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精讲: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届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复习精讲: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要点梳理】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知识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知识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知识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1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1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8 离子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⑶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典型例题】
1、2013年5月,质检部门发现了“有毒镉大米”.根据镉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  )
  A. 镉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C. 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克 D. 镉原子的中子数62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是(  )
  A. 2O:2个氧元素
  B. N2:2个氮分子
  C. Fe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可表示为2H2O═2H2↑+O2↑
  C. 甲中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举一反三
1、不法商家在黄金中掺入了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图中信息可知( )
A. 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7 B. 铱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克
C. 铱的质子数是115 D. 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5:2
C.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4、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ON2Cl3。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 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 D.瘦肉精由碳、氢、氧、氮、氯原子构成

5、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是下面的同一个化学符号(  )
A、HClO B、O3 C、NO2—   D、H2O




6、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
A.115 B.49 C.66 D.164
7、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那么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8、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铁 C.铝 D.汞
10、阳离子R2+中含有18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一个R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
A、40 B、22 C、20 D、18
11、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12、、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X表示 ,该粒子有 个电子层,Y与粒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
(2)当X-Y=10,该粒子为 (填类别)
(3)当Y=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
(4)当Y=1的中性原子与Y=7的中性原子化合时,形成的化合物 。
2、现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B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C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其中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与木炭的组成元素相同),青少年缺乏D元素会得佝偻病。
(1)A元素的单质是 _______ ,它是由 _________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B、C、D三种元素的符号是:B___________ 、C_________ 、D __________ ;B、D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
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8 O

16.00



+10



+13



+16



+11





8

+X

2

Y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