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古迹与建筑 课件(159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历史古迹与建筑 课件(159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课件159张PPT。 历史古迹与建筑知识要点掌握文化遗址、古都名城、宫廷与礼制建筑、帝王陵寝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分布;
掌握建筑的基本构件和特点;
掌握园林的分类、组成要素、构景手法,熟悉我国著名的园林;
了解长城及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重大工程;
了解现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第一节 历史遗址遗迹遗迹遗址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是古代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一、古人类文化遗址(一)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元谋人遗址(距今170万年)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距今70-50万年前)
蓝田人遗址(距今70-20万年前)
丁村人遗址、长阳人(距今20-10万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二) 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1.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
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
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
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
河南仰韶村遗址
陕西半坡村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6700—5600年。1958年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遗址中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为彩陶文化
最典型的作品是人面鱼纹
彩陶上发现了22种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有人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渊源之一。2.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湖北京山县的屈家岭文化
湖北天门县的石家河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嘉兴马家浜文化
余杭良渚文化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东北,距今7000—5000年,是长江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遗址
除出土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外,还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一)历史事件发生地
1.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敦煌
敦煌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2.“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北京卢沟桥畔宛平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城成为“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至今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弹痕。(二)军事遗址与古战场1.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旧址现保存完好,因其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因此又被称为“红楼” 。2. 井冈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湖南和江西两省的交界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第二节 古都名城一、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
重视城市的选址
围绕的城垣
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
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
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二、我国八大古都在我国,曾经成为全国都城的城市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行列。1.北京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1世纪成为蓟国都城,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中期,燕国吞并蓟并迁都蓟城。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937年,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和地方政权的都城。公元938年,统治中国北方的辽以北京(时称燕京)为陪都;此后,金、元、明、清各代都以此地为首都。 2. 西安古称“长安”, 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早在 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有 3100 多年,历史上西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其中汉、唐两代,更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3.洛阳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诸朝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它在隋唐发展到顶巅,人口达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4. 南京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建越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00多年。公元三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10个朝代或政权在这里建都立国,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5. 开封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南岸,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故称“七朝都会”。 6. 杭州古称钱塘,南宋时称临安。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良渚文化在此发展。春秋时期,这时是吴越两国必争之地。公元前221年时,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在此建钱塘县,一直到公元589年隋朝才称为杭州。之后五代吴、越和南宋等共有14个帝王选择建都于此。 7. 安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安阳遂为殷商国都。商王朝在安阳共传8代12王,历254年,直到武王灭商。
此后,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 。 8. 郑州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其建筑规模之大,规划布局之严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当时世界之最。以商都为代表的郑州地区还发现了西山、新砦、古城寨、大师姑等一批古代城址,春秋战国时期的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诸侯国也曾先后定都于此,这些都表明郑州所在地域存在一个庞大的古都群。三、著名古城(一)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又名大研镇,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古城始建于元初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之时,于南宋时期初具规模,自古就是西南重要政治和经济中心,四方街、丽江军民府(木家院)是历史的见证。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体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在古城中心有一个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齐的店铺,俗称“四方街”。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清澈的玉泉水分东、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随街绕巷,穿墙过屋。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扬”的独特风貌。 (二)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第三节 古代建筑一、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一)台基
台基又称基座,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
(2)较高级台基
(3)更高级台基
(4)最高级台基 台基木头圆柱
开间

斗拱
彩画 斗拱屋顶 (1)庑殿顶
(2)歇山顶
(3)攒尖顶
(4)悬山顶
(5)硬山顶
(6)卷棚顶
(7)盝顶山墙、藻井藻井山墙十二吻兽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结构
(二)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三)庭院式布局
(四)丰富的雕刻装饰
(五)建筑物与环境协调第四节 宫廷与礼制建筑一、宫廷建筑
宫,在秦以前是居住建筑的通用名;殿,原指大房屋。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宫殿建筑在营建时,为了突出和强化皇权的至高无上,往往采用了最严整的建筑布局、最宏伟的建筑规模、最高的建筑等级和最豪华的建筑形式,所以宫殿建筑最能体现那个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一)建筑布局1.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北京故宫(2)左祖右社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3)三朝五门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即三朝制。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以北京故宫为例,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五门制,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的前导空间,为突出三朝进行层层铺垫。显示帝王的崇高无上。(4)前朝后寝前朝即宫殿的前半部分,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后寝指宫殿的后半部分,是帝王与后妃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二) 中国现存的皇家宫殿1.北京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始建于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至今已近600年。
也是中国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太和殿又称金銮殿,皇帝即位、诞辰以及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重大国典在此举行。——大朝
中和殿是皇帝在前往太和殿途中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朝拜的地方。——内朝
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外蕃王公贵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处。——外朝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2.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 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它是处理军政要务和接待外国使臣的地方 。崇政殿 二、礼制与祠祀建筑(一)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最初的祭祀活动是在林中空地的土丘山上进行,后逐渐发展成用土筑坛。规模由简而繁,体形随天、地等不同祭祀对象而有圆有方,由土台变为砖石砌高台,并发展成宏大的建筑群。
1.天坛
2.社稷坛 1.天坛天坛祈年殿由四组建筑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斋宫 。2.社稷坛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地方,位于天安门右侧,与太庙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为坐落在中轴线上的社稷坛和拜殿。
社稷坛为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方坛,用五色土覆盖于上层坛面,中央为黄,东方为青,南方为红,西方为白,北方为黑,以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祈求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宗庙、宗祠宗庙是礼制建筑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礼制要求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庶人无庙则祭于寝,可见宗庙建筑的重要与普及程度。皇家宗庙称太庙,民间称家庙或祠堂。庙、祠中只设神主不设像。 1.太庙太庙位于宫城左侧(天安门),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地方,1950年已被辟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三重围墙,院内古柏森森,庄重威严。包括戟门、正殿、两庑、寝宫和祧庙,有明显的中轴线,左右配殿严格对称。
主体建筑为三进大殿及配殿,前殿座落在三级汉白玉基座上,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
每年四、七、十月初一、清明节、岁末、皇帝生辰、忌辰行祭 。
2.晋祠晋祠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后多次扩建。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又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圣母殿,成为现存晋祠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建筑。 3.名人专庙、祠名人专庙规格最高的是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孔圣庙等,是祭奠孔子的建筑。
名人祠多是就名人故居、庐墓,或名人业绩斐然之地兴建。往往由地方官吏首倡、民间集资共建,多有文人雅士参与其事。各地名人祠数量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北京于谦祠、杨椒山祠、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四川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眉山三苏祠、陕西韩城司马迁祠、江苏扬州史可法祠等等。孔庙孔庙(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场所。孔庙位于山东曲阜,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原是孔子旧居,只有三间大。西汉以后,历代统治者不断地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也被不断扩修,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孔庙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也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殿位,重檐歇山顶,环立28根雕龙石柱,为曲阜所独有的石刻。大殿正中雕龙贴金的巨龛上供着3米高的孔子塑像。第五节 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养性而建的,包括山石、水体、建筑、动植物在内的综合自然整体,它融建筑、绘画、雕塑、文学、金石等艺术形式于一体,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四绝之一,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极具艺术魅力。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一)先秦时期——古代园林的雏形
特点:以自然景色为主,少事人工。
最初的形式为“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也叫游囿。(二)秦汉时期——古代园林的生成时期特点: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特色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著名的有上林苑:开太液池,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种一池三山、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特点:园林艺术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而是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形成了我国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特色。
(四)唐宋时期——山水园林繁荣发展时期特点:园林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高度、巧妙结合。
皇家园林穷极奢华,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皇家园林有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艮岳、琼林苑、玉津园等
私家园林:如王维的辋川别业、李德裕平泉山庄和丛春园、沈尚书园等(五)明清时期——巅峰时期特点:在园林艺术和技术方面,都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园冶》为明造园专家计成的园林学著作,集造园经验之大成
皇家园林: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
私家园林:沧浪亭、拙政园、寄畅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一)生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
追求生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园林的总体布局要合乎自然 ;其二是园林中每一山水要素的形象组合也要合乎自然规律。 (二)画境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
造园家要想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样、各具个性的景观和不尽的意境,首先就得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充分运用抑景、漏景、框景、借景等艺术手法,将园林空间进行分割,以增加风景的层次感,在视觉上扩大其空间感。山抑----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远香堂框景借景----远借、近借 沧浪亭花窗(漏景)(三)意境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这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苏州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表达了“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孤芳自赏的思想。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一)按占有者的身份分类
1. 皇家园林
2. 私家园林
3. 寺观园林(二)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分类
1.北方园林
2.江南园林
3.岭南园林四、中国古代著名园林(一)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二)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完成,总面积564公顷,周围石砌宫墙长达10公里,古建筑100余处。楼台亭阁,巍峨秀丽:湖光山色,错落有致,有南秀北雄之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宫殿区在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现已无存)四组建筑。宫殿全为青砖素瓦,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
这些青砖布瓦的建筑掩映在松涛林海之中,清静幽深,别具情趣。正宫内的“澹泊敬诚”殿是皇帝在重大典礼时接见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和外国来使的场所。整座大殿用楠木建成,每到夏季,香气浓郁,芳香四溢,的确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烟波致爽”殿是清帝的寝宫。 (三)苏州四大名园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苏州城内外园林多达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的是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和狮子林。1.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占地1.1公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所筑,以《楚辞?渔父》之意题园名。
南宋初年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
以崇阜广水为特色,园内古木参天,山石嶙岣。园外小河相傍,自然开朗。山巅沧浪亭为清康熙年重建,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为中国名联。2.狮子林始建于元代,传说,因园中有怪石,状如狮子故而得名。其实狮子林之称取意于佛教,谓如来讲经时声如狮吼。狮子林以堆石著称。园中奇峰林立,状如狮兽,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霄等名,其中狮子峰为诸峰之首。 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长廊萦绕,楼台隐现,别具风格。
3.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系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由中(拙政园)、西(补圃)、东(归田同居)三部分组成。拙政园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吸收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具有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特色。鞫中水池面积较大,有聚有分,山光水影,颇有朴素自然的景色翱淡泊恬静的情趣,为江南古园之杰作,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拙政园之荷风四面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4.留园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留园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分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一块湖石。 第六节 帝王及名人陵墓一、陵墓的构成及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墓葬史中,帝王陵墓规模宏大,体制完善,是典型的代表。一座完整的帝王陵墓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一)地面部分1.封土形制
(1)“方上”
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呈覆斗形。
(2)“以山为陵”
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在山丘上造陵。
(3)“宝城宝顶”
明清两代的皇陵形制由汉唐两宋的方形改为圆形,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墙,于砖墙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
2. 陵园建筑
主要有3个部分:
(1)祭祀建筑区
(2)神道
(3)护陵监
明十三陵神道 (二)地下部分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二、中国著名陵墓建筑(一)帝王陵墓
1.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骊山脚下,是我国第一座皇帝陵,在历代单葬制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秦始皇从即位(公元前246年)就开始为自己筑建陵墓,前后长达36年,动用刑徒72万人。陵墓封土呈方上形,原高115米,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长485米,经两千多年风雨洗刷仍有76米,如山峰屹立于临潼县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代雕塑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秦人崇尚写实,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而且将领与士兵、诸兵种服饰都各不相同。
到目前为止,在秦始皇陵周围,共发现陪葬坑、陪葬墓近600座,它们比较密集地分布在大约两平方公里范围内.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76年在一号坑遗址上修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博物馆,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纵横驰骋、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壮观场面,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令人惊叹不已.
1987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汉茂陵西汉王朝的11位皇帝,除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建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位皇帝的陵墓都分布在渭河北岸咸阳平原上,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最为著名。特点:
a、创“陵邑”制度
b、陪葬墓多
c、首开陵前设石像生之先河
茂陵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雕 以一匹威武雄健的战马将一龇牙咧嘴、仍手持弓箭垂死挣扎的匈奴踏于腹下为题,揭示出为霍去病建冢刻石的主题,寓意极为深刻。 3. 唐代帝陵唐代国力强盛,重新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 特点:
a、唐陵不再用人工堆砌封丘,而改用“因山为陵”式
b、石像生极多------有文臣武将,外国使者,狮虎马象等
c、陪葬多,形成庞大的陵园唐朝的20位皇帝,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建在河南渑池、哀帝李祝的温陵建在山东菏泽外,其余18位皇帝的陵墓都集中在咸阳平原外围的渭北山前地带(陕西礼泉、三原、乾县一带),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号称“唐十八陵”或“关中十八陵”。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4. 北宋帝陵北宋9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掠走客死他乡外,其余7位皇帝均葬于洛阳市巩义市境内嵩山、洛河间丘陵上,加上宋太祖之父的永安陵,人称“七帝八陵”。特点:
a、规模较小, 但设集中陵区
b、注重风水
北宋帝陵一改居山面河、居高临下的布局传统,面朝嵩山,背负洛阳,南高北低,陵台封土最低,这是因为赵姓在五音中属角,“吉自高山来”的风水思想影响所致5. 元代帝陵元代帝王驾崩,依蒙古族风俗,多运草原深埋,万马踏平地面,不留痕迹,不封不树,难觅其所在。
葬时牵带小驹的骆驼在墓旁,把小骆驼杀死,来年祭祀时,把骆驼放在草原上,它定会把人带到陵墓所在地。
仅存有成吉思汗陵 6. 明代帝陵特点如下:
a、选址于“风水宝地”
b、设集中陵区
明陵集中于昌平明代诸帝中,自明成祖朱棣起,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南麓,人称“明十三陵”。
它是明代最大的陵墓群,也是我国众多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一处.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陵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均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 7. 清代帝陵清代帝王陵墓共有4处:
一处:永陵在今辽宁新宾,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努尔哈赤祖坟) ;(永陵、福陵、昭陵合称“盛京三陵”)
二处:清太祖福陵和太宗昭陵在今辽宁沈阳附近(福陵又称东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 ;昭陵又称北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
三处是河北遵化的东陵
四处是河北易县的西陵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昌瑞峰下,距北京125公里。清东陵从顺治18年开始营建,到1908年慈禧陵竣工,前后历经240余年,陵区内共有大小不等的500多座单体建筑。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这里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慧陵)5个皇帝,15个皇后,136个嫔妃,共15个陵墓,占地2500平方公里。东陵宫殿及牌楼217座,建筑面积要比北京故宫大几十万平方米。
清东陵布局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永宁山下,距北京市120公里。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个皇帝及其后、妃等。陵区占地约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比清东陵规模小得多。
雍正帝继位以后,原来也在东陵修建陵墓,后因故废弃,另选易县兴建泰陵。
从雍正皇帝起,清帝陵址实行昭穆之制,即清代的帝陵一东一西,隔辈相聚,祖孙葬于一地。
乾隆时又下诏,进一步明确了父子死后不葬一地规制.
2000年清东陵和清西陵作为明清帝王陵寝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其他陵墓1.黄帝陵
黄帝名“轩辕”,相传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的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均有。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和《黄帝本行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因此,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最为著名。2.孔林
孔林,亦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族墓地。 3.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落于紫金山南麓,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第七节 长城及重大工程建筑一、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长度超过20000千米。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八达岭长城 二、古代水利工程(一)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杭州段通州段(二)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灌县境内的岷江,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0年的战国末期,由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三)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19年至214年兴修。以后历代有修建。主要工程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 (四)坎儿井坎儿井是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项特殊水利工程,其方法是在山前地下水丰富的地带,通过若干竖井、引水暗渠、地上明渠把地下水引到适宜地点,用于生产和生活。这种方法既有效地避免了渗漏和蒸发,又保持了水质的纯净,是沙漠地区绿洲赖以存在的基础。历史上坎儿井的总长度逾万千米,现存仍有1100多条,总长3000多千米,以吐鲁番为最多。二、古代桥梁(一)赵州安济桥
赵州桥为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 (二)北京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丰台区的永定河上。初建于金,现桥为康熙37年(1698年)重建。桥长266.5米,宽7.5米,下分11个涵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古代石桥。桥身两侧护栏、望柱雕有精美的石狮485只。(三)福建洛阳桥与安平桥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现长834米,宽7米,47孔石梁横架,为我国古代多孔梁式石桥的代表。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宽达25米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型桥基”的先驱。同时又大量种植牡蛎以固桥基,开生物固桥之先河。
首创“筏型桥基”以造桥墩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为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桥上建有5座“憩亭;桥头白塔为五层六角空心建筑,高达22米。(四) 广西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是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 第八节 现代建筑一、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一)河南博物院(馆)河南博物院,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三)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二、单体场馆(一)国家体育场——鸟巢
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 (二)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三、现代化景观建筑景观建筑是指那些构思巧妙,建筑形象新颖独特,富于想象,表达出一种意境,极具欣赏价值的建筑。(一)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占地 19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234米。
主楼的两座塔楼双向内倾斜6度,在163米以上由“L”形悬臂结构连为一体,建筑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强烈的不规则几何图案组成,造型独特、结构新颖、高新技术含量大。
2007年,该大楼因为建筑外形前卫,被美国《时代》评选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2013年,获得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一幢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
大楼地上101层,楼高492米,目前为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遥看宛如一把挺拔锋利的剑劲插于浦东大地。
94至100楼为观光、观景设施,共有三个观景台,其中94楼为“观光大厅”,是一个约700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及观景台,可举行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97楼为“观光天桥”;在第100层又设计了一个最高的“观光天阁”,长约55米,地上高达474米,成为未来世界最高的观景台。四、现代交通设施作为旅游资源的现代大型交通工程设施,主要包括各种桥梁、隧道、运河、车站、机场、港口等。这些设施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之外,其中不少或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或造型别致、建筑豪华,往往成为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对象。(一)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于 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 (二)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大桥设计寿命100年以上,可以抵御12级台风和强烈海潮的冲击。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 五、现代水利枢纽工程(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大坝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市三斗坪。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 (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具备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总结中国历史古迹与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惊人的数量,绚丽多彩的风姿,独特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本章重点介绍了我国的历史古迹、古城建筑、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古典园林、长城、水利工程、桥梁建筑、现代建筑等,这些古迹与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极其珍贵的遗产,其浓厚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实训练习题1.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列举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并说出其特点。
2.中国古代城市有哪些建设模式?与中国人文思想有哪些联系?
3.中国八大古都的旅游特色及其历史遗存有哪些?
4.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包含哪些?具有哪些特点?
5.你喜欢什么形态的中国古建筑屋顶?并举出实例。6.以故宫为例,说明中国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7.中国古代园林有哪些艺术特征?
8.试述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差异,并举出实例。
9.古代帝陵有哪几部分构成?并简述其演变历程。
10.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