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巩固练习】1.1. 设A={(x, y)| |x+1|+(y-2)2=0},B={-1, 2},则必有( ) A、 B、 C、A=B D、A∩B=2. 集合M={y| y=x2-1, x∈R}, N={x| y=},则M∩N等于( ) A、{(-, 1), (, 1)} B、 C、 D、3.已知全集,则正确表示集合和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 ) 4.已知集合满足,那么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B B. BA C. D. 5.若集合,,且,则的值为( )A.1 B.-1 C.1或-1 D.1或-1或06.设集合,,则( )A. B. C. D.7.设,则.8.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9.若且,则 .10.若,则= .11.设全集,集合,,那么等于________________.12.设集合,都是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都有(表示两个数中的较小者)则的最大值是 .13.设,其中,如果,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4.设,集合,;若,求的值.15.设,集合.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2)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的和为124,其中.求的值.【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学生易错选C。错因是未正确理解集合概念,误以为A={-1,2},其实{(x, y)| |x+1|+(y-2)2=0}={(-1, 2)},A是点集而B是数集,故正确答案应选D。2.【答案】C【解析】 集合M中的元素是y,它表示函数y=x2-1的值域,集合N中的元素是x,它表示函数y=的定义域。 由M={y| y≥-1},N={x| -≤x≤},知M∩N={t| -1≤t≤},因此选C。3.【答案】B【解析】由,得,则,选B.4.【答案】C【解析】5.【答案】D【解析】当时,满足,即;当时,而,∴;∴.6.【答案】 B【解析】 ;,整数的范围大于奇数的范围.7.【答案】 【解析】.8.【答案】26 【解析】全班分类人:设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人;仅爱好体育的人数为()人;仅爱好音乐的人数为()人;既不爱好体育又不爱好音乐的人数为人 .∴,∴.9.【答案】 【解析】由,则,且.10.【答案】 【解析】,.11.【答案】 【解析】,代表在直线上,但是挖掉的点,代表直线外,但是包含点的点;代表直线外的点,代表直线上的点,∴.12.【答案】11【解析】含2个元素的子集有15个,但、、只能取1个;、只能取1个;、只能取1个,故满足条件的两个元素的集合有11个.13.【答案】【解析】由,而,当,即时,,符合;当,即时,,符合;当,即时,中有两个元素,而;∴得 ∴.14.【答案】 或【解析】,由,当时,,符合;当时,,而,∴,即∴或.15.【答案】 【解析】由得是完全平方数,又,.,由可得,由可得.设中另一元素为,则.又中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所以解得或(舍),.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要点梳理】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要点诠释:(1)“是的子集”的含义是: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的元素,即由任意的,能推出.(2)当不是的子集时,我们记作“(或)”,读作:“不包含于”(或“不包含”).真子集:若集合,存在元素xB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B(或BA)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则A与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要点诠释: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作.要点二、集合的运算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要点诠释:(1)“xA,或xB”包含三种情况:“”;“”;“”.(2)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出现一次).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交集的Venn图表示:要点诠释:(1)并不是任何两个集合都有公共元素,当集合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2)概念中的“所有”两字的含义是,不仅“A∩B中的任意元素都是A与B的公共元素”,同时“A与B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B”.(3)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3.补集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补集的Venn图表示:要点诠释:(1)理解补集概念时,应注意补集是对给定的集合和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个确定的集合,对于不同的集合U,补集不同.(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则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则为全集,这时就不是全集.(3)表示U为全集时的补集,如果全集换成其他集合(如)时,则记号中“U”也必须换成相应的集合(即).4.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若A∩B=A,则,反之也成立若A∪B=B,则,反之也成立若x(A∩B),则xA且xB若x(A∪B),则xA,或xB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间的关系例1. 集合,集合,那么间的关系是( ). A. B. C. =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解析】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再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由题意可知,集合是非负偶数集,即.集合中的元素.而(为正奇数时)表示0或正偶数,但不是表示所有的正偶数,即.由依次得0,2,6,12,,即.综上知,,应选.? 【总结升华】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弄清两个集合的元素的构成,也就是弄清楚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就需要把较为抽象的集合具体化(如用列举法来表示集合)、形象化(用Venn图,或数形集合表示).举一反三:【变式1】若集合,则( ).A. B. C. = D. 【答案】C例2. 写出集合{a,b,c}的所有不同的子集.【解析】不含任何元素子集为,只含1个元素的子集为{a},{b},{c},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a,b},{a,c},{b,c},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为{a,b,c},即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3=8个不同的子集.如果集合增加第4个元素d,则以上8个子集仍是新集合的子集,再将第4个元素d放入这8个子集中,会得到新的8个子集,即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4=16个不同子集,由此可推测,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不同的子集.【总结升华】要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我们可以按子集的元素个数的多少来分别写出.当元素个数相同时,应依次将每个元素考虑完后,再写剩下的子集.如本例中要写出2个元素的子集时,先从a起,a与每个元素搭配有{a,b},{a,c},然后不看a,再看b可与哪些元素搭配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和它本身.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则这样的集合有 个.【答案】7个【变式2】同时满足:①;②,则的非空集合有( )A. 16个 B. 15个 C. 7个 D. 6个【答案】C 【解析】时,;时,;时,;时,;时,;非空集合可能是:,共7个.故选C.例3.集合A={x|y=x2+1},B={y|y=x2+1},C={(x,y)|y=x2+1},D={y=x2+1}是否表示同一集合?【答案】以上四个集合都不相同【解析】集合A={x|y=x2+1}的代表元素为x,故集合A表示的是函数y=x2+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定义域A=;集合B={y|y=x2+1}的代表元素为y,故集合B表示的是函数y=x2+1中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值域B=;集合C={(x,y)|y=x2+1}的代表元素为点(x,y),故集合C表示的是抛物线y=x2+1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D={y=x2+1}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方程y=x2+1.【总结升华】认清集合的属性,是突破此类题的关键.首先应当弄清楚集合的表示方法,是列举法还是描述法;其次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定要认准代表元素,准确理解对代表元素的限制条件.举一反三:【变式1】 设集合,,则( )A. B. C. D. 【答案】D【解析】排除法:集合M、N都是点集,因此只能是点集,而选项A表示二元数集合,选项B表示二元等式集合,选项C表示区间(无穷数集合)或单独的一个点的坐标(不是集合),因此可以判断选D.【变式2】 设集合,,则与的关系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集合M表示函数的定义域,有;集合N表示函数的值域,有,故选A.【高清课堂:集合的概念、表示及关系 377430 例2】【变式3】 设M={x|x=a2+1,aN+},N={x|x=b2-4b+5,bN+},则M与N满足( )A. M=N B. MN C. NM D. M∩N=【答案】B【解析】 当aN+时,元素x=a2+1,表示正整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而当bN+时,元素x=b2-4b+5=(b-2)2+1,其中b-2可以是0,所以集合N中元素是自然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即M中元素都在N中,但N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1不在M中,即MN,故选B.【高清课堂:集合的概念、表示及关系 377430 例3】例4.已知若M=N,则= .A.-200 B.200 C.-100 D.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入手,本题应侧重考虑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答案】D【解析】由M=N,知M,N所含元素相同.由O{0,|x|,y}可知若x=0,则xy=0,即x与xy是相同元素,破坏了M中元素互异性,所以x≠0.若x·y=0,则x=0或y=0,其中x=0以上讨论不成立,所以y=0,即N中元素0,y是相同元素,破坏了N中元素的互异性,故xy≠0若,则x=y,M,N可写为M={x,x2,0},N={0,|x|,x}由M=N可知必有x2=|x|,即|x|2=|x|∴|x|=0或|x|=1若|x|=0即x=0,以上讨论知不成立若|x|=1即x=±1当x=1时,M中元素|x|与x相同,破坏了M中元素互异性,故 x≠1当x=-1时,M={-1,1,0},N={0,1,-1}符合题意,综上可知,x=y=-1=-2+2-2+2+…+2=0【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易忽视集合的元素具有的“互异性”这一特征,而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因此,集合元素的特征是分析解决某些集合问题的切入点.举一反三:【变式1】设a,bR,集合,则b-a=( )【答案】2【解析】由元素的三要素及两集合相等的特征:∴当b=1时,a=-1,当时,∴b=a且a+b=0,∴a=b=0(舍)∴综上:a=-1,b=1,∴b-a=2.类型二、集合的运算例5. 设集合,,,求.【答案】,【解析】先将集合、、、转化为文字语言叙述,以便弄清楚它们的构成,再求其交集即可.集合表示3的倍数所组成的集合;集合表示除以3余1的整数所组成的集合;集合表示除以3余2的整数所组成的集合;集合表示除以6余1的整数所组成的集合;,.【总结升华】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或并集,关键在于弄清两个集合由哪些元素所构成的,因而有时需要对集合进行转化,或具体化、形象化.如本例中转化为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这些集合,有利于弄清集合的元素的构成.类似地,若一个集合元素的特征由不等式给出时,利用数轴就能使问题直观形象起来.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M={y|y=x2-4x+3,xR},N={y|y=-x2-2x+8,xR},则M∩N等于( )A. B. R C. {-1,9} D. [-1,9]【答案】D【解析】集合M、N均表示构成相关函数的因变量取值范围,故可知:M={y|y≥-1},N={y|y≤9},所以M∩N={y|-1≤y≤9},选D.例6. 设集合M={3,a},N={x|x2-2x<0,xZ},M∩N={1},则M∪N为( )A. {1,3,a} B. {1,2,3,a} C. {1,2,3} D. {1,3}【思路点拨】先把集合N化简,然后再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题.【答案】D【解析】由N={x|x2-2x<0,xZ}可得:N={x|0举一反三:【变式1】(1)已知:M={x|x≥2},P={x|x2-x-2=0},求M∪P和M∩P;(2)已知:A={y|y=3x2}, B={y|y=-x2+4}, 求:A∩B,A∪B;(3)已知集合A={-3, a2 ,1+a}, B={a-3, a2+1, 2a-1}, 其中aR,若A∩B={-3},求A∪B.【答案】(1){x|x≥2或x=-1},{2};(2){y|0≤y≤4},R;(3){-4,-3,0,1,2}.【解析】(1)P={2,-1},M∪P={x|x≥2或x=-1},M∩P={2}.(2)∵A={y|y≥0}, B={y|y≤4}, A∩B={y|0≤y≤4}, A∪B=R.(3)∵A∩B={-3},-3B,则有:①a-3=-3a=0, A={-3,0,1}, B={-3,1,-1}A∩B={-3,1},与已知不符,∴a≠0;②2a-1=-3a=-1, ∴ A={-3,1,0}, B={-4,2,-3}, 符合题设条件,∴A∪B={-4,-3,0,1,2}.【总结升华】此例题既练习集合的运算,又考察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其中(1)易错点为求并集时,是否意识到要补上孤立点-1;而(2)中结合了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3)中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当求出a的一个值时,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设条件.【高清课堂:集合的运算 377474 例5】【变式2】设集合A={2,a2-2a,6},B={2,2a2,3a-6},若A∩B={2,3},求A∪B.【答案】{2,3,6,18}【解析】由A∩B={2,3},知元素2,3是A,B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公共元素,所以3{2,a2-2a,6},则必有a2-2a=3,解方程a2-2a-3=0得a=3或a=-1当a=3时,A={2,3,6},B={2,18,3}∴A∪B={2,3,6}∪{2,18,3}={2,3,6,18}当a=-1时,A={2,3,6},B={2,2,-9}这既不满足条件A∩B={2,3},也不满足B中元素具有互异性,故a=-1不合题意,应舍去.综上A∪B={2,3,6,18}例7.已知全集,求CuA.【思路点拨】CuA隐含了,对于,注意不要忘记的情形.【答案】 当时,CuA=;当时,CuA=;当时,CuA=.【解析】当时,方程无实数解.此时.CuA=当时,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必须属于.因为,所以只可能有下述情形:当时,,此时 CuA=;当时,,此时 CuA=.综上所述,当时,CuA=;当时,CuA=;当时,CuA=.【总结升华】求集合的补集,只需在全集中剔除集合的元素后组成一个集合即可.由于本题中集合的元素不确定,因此必须分类讨论才行.举一反三:【变式1】 设全集U={xN+|x≤8},若A∩(CuB)={1,8},(CuA)∩B={2,6},(CuA)∩(CuB)={4,7},求集合A,B.【答案】{1,3,5,8},{2,3,5,6}.【解析】全集U={1,2,3,4,5,6,7,8}由A∩(CuB)={1,8}知,在A中且不在B中的元素有1,8;由(CuA)∩B={2,6},知不在A中且在B中的元素有2,6;由(CuA)∩(CuB)={4,7},知不在A中且不在B中的元素有4,7,则元素3,5必在A∩B中.由集合的图示可得A={1,3,5,8},B={2,3,5,6}.类型三、集合运算综合应用例8.已知全集A={x|-2≤x≤4}, B={x|x>a}.(1)若A∩B≠,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A∩B≠且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画数轴;(2)注意是否包含端点.【答案】(1)a<4;(2)a≥-2;(3)-2≤a<4.【解析】(1)∵A={x|-2≤x≤4}, B={x|x>a},又A∩B≠,如图,a<4;(2)画数轴同理可得:a≥-2;(3)画数轴同理可得:如图,-2≤a<4.【总结升华】此问题从题面上看是集合的运算,但其本质是一个定区间,和一个动区间的问题.思路是,使动区间沿定区间滑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P={x︱x2≤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1, +∞) C.[-1,1] D.(-∞,-1] ∪[1,+∞) 【答案】C 【解析】{︱}又 , ∴,∴ 故选C.例9. 设集合.(1)若,求的值;(2)若,求的值.【思路点拨】明确、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其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在包含关系式中,不要漏掉的情况.【答案】(1)或;(1)2.【解析】首先化简集合,得.(1)由,则有,可知集合为,或为、,或为.①若时,,解得.②若,代入得.当时,符合题意;当时,也符合题意.③若,代入得,解得或.当时,已讨论,符合题意;当时,,不符合题意.由①②③,得或.(2).又,而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由(1)知.【总结升华】两个等价转化:非常重要,注意应用.另外,在解决有条件的集合问题时,不要忽视的情况.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或【解析】,.①当时,此时方程无解,由,解得或.②当时,此时方程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2,,且,解得.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变式2】设全集,集合,若CuA,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解析】 CuA=,. CuA,,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PAGE 【巩固练习】1.设,,,则( )A. B. C. D.2.已知全集,则正确表示集合和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 ) 3.若集合,,且,则的值为( )A.1 B.-1 C.1或-1 D.1或-1或04.已知集合满足,那么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B B. BA C. D. 5.若全集,则集合的真子集共有( )A.3个 B.5个 C.7个 D.8个6.设集合,,则( )A. B. C. D.7.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2) ;(3) .8. 若集合,,,则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9.若集合,,则_____________.10.设集合,,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则_________.12.已知集合,若,请写出满足上述条件得集合.13.已知,,,求的取值范围.14.已知集合,且,求实数的值.15.设全集,,.【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解析】对于,因此.2.【答案】B 【解析】由,得,则,选B.3.【答案】D【解析】当时,满足,即;当时,而,∴;∴.4.【答案】 C【解析】 5.【答案】 C【解析】 ,真子集有.6.【答案】 B【解析】 ;,整数的范围大于奇数的范围.7.【答案】(1) ;(2) ;(3) .8.【答案】15 【解析】 ,,非空子集有.9.【答案】 【解析】 ,显然.10.【答案】 【解析】,则得.11.【答案】 【解析】,,,.12.【答案】满足条件的集合是,,,,,,.13.【答案】【解析】当,即时,满足,即;当,即时,满足,即;当,即时,由,得,得,即;∴综上得.14.【答案】【解析】显然又,,即0-0+=0,.由解得或1,可解得.于是,解得或1..15.【答案】 【解析】当时,,即;当时,即,且 ∴,∴而对于,即,∴∴.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要点梳理】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要点诠释:(1)“是的子集”的含义是: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的元素,即由任意的,能推出.(2)当不是的子集时,我们记作“(或)”,读作:“不包含于”(或“不包含”).真子集:若集合,存在元素xB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B(或BA)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则A与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要点诠释: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作.要点二、集合的运算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Venn图表示:要点诠释:(1)“xA,或xB”包含三种情况:“”;“”;“”.(2)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出现一次).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交集的Venn图表示:要点诠释:(1)并不是任何两个集合都有公共元素,当集合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2)概念中的“所有”两字的含义是,不仅“A∩B中的任意元素都是A与B的公共元素”,同时“A与B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B”.(3)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3.补集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补集的Venn图表示:要点诠释:(1)理解补集概念时,应注意补集是对给定的集合和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个确定的集合,对于不同的集合U,补集不同.(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问题,则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则为全集,这时就不是全集.(3)表示U为全集时的补集,如果全集换成其他集合(如)时,则记号中“U”也必须换成相应的集合(即).4.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若A∩B=A,则,反之也成立若A∪B=B,则,反之也成立若x(A∩B),则xA且xB若x(A∪B),则xA,或xB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集合间的关系例1. 请判断①0{0} ;②;③;④;⑤;⑥;⑦;⑧,正确的有哪些?【答案】②③④⑧【解析】①错误,因为0是集合中的元素,应是;②③中都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正确;④⑧正确,因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而④中的为非空集合;⑤⑥⑦错误,是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总结升华】集合的符号语言十分简洁,因而被广泛用于现代数学之中,但往往容易混淆,其障碍在于这些符号与具体意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突破方法是熟练地掌握这些符号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变式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x||x|≤1} {x|x2≤1};(2){y|y=2x2} {y|y=3x2-1}; (3){x||x|>1} {x|x>1};(4){(x,y)|-2≤x≤2} {(x,y)|-1【答案】 (1)= (2) (3) (4) 【总结升华】区分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例2. 写出集合{a,b,c}的所有不同的子集.【解析】不含任何元素子集为,只含1个元素的子集为{a},{b},{c},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a,b},{a,c},{b,c},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为{a,b,c},即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3=8个不同的子集.如果集合增加第4个元素d,则以上8个子集仍是新集合的子集,再将第4个元素d放入这8个子集中,会得到新的8个子集,即含有4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4=16个不同子集,由此可推测,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不同的子集.【总结升华】要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我们可以按子集的元素个数的多少来分别写出.当元素个数相同时,应依次将每个元素考虑完后,再写剩下的子集.如本例中要写出2个元素的子集时,先从a起,a与每个元素搭配有{a,b},{a,c},然后不看a,再看b可与哪些元素搭配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两个特殊的子集:和它本身.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则这样的集合有 个.【答案】7个【变式2】同时满足:①;②,则的非空集合有( )A. 16个 B. 15个 C. 7个 D. 6个【答案】C 【解析】时,;时,;时,;时,;时,;非空集合可能是:,共7个.故选C.【变式3】已知集合A={1,3,a}, B={a2},并且B是A的真子集,求实数a的取值.【答案】 a=-1, a=或a=0【解析】∵, ∴a2A, 则有:(1)a2=1a=±1,当a=1时与元素的互异性不符,∴a=-1;(2)a2=3a=(3)a2=aa=0, a=1,舍去a=1,则a=0综上:a=-1, a=或a=0.注意: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需分类讨论.【高清课堂:集合的概念、表示及关系377430 例2】例3. 设M={x|x=a2+1,aN+},N={x|x=b2-4b+5,bN+},则M与N满足( )A. M=N B. MN C. NM D. M∩N=【答案】B【解析】当aN+时,元素x=a2+1,表示正整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而当bN+时,元素x=b2-4b+5=(b-2)2+1,其中b-2可以是0,所以集合N中元素是自然数的平方加1对应的整数,即M中元素都在N中,但N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1不在M中,即MN,故选B.例4.已知若M=N,则= .A.-200 B.200 C.-100 D.0【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入手,本题应侧重考虑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答案】D【解析】由M=N,知M,N所含元素相同.由0{0,|x|,y}可知若x=0,则xy=0,即x与xy是相同元素,破坏了M中元素互异性,所以x≠0.若x·y=0,则x=0或y=0,其中x=0以上讨论不成立,所以y=0,即N中元素0,y是相同元素,破坏了N中元素的互异性,故xy≠0若,则x=y,M,N可写为M={x,x2,0},N={0,|x|,x}由M=N可知必有x2=|x|,即|x|2=|x|∴|x|=0或|x|=1若|x|=0即x=0,以上讨论知不成立若|x|=1即x=±1当x=1时,M中元素|x|与x相同,破坏了M中元素互异性,故 x≠1当x=-1时,M={-1,1,0},N={0,1,-1}符合题意,综上可知,x=y=-1=-2+2-2+2+…+2=0【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易忽视集合的元素具有的“互异性”这一特征,而找不到题目的突破口.因此,集合元素的特征是分析解决某些集合问题的切入点.举一反三:【变式1】设a,bR,集合,则b-a=( )【答案】2【解析】由元素的三要素及两集合相等的特征:∴当b=1时,a=-1,当时,∴b=a且a+b=0,∴a=b=0(舍)∴综上:a=-1,b=1,∴b-a=2.类型二:集合的运算例5. (1)已知集合M={y|y=x2-4x+3,xR},N={y|y=-x2+2x+8,xR},则M∩N等于( ).A. B. R C. {-1,9} D. {y|-1≤y≤9}(2)设集合M={3,a},N={x|x2-2x<0,xZ},M∩N={1},则M∪N为( ).A. {1,2,a} B. {1,2,3,a} C. {1,2,3} D. {1,3}【思路点拨】(1)先把集合M、N进行化简,在利用数轴进行相应的集合运算.(2)先把集合N化简,然后再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题.【答案】(1)D (2)D【解析】(1)集合M、N均表示构成相关函数的因变量取值范围,故可知:M={y|y≥-1},N={y|y≤9},所以M∩N={y|-1≤y≤9},选D.(2)由N={x|x2-2x<0,xZ}可得:N={x|0举一反三:【变式1】设A、B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2+px+q=0与6x2+(2-p)x+5+q=0的解集,且A∩B={},求A∪B.【答案】{, ,-4}【解析】∵A∩B={},∴是方程2x2+px+q=0的解,则有: (1),同理有:6()2+(2-p)·+5+q=0(2)联立方程(1)(2)得到:∴方程(1)为2x2+7x-4=0,∴方程的解为:x1=, x2=-4, ∴ ,由方程(2) 6x2-5x+1=0,解得:x3=, x4=,∴B={, },则A∪B={, ,-4}.【高清课堂:集合的运算377474 例5】【变式2】设集合A={2,a2-2a,6},B={2,2a2,3a-6},若A∩B={2,3},求A∪B.【答案】 {2,3,6,18}【解析】由A∩B={2,3},知元素2,3是A,B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公共元素,所以3{2,a2-2a,6},则必有a2-2a=3,解方程a2-2a-3=0得a=3或a=-1当a=3时,A={2,3,6},B={2,18,3}∴A∪B={2,3,6}∪{2,18,3}={2,3,6,18}当a=-1时,A={2,3,6},B={2,2,-9}这既不满足条件A∩B={2,3},也不满足B中元素具有互异性,故a=-1不合题意,应舍去.综上A∪B={2,3,6,18}.【高清课堂:集合的运算 377474 例6】例6. 设全集U={xN+|x≤8},若A∩(CuB)={1,8},(CuA)∩B={2,6},(CuA)∩(CuB)={4,7},求集合A,B.【答案】A={1,3,5,8},B={2,3,5,6}【解析】全集U={1,2,3,4,5,6,7,8}由A∩(CuB)={1,8}知,在A中且不在B中的元素有1,8;由(CuA)∩B={2,6},知不在A中且在B中的元素有2,6;由(CuA)∩(CuB)={4,7},知不在A中且不在B中的元素有4,7,则元素3,5必在A∩B中.由集合的图示可得A={1,3,5,8},B={2,3,5,6}.类型三:集合运算综合应用例7.已知全集A={x|-2≤x≤4}, B={x|x>a}.(1)若A∩B≠,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A∩B≠且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1)画数轴;(2)注意是否包含端点.【答案】(1)a<4 (2)a≥-2 (3)-2≤a<4【解析】(1)∵A={x|-2≤x≤4}, B={x|x>a},又A∩B≠,如图,a<4;(2)画数轴同理可得:a≥-2;(3)画数轴同理可得:如图,-2≤a<4.【总结升华】此问题从表面上看是集合的运算,但其本质是一个定区间,和一个动区间的问题.思路是,使动区间沿定区间滑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P={x︱x2≤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1, +∞) C.[-1,1] D.(-∞,-1] ∪[1,+∞) 【答案】C 【解析】{︱}又 , ∴,∴ 故选C.例8. 设集合.(1)若,求的值;(2)若,求的值.【思路点拨】明确、的含义,根据的需要,将其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在包含关系式中,不要漏掉的情况.【答案】(1)或;(2).【解析】 首先化简集合,得.(1)由,则有,可知集合为,或为、,或为.①若时,,解得.②若,代入得.当时,符合题意;当时,也符合题意.③若,代入得,解得或.当时,已讨论,符合题意;当时,,不符合题意.由①②③,得或.(2).又,而至多只有两个根,因此应有,由(1)知.【总结升华】两个等价转化:非常重要,注意应用.另外,在解决有条件的集合问题时,不要忽视的情况.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或【解析】,.①当时,此时方程无解,由,解得或.②当时,此时方程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2,,且,解得.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巩固练习_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_基础.doc 巩固练习_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_提高.doc 知识讲解_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_基础.doc 知识讲解_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_提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