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你我他的世界(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父母对自己教育抚养的良苦用心,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难点突破: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在评论他人的时候,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是否有不尊重他人、不平等待人的事情。教学方法事例分析、问题讨论、总结讲解。●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理解的技巧。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板书】二、尊重与平等1.生活需要尊重与平等【讨论】○ 你觉得父母尊重你吗?为什么? ○你觉得你尊重父母吗?为什么? ○你觉得你的同学(老师、家长)是平等对待你吗?举例说明。 ○谈谈不被尊重、不能被平等对待的感受与心情。【总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举了很多事例,谈了自己的观点与感受,都非常好。我只想告诉大家,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要求、渴望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要求他人平等对待自己,自己就要平等对待他人。课本第14页上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了父母尊重、信任孩子,孩子也会尊重、信任父母。【举例】有位妈妈为了上学的儿子,每天早晨要早起为孩子做早餐。有一天。妈妈见儿子睡得香,晚叫醒了他三分钟,儿子就跟妈妈大吵。拿起汉堡包一咬,因为刚从微波炉中取出,很热,他就生气地将汉堡包扔在了一边,对妈妈说:“这么热,让我怎么吃呀!”说着背起书包就走了。望着辛苦准备的早餐,妈妈心里难过极了。【提问】为什么妈妈难过极了?【总结】不被理解,不被尊重,儿子的语言尖刻令人伤心。【提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总结】要理解父母,与父母坦诚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宽容彼此的过失。请大家看课本第15页的楷体字。父母是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与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是我们培养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基础,是我们拥有良好、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理解与尊重父母,不但要明确自己的权利,更要懂得自己的义务。【板书】2.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与平等【问题】你最看不起什么人?为什么?【总结】我发现,大家看不起的人身上都存在很多缺点、不良品质甚至是恶习。大家看不起和摒弃的是这种观念、作风、行为习惯等,而不是这个人的全部。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及受教育程度和个人修养的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缺点与毛病,有的人甚至会危害社会与他人,会犯罪。但是社会中每一个人,在法律的范围内都应有独立的人格和相应的权利,没有哪个个人可以剥夺这种合法权利,可以藐视、污蔑他人的人格。看课本第15页第一段。一个社会不应因为职业的不同而产生等级,也不应因为他人身上有缺陷而加以嘲笑和不尊重。真正的尊重与平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板书】(1)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劳动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选择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总结】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不同的,思想的不同、职业的不同、观念的不同等等,正是这些不同的人们,形成了色彩纷呈的人类社会。怎样才能在社会中健康、快乐、充实地生活呢?这是个人生大课题,答案复杂,需要我们每个人寻找。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会尊重与平等地与他人相处,是其中一点。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与平等,收获豁达与平和。 ●教学提纲二、尊重与平等1.生活需要尊重与平等2.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与平等(1)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劳动(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选择(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问题研讨1.尊重与平等是相互的,同时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尊重与平等。很多学生有过不被尊重的经历与感受,同时对于平等的理解也过于狭隘,根据学生思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是必要的。2.课本中以举例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以说明尊重与平等的真正含义与所包含的内容。但并不全面,教师在讲解时有必要进行明确与归纳,使得学生有个系统、完整的认识。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