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岁月回声教案(5份打包)人音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岁月回声教案(5份打包)人音版

资源简介










《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多媒体、部分打击乐器、纸、彩笔、教具(大刀、步枪、红缨枪)。
2、预习贺绿汀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学生随教师模唱。(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唱出来。)跟不上的同学可以用“啦啦啦”来唱。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随琴完整演出全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5、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师:通过反复学唱歌曲,同学们对《游击队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歌曲?大家分组讨论,要注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部分打击乐器如小鼓和双响筒、红缨枪及步枪的模型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1)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表演组:两个同学分别拿大刀、红缨枪等模型走在青纱帐里(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走),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打击乐器组:四名同学分别用打击乐器如小鼓、大鼓、沙锤、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演唱。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画面,一位同学上前讲解图画。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和表现了歌曲,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学习的歌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6、思考并讨论
总结:把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作为背景。表演组的同学拿道具表演,其他同学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齐唱歌曲。
7、完整演唱《游击队歌》,加入学生的创造性表演。
总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保卫黄河》,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欣赏合唱《保卫黄河》,并穿插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像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这首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让同学们对查找资料感兴趣。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1











《过雪山草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过雪山草地》了解词曲作家及组歌这种音乐体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体验长征的艰辛,通过分析歌词画旋律线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回顾长征这项伟大壮举,使学生感悟长征精神,进一步在音乐的影响下发扬长征精神, 同 时了解长征历史充分体现音乐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第六乐章《过雪山草地》,理解歌曲《过雪山草地》,感悟长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以提问方式师生共同回顾长征。
2、介绍《长征组歌》的作者。
3、欣赏《长征组歌》前三个乐章《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
4、重点赏析第六乐章这一乐章。第一遍欣赏歌曲,请学生谈感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分析歌词,在教师的讲解提示下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第二遍欣赏歌曲时,对歌曲进行曲式分析,运用连接音符的方式使学生更形象的看到音乐旋律走向,而且运用多媒体把歌谱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我对两部分音乐分别进行范唱,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感知旋律的变化。第三遍欣赏歌曲时,我请学生随音乐哼唱,共同感悟长征精神。
5、欣赏第十章乐章《大会师》共同感受长征胜利的喜悦。
6、《标准》里指出“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所以在本节课最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组歌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了解世界上不同组歌的形式。
7、师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加深印象,并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所以在本节课最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组歌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了解世界上不同组歌的形式。










1











《屠城》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交响大合唱的音乐特点。
2、欣赏混声合唱《屠城》,能够记住主旋律。
3、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去欣赏并表现《屠城》。
4、在整体结构、多声语言、配器及合唱的写作等方面,感受到作曲家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与感受《屠城》中的色彩、画面、动律、情感,并用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将这种感受、感悟、思考,通过有序的音响结构得到体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1、伴随音乐入课堂。
2、欣赏一段舞蹈,回答舞蹈家在什么背景下表演。
3、欣赏金陵祭大合唱选曲《屠城》,回答选曲表现什么内容?
4、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欣赏《屠城》后有什么感受?
二、新课:
1、聆听一小段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说出曲子有什么特点。
2、作者及作品简介
3、简单了解什么是交响大合唱音乐。
三、深入分析:
1、老师演奏《屠城》。
2、让学生分段聆听,感受音乐家每段描绘的意境。
四、拓展:欣赏《正气歌》,体会其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小结
通过学习聆听《屠城》了解交响大合唱的音乐特点。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知识,回去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歌曲,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增强内心的爱国精神,下节课讨论。










1











《月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月光》分析曲子由几部分组成,体验每部分音乐给人产生什么印象?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体验音乐并根据个人理解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并能喜欢以音乐的方式写景,能够用其他艺术表现聆听后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欣赏《月光》能够以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
1、伴随音乐入课堂。
2、欣赏一段舞蹈,回答舞蹈家在什么背景下表演。(学生回答:月光下)
3、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图,回答作者的画表现什么内容?(星、月、夜)
4、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所见的月光有什么感受?
二、新课:
1、聆听一小段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说出曲子由什么乐器演奏。
2、作者及作品简介
3、简单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
三、深入分析:
1、老师演奏《月光》
2、让学生分段聆听,感受音乐家每段描绘的意境。
四、拓展:看一段中国古典舞《春江花月夜》所表现的月色
小结:
通过学习聆听《月光》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知识,回去搜集有关印象的绘画、诗歌、音乐,了解它产生的时代以及艺术上的价值,下节课讨论。










1











《保卫黄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合唱曲、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体验不同表演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在聆听音乐作品和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对作品背景的了解,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
2、欣赏作品《保卫黄河》时,感受钢琴及乐队运用变奏手法交替演奏时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作品结构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互相问好。
2、欣赏《黄河绝恋》片段
3、介绍“黄河”相关资料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黄河两岸养育着华夏儿女、孕育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我们也骄傲地称她为“母亲河”!但日本侵略军的到来使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反抗,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们的音乐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笔为大众谱出呼声。
4、教师提问:这部作品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作品?
学生回答:抗日战争时期。
5、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师提问:高潮时时出现了一段同学们熟悉的旋律,是什么?
学生回答:《东方红》。
教师提问:这旋律象征着什么?
学生回答: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抗争一定能取得胜利。
四、拓展
分析对比《保卫黄河》两种不同表演形式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提问:同学们谈一谈合唱曲与协奏曲的异同。你喜欢哪种形式,为什么?
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分析回答。合唱曲特点: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象。协奏曲特点: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五、总结
同学们《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唤起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炎黄子孙是不会忘记的。同学们,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的振兴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