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2.通过明朝的对外关系,了解明朝的一度强盛和统治面临的危机。3.对比郑和下西洋和世界上的远洋航行,进一步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学习建议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认识明朝前期的强盛;利用教材地图绘制简图,体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戚继光抗倭斗争,知道明朝中期的统治面临危机;通过郑和生平、戚继光诗作等材料感受人物情怀和抱负。“五环节”学习历史环节一:自主预习一、郑和下西洋(交往方式:________________)1.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况:时间、次数,所载货物货物用途范围4.评价(1)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增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二、戚继光抗倭(交往方式:________________)1.倭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背景(1)明朝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过(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2)率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3结果:评价戚继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争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节二:精讲点拨 材料一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明]赵文华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三 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就烟消云散。——樊树志《国史概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因素有哪些。环节三:合作探究材料一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材料二 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开放的。开放、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世界过去几百年的大变化是从大航海开始的,而大航海又是从1405年郑和下西洋开始的,之后才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进入印度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郑和下西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环节四:巩固训练 1.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最多时由200多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随行人员27000多人,规模宏大。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 )A.海上交通发达 B.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2.《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材料反映了明成祖命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财富 B.收复台湾C.宣扬明朝的富强和国威 D.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南溪五中模拟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郑和。郑和率船队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环节五:测试评价4.史书记载,郑和的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5.右图是位于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遗址。其“御寇安民”中的“寇”主要是指( )A.荷兰侵略者B.沙俄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倭患6.东南沿海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7.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最早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是哪个殖民国家( )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和平的使者】材料一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永乐”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和”指的是哪位航海家?(2)材料二中的这些国家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位航海家的原因是什么?【战争的英雄】材料三 材料四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3)材料三中英勇抗击倭寇的明军将领是谁?他取得了怎样的战绩?(4)材料四是他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崇高品德?【感悟提升】: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它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以说,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知识延伸】:郑和的船队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1)明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2)统治者的支持。(3)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4)船队成员的团结合作。(5)郑和本人具备组织、领导才能和探险精神。【知识结构】:【学习收获】:【学习欠缺的地方】:【阅读了解】:天妃宫内郑和碑: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从刘家港出海之前必先率全船官兵把天妃宫修葺一新,在此进香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每次平安归航时也要至此朝拜海神娘娘并供奉船模,还将记载七次下西洋经过的《通番事迹碑》立于天妃宫内。碑文详细记载了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时间与经过,是研究中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和中外交往史的一份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