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案特别提示:本节非高考考纲要求内容,仅作一般性了解。省略习题环节。目标导航:1.知识与能力: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半坡和河姆渡文化的主要成就:定居、原始农牧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彩陶、会织麻布及制麻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生产力的进步、贫富分化;阶级和国家的即将出现;华夏族的形成、“禅让”的概念;分析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和实质。2.过程与方法:培养善于运用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来认识原始社会历史的能力;注意以生产力的标准或以生产力的进步(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金石并用)来分析原始社会组织(原始人群——氏族公社)的演进;运用综合知识,如地理、历史知识来说明中国南稻北粟农业格局形成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应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可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确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也是中华文明的起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以炎帝和黄帝为共同祖先,表现了文化上的高度认同感。重点难点:1.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2.难点: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教材内容详解:一.我国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是已知我国最早的人类。(二)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三)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注意:①我国原始社会从生产力水平上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②元谋人和北京人制造打制石器和使用火,属旧石器时代。③山顶洞人较元谋人、北京人有了进步,从社会组织上看由群居进入氏族公社时代,从生产发展上看已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反映了爱美的观念),懂得人工取火。但是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二.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一)河姆渡氏族1.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2.距今年代:七千年至五千年。3.生产生活特征:生产工具,骨、木、石、陶;原始农业,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木结构房屋、定居生活。(二)半坡氏族1.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氏族公社典型。2.距今年代:七千年至五千年。3.生产生活特征:(1)半坡氏族生产力水平提高,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最早培植粟的国家,种蔬菜、麻纺织。(3)半坡氏族制造彩陶,上面有各种彩纹的图案花纹。(4)定居生活。注意:①麻纺织是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有的历史内容。②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原始农业的发展。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1.发现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2.距今年代:早期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特征:(1)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生产工具进步。表现为骨器、石器种类很多;陶器出现新品种即黑陶和白陶;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有抛光、雕刻等技术;已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的进步。(2)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状况反映了当时私有财产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加剧。随着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和国家就要出现了。注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丝织品的国家。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一)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1.炎帝、黄帝生活地域:黄河流域;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前。2.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联合,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战败被杀。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生息,构成华夏族的主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二)尧舜禹的“禅让”(三)阶级社会的产生1.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跟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历史特征接近,所以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2.私有财产出现后,占有私产的多寡不同导致贫富分化现象。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终于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奴隶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注意:①部落联盟的出现反映出社会组织单位由血缘性特征向地域性特征的过渡。②“禅让”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尧舜禹的“禅让”是这一制度的反映。部落联盟首领主要从氏族部落的显贵家庭中推选,不是所有氏族成员都有资格。被推选者都是拥有大量私产和特殊地位的人。知识拓展:1.北京人的命名:据贾兰坡回忆,“北京人”这个名字是加拿大人类学家、当时任协和医院解剖科主任的步达生在1927年提出的,其根据是1926—1927年在周口店发现的三颗牙齿。这一拉丁文名应译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当时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把这一名称简称为“北京人”(Peking Man)。2.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举世闻名的北京人化石丢失前,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的保险箱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不久,从事这一化石研究的著名人类学家魏敦瑞认为协和医院也不安全,建议将北京人化石运到美国保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两三个礼拜的一天,协和医院的总务科长博文突然通知将化石装箱,于是,北京人的5个头盖骨以及头骨碎片15块,下颌骨14块,锁骨、大腿骨、上臂骨、牙齿等147块化石,全部用擦镜细棉纸包好,裹上药棉,再包上纸、细布、棉花装入两个大木箱中,运到美国大使馆,准备随美国海军陆战运往美国。但从那之后,这批令世界瞩目的极为珍贵的北京人化石却神秘地失踪了,至今没有找到。有人说,它在秦皇岛被运上哈里森总统号邮船,在赴美途中与邮船一起沉没海底;有人说,邮船被日军俘虏,化石被日军截留,后来几经易手,下落不明。北京人化石丢失已经几十年,至今尚无下落。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说:“北京猿人是几个中国人交给几个美国人保管,在美国人手里丢的,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把它找回来。”3.黄帝陵简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五千多年前,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率领先民始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由此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位于陕西北部,今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之颠。自秦统一六国后,历朝历代每岁祭奠黄帝陵持续不断,实乃“天下第一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列为古墓葬类第一号。本节归纳总结:元谋人和北京人是远古群居时代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公社时代,以上三个文化都属于旧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这时已属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和国家即将产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一方面是对远古社会历史的见证,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有益的文化陶冶和深刻的历史启迪。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