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级七学科历史课型新授课时间?主备人?成员?教学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2、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本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难点:商鞅变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历史朝代歌》里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也说“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究竟乱到什么样的局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讲授新课(1)战国七雄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力”与“战国形势图”,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简单介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3、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简单介绍“长平之战”。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说出战国七雄,并能看图说出各自的位置。熟记地理位置。依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2)商鞅变法1、秦国为何要实施变法??2、师通过“徙木立信”的故事介绍“商鞅”其人。?3、出示:商鞅变法的内容。逐条分析商鞅变法内容,从内容得作用,由学生说出变法的历史作用。?措施作用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建立官僚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出示都江堰示图?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年代、建设者;工程的建造原理及其作用。依据课本图片教师讲解都江堰如何运作。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理解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感悟李冰的杰出贡献。 材料一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岑参《石犀》 材料三 “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巩固练习1.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4.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5.2012年春,云南、重庆、四川、湖北、宁夏等多个省市再次发生持续重大干旱,凸显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修建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朝??6.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⑴?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⑵?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7、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依靠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4、归纳小结学生依据板书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阐明他们之间的联系。五、作业安排《导学案》自主测评、自我小结、深化拓展?二次备课课堂小结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兼并战争加速了分裂局面的结束,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谋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而纷纷变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国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