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二轮复习山东历史知识专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年二轮复习山东历史知识专题

资源简介

2008年二轮复习山东历史知识专题
一、课标要求:
1. 基础知识:山东,简称鲁,古称齐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东是我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大省;山东是养育我们的热土,是我们的家乡;山东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山东省是自主命题,关于山东历史的题目会有涉及,但要放入全国乃至全世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之中,去思考作答。
2.情感要求:增加乡土气息,体现地方特色,培养学生对山东的感情。
二、导学要点:
1.先秦时期山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秦朝——清朝前期山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3.近代山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建国后山东的政治、经济建设。
三、重点、难点
1. 儒家文化
2. 山东主权问题 近代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
3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沿海开放城市
四、感悟07
2007年山东高考试题: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材料一、登州文会馆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
表3
宗教类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
天道、 溯源救世之妙、罗马书 书 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 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读作作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
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 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光、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五、知识梳理
1、 先秦时期
(1) 政治:西周的分封制
1、含义
2、封国:齐(淄博)、鲁(曲阜)
3、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
4、作用
战国:田氏代齐;
(二)经济:1.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中黑白陶(课本17页)
2.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3.战国:租佃制产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三)文化: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今曲阜人);孙武《孙子兵法》
1、政治思想
2、教育思想
3、典籍整理
4、三孔遗址:孔府、孔庙、孔林
5.战国
①孟子:邹城人
②墨子:鲁国人
③孙膑:齐国人
④甘德:齐国人甘德作《天文星占》,魏人石申作《天文》,后人把这两部合编叫《甘石星经》
⑤稷下学宫:齐国都城临淄稷门的附近
二、秦朝——鸦片战争前
(一)政治:
1、秦朝:统一中齐国最后被灭
2、西汉:郡国并行制
3、元朝: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4、清朝:设山东省
(二)经济
1、战国到中唐时期:山东是经济中心所在
2、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下游山东段
3、唐宋:外贸港口登州(今蓬莱)
4、二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今青州)《齐民要术》
②元朝:王祯(今东平)《农书》
(三)文化
1、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泰山刻石》
2、东晋:王羲之(临沂人)
3、唐朝:颜真卿(临沂人) 代表作品——
4、北宋:张择端(诸城人) 代表作品——
5、两宋之交:李清照(济南人) 婉约派——
6、南宋词人:辛弃疾(济南人)豪放派 ——
7、清朝:蒲松龄(淄川人) 《聊斋志异》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三、近代前期(1840——1919年)
(一)政治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烟台
2、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19世纪末德英强租胶州湾和威海卫
4、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
5、1915年二十一条中关于山东问题——
6、1919 巴黎和会
中国提出收回青岛主权和山东权益的正当要求。英、法、美、日把持下的巴黎和会竟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学生喊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等口号
(二)经济
1、烟台开埠通商
2、1889年张弼士在烟台独资创办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孙中山题词“品重醴泉”
3. 19世纪末修建胶济铁路。
(三)文化:袁世凯支持创办“山东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
四、近代后期(1919——1949年)
(一)政治
1、抗日战争时期
①李宗仁与台儿庄战役
②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建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
2、解放战争时期
①1947年重点进攻中的孟良崮战役
②1947年开始反攻——
③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山东
(2) 经济
日本摧残山东经济
五、现代山东
(一)政治
1、政协
2、人大
3、民族区域自治
(二)经济
1、土改运动
2、三大改造
3、十年探索:建设胜利油田
4、大跃进
5、人民公社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对外开放
①1984年14个开放城市中山东有两个:烟台和青岛
②1985年,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从1988年起,国家先后在山东建立了青岛、烟台、威海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海尔集团、青岛啤酒等名牌企业强劲崛起
六、相约08
200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闯关东》,该剧反映日俄战争到九、一八事变(1904—1931年)期间,朱开山一家在东北艰苦创业的历程。该剧以曲折的剧情和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朱开山为什么被迫从山东到东北谋生
2.《闯关东》围绕朱开山的“山河煤矿”,故事巧妙地把主人公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但是最后朱开山被迫将“山河煤矿”炸毁。这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传武的牺牲,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一大遗憾。传武临危抗命,坚决抵抗日寇,战死疆场。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精神。
答案: 1.因为义和团运动失败,朱开山被迫到东北谋生。
2.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侵略。启示:民族工业要良好、健康的发展,国家的独立是前提,民族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保护。
3.体现: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