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选项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1.下列关于我国海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太平洋的东岸B.?东临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C.?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D.?西南临近印度洋,东部深入内陆2.“天涯海角(位于海南)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这两地气候特征的成因(????)A.?前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后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B.?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C.?都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D.?前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后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3.成语大赛中“得陇望蜀”和“秦晋之好”包含了哪四个省区的简称 (??? )A.?贵州省和云南省、陕西省和山东省??????????????????????B.?甘肃省和陕西省、河北省和四川省??C.?海南省和广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D.?甘肃省和四川省、陕西省和山西省读下面甲、乙、丙、丁四个轮廓图,回答4~5小题。4.四幅图中的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甲?????????????????????????????????????????B.?乙?????????????????????????????????????????C.?丙?????????????????????????????????????????D.?丁5.黑龙江哈尔滨的小明,每天北京时间7点上班;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强,每天北京时间10点后才开始上学,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 ???)A.?纬度位置差异?????????????????????????????B.?经度位置差异C.?生活习惯不同 ??????????????????????????D.?作息制度不同6.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高原人口稠密,平原、盆地人口稀疏B.?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口密度大C.?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稀少,西部内陆人口较多D.?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人口稠密7.图3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B.?海拔低,地势比较平缓C.?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D.?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8.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山脉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B山脉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C.?黄河依次流经图中的青、甘、宁、内蒙古、晋、陕、豫行政区D.?图中所示河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凌汛”和“地上河”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寻访春天”的路线。据此回答9~10小题。9.四条寻春路线中,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地势特点的旅游路线是(??? )A.?路线A ?B.?路线B C.?路线C D.?路线D10.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影响,下列描述恰当的是(??? )①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②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③阶梯之间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水能④有利于形成南方、北方不同的景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亚洲大陆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11.与丙区域相比,甲区域(??? )A.?热量较丰富???????????????????B.?降水更丰沛???????????????????C.?夏季昼夜温差较大???????????????????D.?土壤更肥沃12.近年来,乙区域的畜牧业产品逐渐走向全国各地。影响此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劳动力????????????????????????????????????D.?交通下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我国某省自然环境资料图。完成13~14小题。13.该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冬季均温皆低于 0℃??????B.?降水东北向西南递减C.?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D.?地处三大高原交界处14.该省发展经济可利用的当地资源是(??? )A.?黄河中游段的丰富水能???????????????????????????????????????B.?昆仑山区中的冰雪融水C.?西北部充足的太阳光照???????????????????????????????????????D.?东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1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十余省,最终到达陕北。关于长征起止点所在地的自然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位于季风区??????B.?一月均温都在0"C以下??????C.?河流含沙量都较大?????D.?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16.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里所说的味道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不同②种植方法不同? ③品种不同? ④水土不同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7~18题。17.图示中属于我国省级行政中心的城市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这四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①雨热同期??? ②夏季普遍高温?? ③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④冬季寒冷干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我国东部季风区有一条和秦岭相关的重要地理分界线,与此分界线位置大致吻合的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段③冬季河流封冻与否的分界线???? ④人口稠密与人口稀疏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21.小明从上海出发一路探寻长江源头,他沿途发微博“晒”美食,请你按他先后品尝的当地美食排列顺序(? )?①麻婆豆腐川味香? ②青稞美酒酥油茶?? ③南京板鸭盐水煮? ④沪上美食人人夸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④③①②阅读下图长江经济带,回答22~23小题。22.图中代表浙江省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23.下列对于长江各段的描述,正确的是有(?? ?)①a段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②b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c段由于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④c段江阔水深,航运便利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河流多,船舶是常用交通工具???????????????B.?北方地区多旱地,民居多为吊脚楼C.?西北地区干旱,发展了基塘农业?????????????????????????D.?青藏地区为高寒牧区,传统民居为竹楼25.丽丽赴台湾探亲前查阅到台湾的相关资料,符合事实的是(? )A.?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南回归线从台湾的中南部穿过?????????????????????????????D.?盛产稻米、甘蔗、热带、亚热带水果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用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顺时针勾勒中国版图。材料二:作为《边疆行》的姊妹篇,大型系列特别节目《沿海行》采用车队行进的方式,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完成全部行程。《沿海行》与《边疆行》相呼应,完成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材料三:《边疆行》和《沿海行》路线图(1)《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________ , 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2分)(2)通过《边疆行》路线可看出我国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有________个,共有陆上邻国________个。(2分)(3)《沿海行》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此路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海域的海岸线。(4分)(4)《沿海行》经过的A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填简称)。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共有________个。(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江经济带示意图(下图)材料二:三峡大坝是我们沿长江旅游的必到之地。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重庆气候图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长江流经我国众多省级行政区,写出图中①、②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2分) (2)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________纬度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 。(2分)(3)结合材料二,以重庆为例说说三峡大坝的抗洪压力主要来自哪些季节?(2分)并用有关季风的知识说明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4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山地之国”瑞士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使其成为旅游胜地,夏季众多的山峰吸引着大批登山爱好者,冬季滑雪爱好者云集,旅游业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人们对生态环境厚爱有加,修建了阿尔卑斯山区的自然保护区,为濒危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和海陆位置。(4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哪些自然条件影响浙江省经济发展?(4分)(3)依据材料二,谈谈瑞士经济发展模式对我省经济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4分)29.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我国东北区域示意图?? ???? 图二 我国东北工业分布图材料二: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 材料三:东北地区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打造“东北东部边境经济带”和“东北亚海上贸易之路”;2015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1)根据材料判断,大兴安岭以西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2分)每年的四,五月份,东北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而松花江和鸭绿江等河流水量已开始增大,原因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评价东北工业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4分) (3)依据材料,分析东北地区构建东北亚“一带一路”的自然和人文的优势条件。(4分)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选项 C A D A B D D C C A C D D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A C D A A C D D C A D 二、非选择题26.(1)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9;14(3)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鲁;627.(1)浙;湘(2)低纬度;南方地区(3)主要来自夏季和秋季初期。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来的偏南风,带来丰沛降水;冬季从蒙古和西伯利亚吹来偏北风降水变少。(4)长江经济带覆盖省份广,承载人口多,是撑起我国发展的脊梁;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对长江流域的破坏和污染极为严重。28.(1)以丘陵为主;三面连接陆地,东面临海。(2)陆地面积狭小,耕地资源少,制约浙江经济发展;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岛屿多,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3)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29.(1)内蒙古高原;这些河流的源头是高山冰雪融水,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4,5月份高山上的积雪开始慢慢融化,导致河流流量开始增大。(2)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从此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3)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与天然气;处于边境,邻国多;临渤海、黄海,拥有优良港湾;人文条件: 交通便利;重工业集中地,工业基础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