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从地图看世界(一)世界地图的变化1、历史发展:遥远的古代→550BC(古希腊人)→168BC(中国帛地图)→2世纪(托勒密地图,经纬线)→12世纪(伊德里西地图)→15世纪(中国郑和)→16世纪(麦哲伦“地球”) →现代(纸制地图、立体地图、影像地图、电子地图)P1-P42、人类对世界、对地图的探索过程:A.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地理学家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扁平的圆盘,但他对地中海四周海陆轮廓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P1B.公元前168年(距今2100年前),中国长沙马王堆出土(1973年出土)的帛地图(分别为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说明当时中国的地图绘制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西晋地图学家裴秀创立了“制图六体”(P2),它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代表中国古代先进的制图理论和技术。C.公元2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首次展示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网。P1D.12世纪,伊德里西(以的地图为基础)绘制世界地图,印度洋不再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图中。P2E.15世纪,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进行7次远航,访问亚洲、非洲的30多个国家。郑和把他经过的航海路线详细画在地图上,这幅图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非常珍贵的航海资料。E.16世纪,麦哲伦等航海家最终证明人类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P2G.地图的种类和形式随电脑、卫星遥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益丰富,除纸质地图外,还有用塑料压膜制成的立体地图、根据航空和卫星图像资料编制成的影像地图、电子地图。3、人类活动与地图A.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如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2)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P5(3)地图可以解决所有权方面的种种争执,如财产所有权。(4)可以记录历史的变迁。B.在其他领域的作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参观学习、旅游购物、了解时事。P6(二)地图是独特的地理地理语言P8-10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P7-8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面对地图),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比例尺(缩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又叫做“缩尺”。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方法):(1)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2)线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 。 (3)数字式。例如,1:10000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属性的图形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点、线、面以及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2、读图步骤:记住P9“地图的图例示意”首先看比例尺和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详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然后概略地了解整个地区的一般特征;最后分要素、地区详细阅读。 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