
(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注意今年新的学业测试要求新增加(重点)和删减的内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创始人)、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李悝(创始人)、商鞅、吴起、韩非子(集大成者)。
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旧的――了解)
孔子:A.政治思想:⑴思想核心:“仁”的学说,包含了民本思想(“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⑵“礼”的学说(“克己复礼”);
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注重政治与人事;
B.教育思想:⑴开创私人讲学;⑵用“六艺”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C.基本文献及地位:孔子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孔子被尊称为“至圣”。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思想。⑶性善论。被称为“亚圣”。
荀子:⑴强调“天行有常”(唯物),“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⑵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⑶“君舟民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⑷性恶论。
二、汉代儒学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旧的――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事实)
⑴西汉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建议,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⑵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东汉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较早的先例;
三、宋明理学(理学又称新儒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⑴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子)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理论提供依据。
邵雍:重排《周易》六十四卦。
张载:①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②严格区分天、道、性、心,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颐、程颢:(二程)
1 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 天理的核心、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⑵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朱熹,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①理气论:(二程为主,兼收张载)“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气有能动性,理离不开气;理生万物。
②修养论:严格区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仁”;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最大不同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 社会政治理论:天理(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要设法
“正君心”。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⑶陆王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①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
②王守仁(明代):(集大成者)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学以至圣的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旧的――了解)
(1)、李贽: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自称为“异端”的思想家。《藏书》、《焚书》等
主张:①提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批判“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统思想;
②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绝假纯真的童心说;④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主张:①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
张限制君权;
②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③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3)、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主张: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②梁启超将其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注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4)、王夫之:《船山遗书》,对先秦至清初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①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唯物史观)
②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6、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7、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 产生 外传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西汉时出现,东汉蔡伦改进(“蔡侯纸”) 最先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原先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a.战国时期出现,(最初称作“司南”,《韩非子》中提到),b.北宋时应用于航海(《萍洲可谈》中记载) 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a.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b.唐末宋初应用于战争,有火药箭和火炮;c.明代发明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最先进)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摧毁了欧洲封建骑士阶层;也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印刷术 a.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b.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明代出现铜活字。 经波斯传入西方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
☆☆☆8、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新增加的-重点)
(1)春秋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主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孔子整理编订,儒家经典)
(2)战国时期:楚辞(浪漫主义):屈原--《离骚》。
(3)汉赋(半诗半文的综合体)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班固《二都赋》、张衡《二京赋》。
(4)唐诗
①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代表作:《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静夜思》等
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作被称作“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
(5)宋词
北宋:婉约派:柳永:《雨霖铃》;
豪放派:苏轼(豪放词开创者):《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婉约派: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辛弃疾(豪放词集大成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包括散曲、杂剧)
散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杂剧:①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②王实甫:《西厢记》
(7)明清小说
明:长篇: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许仲琳:《封神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影响最为深远);
短篇: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三、汉字与中国书画
9、了解汉字的演变:(删去“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繁到简),还有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最能表现和抒发感情)、楷书、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10、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秦代:李斯――篆书家;
东晋:“二王”王羲之——“书圣”(擅长行书、草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丧乱贴》)、王献之;
唐代:楷书: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草书:唐代张旭(草圣),怀素;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元代:赵孟頫;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三、中国的戏剧艺术
11、了解京剧的产生:(删去“元杂剧”)
⑴形成:①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并融合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多采用虚拟性动作)
⑵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标志:京剧名艺人――“同光十三绝”
⑶走向世界:民国以来,成为中国“国粹”,进入世界戏剧之林。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习西方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和科学)。
12、了解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主持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海国图志》(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
思想和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打着孔子旗号宣扬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4)、梁启超:《变法通议》。
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鼓吹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严复:用进化论思想宣传维新变法,维新理论宣传贡献最大,翻译《天演论》
(作者赫胥黎)。
a、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支配。
b、“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增强了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13、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运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
虽然失败但影响深远。
②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③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主张兴民权,提倡
新学,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14、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15、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旧的――了解)
(1)、前期: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注意:科学是“赛先生”;民主是“德先生”)
16、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去年最后一个大题目考到)
(1)积极影响: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主要功绩),为新思
想发展开辟了道路,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b.促进民众的觉醒,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与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c.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2)消极影响: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带有一定的偏激性;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旧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17、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①发表文章宣传
a.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文章,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b.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
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c.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介绍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②开设课程,利用讲坛宣传
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
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③通过论战宣传
a.“问题与主义之争”。
b.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论战。
④组织研究社团宣传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8、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来自人教版)
①刊登文章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②通过论战成为主流思潮:
a.“问题与主义之争”(革命与改良),
b.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论战。(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
③组织社团研究: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建立组织,向工人阶级宣传: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毛泽东、
周恩来等),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工人刊物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指导工人阶级建立政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9、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20、理解新三民主义(旧的――理解新三民主义实质性的飞跃)
(1)产生: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
a.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明确反帝
目标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抽象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c.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而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的生活等。
21、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时期成为鼓励人民群众革命的理论旗帜,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反帝反封),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2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删去“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内容”)
A.井冈山时期-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起来】
B.延安时期-成熟(中共七大)
(1)著作:《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
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
(2)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
了系统论述。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中国革命的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区分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④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⑤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⑥中国革命的动力:统一战线,【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⑦新民主主义前途:社会主义
⑧成熟:1945.4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3、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新增)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24、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②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③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邓小平理论
25、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初步形成----70年代末(1976-1978)
①1978年11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②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
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发展----80年代
①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1987年,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成熟并形成体系----90年代(“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A . 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①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③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改革开放就是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
⑤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 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 “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
26、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3)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和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27、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2000年)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③.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 (2007、十七大、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写入党章)◆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成就:
28、了解新中国在“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1)“两弹一星”领域取得成就: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
电站,重视和平利用核能;(1967年氢弹)
②导弹:a.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
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③人造地球卫星:
a.1970年,“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人造地球“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
道(第5个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b.1984年,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升空,传送电视节目。
c.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d. 1990年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e.2007年10月,“嫦娥1号”月球卫星探测器。
(2)“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a.1999年起长征2号火箭进行4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
b.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杨利伟是中
国航天史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2005年10月,“神6”(费俊龙、聂海胜)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1973年,他和助手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增产20%左右。
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不仅解决
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国际上甚至把杂水
稻当作中国及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9、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旧的――了解)
(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开始,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内容:1956.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强调艺术上“百花齐放”,
学术上“百家争鸣”;(3)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30、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1)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创业史》、《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
(2)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杨沫)、《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
(3)话剧:《龙须沟》、《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文成公主》
(4)歌舞剧《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
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31、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
(1)“三个面向”: 198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2)颁布《义务教育法》: 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制定《义务教育法》,
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3)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a.1988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奠定理论基础.
b.199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提高全民族
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①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②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③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32、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一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美德即知识”,关注人的伦理道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33、了解但丁、薄伽丘和的主要作品 (删去彼特拉克的作品)
①但丁(先驱):长诗《神曲》――跨世纪是诗人
②薄伽丘:《十日谈》(《人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讽刺教会,批判封建等级观念,讴歌人性)
34、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的含义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人性,要求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5、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1)信仰得救 (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的中介,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2)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和对话(不要盲从教会的说教)
(3)《圣经》代表理性,代表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
(4)主张简化宗教仪式(5)教会从属于国家(6)建立民族教会
三、欧洲的启蒙运动
☆☆☆36、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及其代表作:(代表作――是新增的)
思想家 代表作 思想主张
伏尔泰(法领袖)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内容:立法权属人民代表,行政权属人民选出的临时机构,司法权独立,三者互相独立,相互监督。实质: 权力制约与平衡意义:避免专制暴政,保证民主自由,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奠定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卢梭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反对封建专制, 倡导人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 浪漫主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经典的总结――要自由还要自律) A.人生而自由、平等,思想自由;B.国家学说①国家代表公民的公意,遵循公民自由、平等和独立原则,公民应服从国家权力履行义务;②不赞同革命手段推翻统治者;③公民划为积极公民的消极公民,消极公民没有政治权利;④主张共和政体;C.人类最终走向永久和平。
☆37、探讨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旧的――理解)
(1)、从思想上: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对欧洲: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3)、对世界: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对人类: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一、近代物理学
38、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1)伽利略(意):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①、对亚里士多德力学观的否定:a.自由落体定律(突出)b. 确立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两个概念
②、用自制的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天文学)
③、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
(2)牛顿(英):经典力学的建立者
①、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内容:a.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惯性、加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万有引力定律
③、经典力学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④、意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标志
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9、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1)量子论:1900普朗克(德)提出量子概念,(微观世界)
①标志:1900年,德国,普朗克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②内容:辐射像物质一样,是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③意义: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爱因斯坦相对论:(物体高速运动)
A.狭义相对论:(匀速)
①标志:1905年,德国,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②内容: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③影响: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宏观低速→物体高速运动)
B.广义相对论(匀加速 1916年)
①内容: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②影响: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二、进化论
☆☆☆40、了解《物种起源》:(新增)
185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
41、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三、近代以来科技的进步
42、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①1769年,英国工人瓦特改进蒸汽机,在气缸和加上冷凝器,使蒸汽机热效率大大提高。
②1782年,他设计出双向气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
③1782年,他设计一套曲柄传动装置,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从此,蒸汽机成为“万能的
原动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①、1831年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②、1867年,西门子 (德)发电机;
③、1873年,、格拉姆 (比利时)实用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④、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⑤、1882年,爱迪生(美)第一个发电站。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
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
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44、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新增)
①计算机的诞生:1 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a.社会: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b.经济: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
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c. 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生活乐趣,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45、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洲和拉丁美洲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19世纪初)
①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一部现实与浪漫结合的作品,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②英国:拜伦:《唐璜》(诗体小说,19世纪英国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长诗)
(2)现实主义:(19世纪中~19世纪末)
①法国(发源地):司汤达《红与黑》(长篇小说;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堪称“社会百科全书”
②英国: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对社会下层生活描述,真实反映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③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艺术上最完美)《战争与和平》、《复活》
(3)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洲和拉丁美洲文学文学:
①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A.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B.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获诺贝尔文学
C.美国:德莱塞:(最杰出的现实小说家)《美国的悲剧》、(成就最高的作品,“至今依
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嘉莉妹妹》;
海明威: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反战情绪,《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冰山原则”(用现代主义方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
②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a.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b.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后现代主义文学:英国的“愤怒的青年”,美
国的“垮掉的一代”、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被
认为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
③20世纪苏联文学:
a.苏联:高尔基:《母亲》,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
b.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解冻文学”,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
④20世纪亚洲和拉丁美洲文学文学(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A.亚洲:印度:泰戈尔---(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者)《吉檀迦利》、《新月集》、
《飞鸟集》
日本: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得者:《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
中国:《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B.拉丁美洲:哥伦比亚:20世纪60年代,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开创“魔幻现实主义”,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
46、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代表性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籍里柯《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宣言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浪漫主义的狮子”)
(2)、现实主义:法国: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也是现实主义画派核心人物.)
米勒《拾穗者》《播种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研究中心:“光”与“色”):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塞尚《盘山路》“现代绘画之父”
荷兰:凡高《向日葵》,《星月夜》,(“扑向太阳的画家”)
雕塑家---法国:罗丹《青铜时代》、《思想者》
(4)、现代主义:西班牙:毕加索--(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立体派画家)立体主义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反映人道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47、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19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贝多芬(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
主义之先声)
前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后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
“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乐圣”。
舒曼《幻想曲》浪漫主义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
奥地利:舒伯特《春之信念》《野玫瑰》《魔王》,“歌曲之王”
约翰·斯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之王”
(2)、19世纪中期:民族乐派音乐:
俄国:柴可夫斯基-前期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天鹅湖》
后期代表作:《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睡美人》(“旋律大师”)
捷克: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3)、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法国,比才《卡门》
(4)、19世纪末20 世纪初:
(1)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法】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人物《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2)表现主义音乐:勋伯格【奥地利】“12音体系”《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
(3)新古典主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俄】《浪子历程》《春之祭》
PAGE
13
条条过关,不漏掉任何一点,我们是建湖高中人,得“C”算什么本事,要得就得“A”,得“4A”!
【高二历史组】 07.11.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