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四--第六单元考纲基本考点(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四--第六单元考纲基本考点(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资源简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四——第六单元考纲基本考点
高二历史备课组 高二理科会考复习材料
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二)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2、毕加索:现代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人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以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背景,采用了立体主义和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憾。
(三)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其作品风格受其自身反封建和争民主革命精神的影响,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四)简要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电影的诞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927年之前的电影全是无声电影,因此,电影史上称为这个时期为“默片时代”
2、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①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受林则徐委托,据《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意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①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②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思想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
②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三)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发表《庶民的胜利》和《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他是我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意义:
①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内容:
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
作用: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956年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之后,又提出了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历史意义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四)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3、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如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
10、15
自行研制的“神舟” 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样板戏”一之独秀
3.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艺术形式多样化,作品数量增加,题材广泛。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成就: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2、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