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动脑筋及课后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上册动脑筋及课后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后答案
历史上册课本课后答案第一课
动脑筋。主要有: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三是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练一练: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活动与探究1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二课 动脑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在东北、西北夺取我国大片的领土。在东北,通过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多平方公里,这是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在西北,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同时,在19世纪80年代,又通过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综上所述,从1858年开始,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三课 动脑筋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2唐朝时先后设安西都户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 这一地区的管理3,188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与防务,设立新建行省4,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活动与探究:(1)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
第四课 动脑筋: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定,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活动与探究1
项目
内容
分析
影响
《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香港岛割让,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协定关税,破坏 中国的关税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 ?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五课 动脑筋严重危害: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做担保。列强大规模的勒索,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加紧对人民的搜刮,使人民更加贫困,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活动与探究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活动与探究2.《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是“国中之国”,中国政府无权干涉其政治,经济等行为;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具有绝对的主权。
第六课 动脑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原因(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封建制度便可以长治久安。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1。(1)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不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在于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维护清朝统治(3)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4)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5)在客观上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动脑筋:谭嗣同临危不惧,死而不悔、甘愿为改革而流血牺牲的 精神是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但是,流血牺牲固然可以唤醒后人,改革依然要尽量避免流血,以利再战。
活动与探究: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的原因: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手无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死的其所”是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第八课 2 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归纳:同意。因为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活动与探究 (1)主要史实:孙中山派人去钦州、廉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被清政府镇压(2)“野火烧不尽”意味清政府对革命者的镇压不能使革命者屈服,待时机到来时,革命者会继续发动反清起义的,清政府无法阻挡新的革命的到来。
第九课 动脑筋: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活动与探究阅读分析: 答案: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第二段文字材料即为明证。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第十课 [五四运动课]动脑筋1清朝晚期,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世界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又因为帝国主义不断的加深对中国的掠夺,所有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造成政治落后;帝国主义也不轻易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为自己争夺利益。所有中国虽然是战胜国却依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动脑筋2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活动与探究议一议:在以前的民主革命中,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有自己的政党,但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妥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使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
第十一课动脑筋: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第十二课 动脑筋1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会导致革命军全军覆灭,所有起义军想南下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动脑筋2.答: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活动与探究议一议,答:一方面,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十三课 动脑筋:红军长征中粮食供应不足或没有粮食吃,只有吃野菜来充饥,红军过雪山时,遇到及其恶劣的环境,大雪山高如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红军踏着没膝的积雪,迎着狂风,翻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过草地时,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红军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信念,走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地。
练一练(1)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
活动与探究1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第十四课 动脑筋: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活动与探索讨论: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第十五课 动脑筋:1937年7月时,北平的东南面,北平的东面、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活动与探究(任选)1.观点二是对的。不怕牺牲是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军人只有将自己的勇敢与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符合人民的愿望、符合和平的愿望,军人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军人的不怕死不仅对人民不利,而且这种勇敢只能带来灾难。
第十六课 动脑筋答:①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据点。②百团大战的规模很大。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先后组织100多个团,20万大军,在华北2 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③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战绩辉煌。八路军战斗达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活动与探究1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④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十七课 动脑筋答: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认识。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我军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大量歼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具备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开始了外线作战,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进攻。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
活动与探究小讨论:答:应该。国民党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为维护其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共反人民,坚持独裁内战,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但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的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法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因此,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第十八课 动脑筋解:答: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二、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三、人民群众大力支前,课文中的“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就是一个例子。这就能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活动与探究;答:分析这个问题要 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战争的性质,人心背向,军队士气,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发动内战是违背历史的非正义战争,他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失去民心。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士同样渴望和平,以致士气低落,作战不利。第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因而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第三,国民党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是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第四,停止内战,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是全国人民的呼声,违背人民要求的国民党政府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
第十九课 动脑筋1.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由两方面:其一是辛亥革命的作用,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革命成立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因而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1914~1918年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忙于战事,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大战也需要一些战备物资供应,因而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中国民族工业利用这个机会,大大发展相关产业,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发展较快。
动脑筋2答: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面粉业和烟草业等轻工业部门中。当时中国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民族工业多以轻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手工业的发展,资本积累减少,所以发展
活动与探究:小男孩和小女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完全。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二十课 动脑筋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兽骨。这说明,那个时候,北京地区生活着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动物。经过“物竞天择”,剑齿虎和肿骨鹿,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各地,现在都找不到了,早已灭绝了。而野猪适应环境的变迁,生存下来,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野猪。
活动与探究: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是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的共同点。他们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他们虽然都生活在中国近代,但生活的时期不同。他们虽然都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魏源没出国留学,本身又不会外语,主要靠别人翻译的外国书报,加以研究。詹天佑、侯德榜、严复都曾出国留学,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比魏源要深得多,特别是严复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又广。男孩说:“他们都是中国人。他们都生活在近代。”这话不错,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2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三省沦陷女孩说:“他们都去外国留过学”,不准确,魏源就没出国留学。说“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有一定道理,但这也不是问题的本质。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