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1. 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是( );中国境内目前已经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从考古发掘看最能证明它属人而不属猿的证据是( );2.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会制造骨针的原始人类是( )。4.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 )流域;普遍使用的工具是( )石器;居住在( )房子;最早种植出粮食作物( ):5. 半坡居民生活在( )流域;居住在( )房子;最早种植出粮食作物( )。6.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是:使用( )石器;会建造( );过( )生活;有原始( )、畜牧业、手工业;文化初步发展。7.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人是( );获得这个尊称的主要原因是他为( )文明作出贡献。8.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生活在( )流域;他们战胜蚩尤之后两个部落联合逐渐形成的民族是( );他们是今天( )族的祖先。9. 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人是( )、( )和( );他们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原因是:有高尚的( );都受到( )爱戴。10.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标志是:公元前( )年,( )建立夏朝。11. 连线:传说 ①女娲抟土造人②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③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史实 ④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⑤尧舜禹”的“禅让”⑥半坡居民种植粮食作物粟⑦嫘祖发明养蚕缫丝⑧仓颉发明文字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朝的建立,其建立者是( );“功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 )的儿子( )继承父位,( )制代替禅让制。2. 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分别是( )、( )、( );夏、商施行暴政的亡国之君分别是( )、( );3. 夏、商、西周建立的国家机构是( )阶级压迫( )和( )的工具:4. 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后国家开始繁荣;因此商朝又称( )朝;5. ※开始实行分封制是在( )朝;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 )、功臣,封他们为( );( )必须服从( )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保卫( )6. 我国青铜器出现在( )社会末期,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朝;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 )和造型奇特的( );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的青铜文化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我国制瓷业最早出现大约在( )朝。7. 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8. 春秋争霸的三位著名霸主是( )、( )、( );任用管仲为相,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成为霸主的是( ):9. 战国七雄是( )、( )、( )、( )、( )、( )、( );识别“战国七雄”形势图;使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的著名战役是( ),交战两国是( )和( ):10.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战争是( )之战;战国末期秦为兼并东方六国而进行的激战是( )之战11.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的使用,这种技术开始于( )时期;铁农具使用开始于( ),( )时期扩大使用范围:12.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此灌溉工程修建后使( )获得“天府之国”美称:13.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变法原因是为了确立( )统治,发展( );商鞅变法出现在( )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承认( )私有和( )买卖;奖励( );建立( )。意义是:使( )国成为战国后期最( )的( )国家。14. ※我国封建正统思想的学说是( )学说;创立此学说,提出“仁”的政治主张的人是( );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创办( ),注意( ),弟子整理的《 》记录了他的言行。15. 连线: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孔子、孟子 法家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老子、庄子 兵家 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反对空谈仁义墨子 儒家 《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韩非 墨家 “仁”、“仁政”孙武 道家 “兼爱”、“非攻”16. 创作《离骚》,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是( )1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儒家( )说的,反映一种( )精神:18. 汉字的演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 );青铜器上铸科的文字叫(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和( )。19. 前秦天文、历法、医学成就:( )朝的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可靠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 );历法逐渐完备是在( );战国时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是测定出一年有( )个节气: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三、 统一国家的建立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其疆域四至:东到( )、南到( )、西到( )、北到( )。2、 秦始皇的功绩在于:(1) 灭(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国;(2) 创立封建**( )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 ),中央政府设立( )、( )、( )官职;地方推行( )制度,其中南海郡治在( );(3) 巩固统一:统一( )单位,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和( );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统一思想的措施是( );抵御匈奴,修筑( );为开发南疆兴修人工运河(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秦始皇的过失在于:(1)滥用民力:为自己修建豪华的( )和巨大的( )陵墓,修筑( )和修弛道,造成( )和( )繁重,破坏社会经济(2)施行暴政:( )残酷,人民动辄受到严刑峻法处治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其革命首创性表现在首先( )并建立( )4、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注重发展( )生产,减轻( )徭役、赋税、兵役,重视“( )”,经济恢复得到发展,出现治世“( )”。5、 ※汉武帝功绩: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 ),西汉进入( )时期。表现如下:(1)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 )势力(2)经济:将( )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 )(3)思想:接受儒生( )建议,“( )”; 兴办( ),把( )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 统思想(4)军事:反击( ),使之无力与西汉抗衡6、 秦朝反击匈奴的大将是( );西汉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是( )和( )。7、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是( )的设立。8、 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有:两次出使西域,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人(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胡”指( )民族,和亲的是( )单于和( )。 9、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即今天( )。它经过今天的新疆、西亚、欧洲,它是沟通中西( )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中西文化和( )交流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是( )沿海的港口,最远可到达南亚。10、 世界上最早的麻纤维纸出现于我国( )时期;东汉改进造纸术的人是( )。造纸术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11、 成书于东汉,总结春秋战国数学成就,记载有勾股定理的数学专著是《 》;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12、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人是( ),他写的《 》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东汉时创造医学史上的创举的另一医学家是( ),成就有( )和( )。13、 ( )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 )时期,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尊( )为教主。14、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15、 水排是( )工具。16、 连线:张衡 水排华佗 地动仪杜诗 五禽戏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交战双方是( )和(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交战双方是( )和( );刘备三顾茅庐,得到( )的辅助,成就了一番事业。2、 三国鼎立时期,魏国建立者是( ),蜀国建立者是( ),吴国建立者是( )。吴国的船队曾到过台湾,当时称( )。3、 结束三国纷争局面,短暂统一中国的政权是( )。4、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 )方,南方地区因开发不足而被称为“南蛮之地”。到了西晋后期,因为( ),大批北方人民南下,形成南迁浪潮。5、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被称为( )朝。6、 三国、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原因有:南方战争较( ),比较安定;自然条件( );( )大批南迁,带来( )和先进( );( )人民的辛勤劳动。7、 在本册所学中国历史中,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 )、( )。8、 魏晋时期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有( )、( )、( )、( )、( )。9、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曾统一黄河流域,建立( )政权,它的一位杰出首领勇于改革,这位首领是( )。他为了加强对( )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与发展,学习( )先进文化和制度;改革措施包括:改革政治、经济;迁都( );使用( )语、穿( )服、用( )姓氏、与( )联姻、学( )礼法等。改革促进了( )。他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 )的历史发展趋势;他改革存在问题是( )。10、 在所学政权中,定都洛阳的有( )、( )、( )。11、 在所学政权中,定都南京的有( )、( )、( )、( )、( )、( )等。12、 南朝时著名数学家( ),他利用发展了“( )”,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北朝农学家( )著有《 》一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学家( )的《 》,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13、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描述东晋书法家( )的书法,他被后人称为“( )”。他的代表作《 》“遒媚劲建,绝代更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14、 东晋画家( ),人称“三绝”,代表作有《 》、《 》。15、 南北朝时期为了宣扬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16、 连线:220年 刘备 吴 建业221年 孙权 蜀 洛阳222年 曹 魏 成都五、识图题:1、 P33“战国形势图”,以“东南西北中,齐楚秦燕赵魏韩”口诀,准确识别战国七雄位置。2、 P60“秦朝疆域图”,准确识别秦朝疆域四至。3、 P83“丝绸之路”图,准确识别西汉长安、阳关、葱岭、安息、大秦等地古今名称变化及地理位置;P86识别中原与西域的物产。4、 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识别三国及其都城的名称、位置。六、问答题:1、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点。2、 请说出所学的中国封建社会两次重要改革或变法(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3、 请结合史实对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北魏孝文帝等进行简要评价。七、材料解析:参考《学习指导》1、 远古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P42、 禅让制、分封制:P6、P8、P103、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P14、16、P484、 古代环保意识:P41-425、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P19、P20、P236、 秦亡原因:P277、 “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P31、P338、 比较秦皇汉武:P429、 关于和亲:P33-3410、 张骞与“丝绸之路”:P35-3611、 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P37、P49、P5312、 广州佛教与道教景点:P3913、 我国汉字书法发展顺序:P5114、 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P4415、 东晋南迁移民与江南的开发、广州外来人口调查:P44、P5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