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2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本专题包括早期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 一 、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9世纪中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近现代意义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形成。 ①工业革命造就了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科学基础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积极投入斗争,斗争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60年代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和团结,并建立了第一国际。1871年爆发下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了运动的中心。 ③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人阶级主要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与资本主义历史主流的斗争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除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斗争外,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屑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心由英国逐渐转移到法国。二、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渐暴露,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第二国际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 ②其特点:第一,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增多。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起义减少,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罢工斗争多是围绕经济要求展开。第四,在封建专制影响较大的俄同,工人运动兴起,列宁主义诞生。此时期运动的中心,随着法德俄政治状况改变,由法国移到德国再逐渐转移到俄国。三、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时期(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 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了俄国的三次革命运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调整了经济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此间,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各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组织革命政党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沦到实践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新时期,苏联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 四、社会主义重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①二战后,欧洲、亚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状态。苏联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对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日趋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各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进行了——系列成效不大的改革。 5. 社会主义制度遭受挫折,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①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发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②中国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冲破了苏联集权模式的束缚,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五、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认识: 第一,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第二,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第四,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势必带来严重影响。 第五,苏联解体和乐欧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受挫,井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第六,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并加以完善。认识: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②建设社会主义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联的,是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的。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运动中心有四次转移: ①在19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伦敦,马克思的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在英国。 ②19世纪中期以法国为中心。在法国爆发了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等。 ③巴黎公社失败之后,中心在德国,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 ④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国际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苏俄(联)。列宁主义诞生、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成立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问题 由于各国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差异,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并不一致。 俄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匈牙利走的是无产阶级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东欧诸国则有多种形式:一种是苏军配合下本国共产党领导的起义;一种是依靠苏军的“铁犁”,铲除法西斯势力而取得胜利;还有的如东德,是通过苏军占领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启示: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化的,那种把暴力革命当成唯一的斗争方式是不妥当的,把十月革命当作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道路,则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误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到适合国情的道路才是恰当的。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①由空想到科学: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②由理论到实践: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③由理想变成现实: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④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由几个国家组成的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 ⑤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但中国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