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4(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4(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4
第四单元
第一课
1商朝末年,国王纣奢侈残暴,修豪华宫殿,施炮烙酷刑。
2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小国,在牧野展开大战,伐纣灭商。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3西周改革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
4周朝实行分封制,除了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还将其他地区先后封赐给亲属、功臣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国王命令,缴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王室。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统治区域。
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中唱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6宗法制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它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比如,周天子的王位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嫡长子与其他诸子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7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8统治阶级以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为工具,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9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2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历史称为东周。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10、浙江曾经属于春秋五霸中的吴和越。
春秋和战国的名字分别来自两部书《春秋》和《战国策》。
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使用牛耕,这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9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争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10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11齐桓公采用管仲的建议,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12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国家的数量大大减少,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位于长江流域的是楚国
13春秋晚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人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有财产,成为新兴地主。到了战国时期,他们为了确立统治地位,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掀起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吴国变法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4前356年,商鞅开始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有(1):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15商鞅变法的意义:与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连线: 老马识途 管仲
围魏救赵 晋文公
退避三舍 孙膑
纸上谈兵 荆轲
图穷匕见 赵括
16春秋战国时期,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士的文士阶层。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是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他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形成百家争鸣。
17百家争鸣
学派
创始人
生活时代
主要主张
经典格言
?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无为,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非攻、兼爱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利
?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
18各家学派中法家受到秦国统治者亲睐。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19稷下学宫是诸子百家争鸣和思想交流的中心。
20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六国,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皇帝的称号,这以称呼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太尉(军事)、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上把全国划分为郡和县。中央官员、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命。影响: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但中央集权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
交通上: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影响:从此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
文化上:(1)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影响:中国地广人多,方言各异,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2)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式样。影响: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3)统一度量衡。影响: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如寸、尺、丈、升、斗、两、斤等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
思想上: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影响:一方面,巩固政治统一,另一方面,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军事上:(1)北击匈奴(2)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3)征服南方越族,开凿灵渠。
22秦始皇焚书的范围是:秦国史书以外有关其他各国历史的书籍、《诗》、《书》、诸子百家著作。
23 秦朝开凿灵渠的 主要目的是( )
A防御越族 B灌溉农田 C运输军粮 D调配水源
24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5、 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主要有
(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 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第二课
1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2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3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历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4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5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他采取大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
6汉武帝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原来的封地和势力。
7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监督。
8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9汉武帝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
10为了边疆的相对稳定,汉朝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大获全胜,北部的边患基本解除。
11汉武帝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还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区,
12汉武帝后汉朝和匈奴之间出现了“和亲”和互市的局面。
13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与汉朝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事事勿得相诈相攻”,他多次向汉求亲。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他。
14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关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成为西域。
15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多年后,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张骞_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16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乐器、歌舞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
17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物,从此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
18西汉政府还加强与西南越人等少数民族间的联系。
19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0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 政治上: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4) 疆域治理上: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版图。加强对南方越人的管理,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对少数民族的联系
20、9年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21、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刘备与孙权联盟,在赤壁打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3、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区域

220年
曹丕
洛阳(洛阳)
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

221年
刘备
益州(成都)
益州,荆州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江东地区
23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北方黄河流域的统治者是 (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23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建立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4、263年,魏国灭蜀国。266年,司马炎灭魏,建晋朝,都城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25、316年,匈奴人灭了西晋,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26、426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相继的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27由于战乱、灾害等原因,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北方人民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28西晋灭亡后,鲜卑族拓拔部建立的北魏于5世纪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和其他各族语言,统一使用汉语。(2)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历法。
影响: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29、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五个朝代成为北朝。5世纪初—6世纪末,南朝与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南北朝。
30、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灭北魏,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3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反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2 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1)政治上,虚心纳谏,善于用人,任用魏征为相;完善三省六部制;扩大科举制度。(2)经济上,减免租税,减少力役。(3)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32魏征去世时,唐太宗痛心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3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唐朝时得以完善。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4中书省负责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
35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唐朝时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6唐朝的科举制度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37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社会继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38对于武则天的统治,历史学家多加以肯定,主要是 因为:( )
A她积极协助唐高宗处理政事 B她是 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C她的 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她改国号为“周”
38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胜,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39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有:筒车、曲辕犁。
40唐朝的丝织技巧非超高超,生产出来的丝织品轻盈而精薄。唐朝的瓷器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富盛名。唐代的三彩陶俑即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41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当时的波斯商人把珠宝业发展 成为长安的第三大行业。
42唐代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的特点。
43唐代妇女的生活比较开放自由,常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可以骑马、打马球、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43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44《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5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影响最大的成就 最高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被尊称为诗仙和诗圣。
46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日益扩大。隋唐时期,频繁的对外交往,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播。玄奘是唐太宗时期的高僧,他经历艰难到达天竺带回佛经,他还将自己的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7鉴真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僧人,他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48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经典是《道德经》。
49东晋王羲之是书法艺术之大成,被称为书圣。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唐朝颜真卿创立了新书体“颜体”。
50东晋画家顾恺之注重对人物情态的刻画,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作品有《历代帝王图》。
51龙门石窟中的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佛像。
52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古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
53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除了丝绸,中国的陶器、瓷器、铁器、漆器等商品也通过这条路运到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2)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汉代的城市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表演,朝廷上下流行的马球游戏就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54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中转站。
55隋朝统一后,隋炀帝用来六年时间,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5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57大运河作用:(1)在大运河通航后,运河沿线的城镇也更加繁华了.(2)大运河的开通,有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大运河有利于解决南北交通,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课
1两宋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中碰撞、融合。
2、9世纪后期,中国历史又进入了分裂动荡时期,黄河流域相继有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为五代。而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五代十国。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4辽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权。
5、1044年,辽军进攻北宋,直逼澶州城,在宰相寇准的坚决要求下,宋真宗亲自率兵出征。后来,宋辽议和,辽退兵,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这次议和,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给辽宋带来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6中国西北的党项族在今宁夏地区建立了西夏政权,也向宋朝开战,后来,通过议和的方式,宋与西夏保持着友好相处的局面,
7、1115年兴起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金和北宋联合灭掉了辽。
8、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9、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称帝,在南方临安(浙江杭州)定都,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10岳飞是北宋最著名的将领,他率领的“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1140年,岳家军在河南取得郾城大捷,但宋高宗急于求和,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
选择:
(1)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 主要原因是他( )
A对皇帝忠心耿耿 B遭到奸臣陷害
C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坚持抗金的正义战争。
(2)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相同点是( ) (多项选择)
A受汉族文化影响 B与宋有战有和 C与宋朝并存 D兴起于东北
(3)宋与辽、夏、金先后议和。其共同点是( )(多项)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朝都要缴纳钱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 形成
(4)“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描述的是 哪个时期的历史(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连线:
辽 女真 兴起于蒙古草原
西夏 党项族 兴起于内蒙古、辽宁一带
金 契丹族 兴起于东北地区
元 蒙古族 兴起于西部地区
12、1141年,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交纳钱币。从此,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13游牧民族契丹、党项和女真的贵族在南下过程中,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中华文明在农牧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多姿多彩。
14契丹、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与汉字相似说明了农牧文化的融合。
15、12世纪末,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被退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16、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连续灭看西夏和金。后来,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灭南宋,不久中国再度统一起来。
17唐朝后期,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成为当时流行的谚语。
18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和平。(2)北方劳动者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3)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农作物的推广,促进的南方农业的发展;(4)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5)中原传统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也促进了这一进程。
19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在粮食产量中跃居首位。
秧马是宋朝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占城稻是当时优良作物品种。
20宋代陶瓷业发达,重要的瓷窑有定窑、钧窑等。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孩儿枕是当时一件瓷器珍品。
21唐朝中期之前,中国城市坊市制格局。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市场面积狭小,固定在城市某处。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市场之外严禁交易。
22宋朝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限消除了,市场分布在官邸、民宅间店铺集中的地方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区。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2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世界上最早的推行了纯纸币流通。
24宋代以后“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25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
26宋元时期,中国的城市呈现出繁华景象。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也发展迅速。大量的工商业市镇、草市墟集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7在宋代城市中,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瓦子”。在瓦子中,艺人们用绳索、栅栏或布帐围城一块块固定的演出场所,叫“勾栏”。有的勾栏上面还装有遮阳避雨的天棚就成了“看棚”。
“瓦子”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居民的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统治者的重视
28勾栏里上演的最吸引观众的节目是杂剧。杂剧源于宋金时代,但宋杂剧还只是一些滑稽短剧。元杂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
29除了城市中的勾栏瓦子外,民众在街头巷尾或集市庙会上也能欣赏到艺人的精彩演出。
30元代的“说话”相当于现在的说书,它有多种形式,人们最爱听的“小说”与“讲史”。
30宋元时期就有的传统节日有(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国庆节 D中秋节
30命令“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是( )
A汉武帝B唐太宗 C宋太祖D元世祖
31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在这国策影响下,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较大的发展。各地开始普遍设立学校。伴随印刷术的发展,《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识字率有所提高 。
32与侧重抒情的唐诗不同,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而宋词是文人用来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
33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哲理性的思考。
34宋代文人形成了融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梅、兰、竹、菊是文人们最爱的描绘的景物。山水画也是他们表达审美意趣的重要形式。
35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元代科举考试长期中止,许多文人参与到戏曲的创作去。
36元杂剧作家关汉卿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37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属于散曲。《窦娥冤》属于杂剧。
38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高峰。
39我国的四大发明为: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
30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用战争。
3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3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33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指南仪器。宋朝时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从南宋开始,将指南针放入刻有具体方位的罗盘中,又叫罗盘针。
33宋元时期,棉花普遍种植,服装原料由以丝绸和麻布为主向以棉布为主转变。
34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跟黎族人民学会棉纺织的先进技术。松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了“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
34下列史实,出现于北宋的是( )(多项)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C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史记》问世
35元朝的巩固措施:(1)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2)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畅通,中外文化的交流空前繁盛。
36浙江在元朝属于江浙行省。
37元朝最北大两个行省是岭北行省、辽阳行省,
38、13世纪末,威尼斯商人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马可 波罗行记》描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引起了更多的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
38元朝社会开放、中外文化交流繁盛。元朝的泉州(刺桐)是一国际性大海港
39陶瓷之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陶瓷、丝绸都经这条海上航道销往各国。
40古代的春节有元日、元旦等许多名称。新年习俗起源于西周,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春节开始定型,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41古人过年用桃符辟邪,到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民间过年习俗
42春节的习俗有( )(多项)A贴春联 B守岁 C吃月饼 D放爆竹
42我国除了藏族、傣族、白族外,其他各族都和汉族一起过春节。
43我们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都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态度。
44中国传统的节日为什么经历了千百年还一直延续?
答:春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美好情感、弘扬传统美德。
45、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
发源地域
出现年代
共同点
原因
?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BC3000年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BC18世纪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约BC2500年
古中国
长江黄河
约BC2070年
禹建立夏
?46
?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
实行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
斯巴达
?
以农业为主
?
实行军事独裁
47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五次太平盛世名称和在位皇帝。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中兴(刘秀) 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
48列举我国大统一的朝代(统一时间、开国皇帝)。
秦朝(前221年 秦始皇) 汉朝 (前202年 刘邦) 西晋(280 司马炎
隋朝(589 杨坚) 唐朝(618 李渊) 元朝 (1276忽必烈)明朝(朱元璋) 清朝(皇太极)
49列举我国原始社会、春秋、唐朝、宋朝时使用的主要农具名称
原始社会:木棒、石器 春秋:铁农具 牛耕
唐朝:筒车、曲辕犁 宋朝:秧马
50列举分别在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杭州、定都的朝代
西安:西周(镐)、秦(咸阳)、西汉(长安)、隋朝(长安)、唐朝 (长安)
洛阳:东周(洛邑)、东汉(洛阳)、魏(洛阳)、西晋(洛阳)、北魏(洛阳)
南京:吴(建业)、东晋(建康)、宋(建康)、齐(建康)、梁(建康)、陈(建康)
北京:元朝(大都)、明朝(大都后改北京)、清朝(北京)
杭州:南宋(临安)
开封:北宋(东京或汴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