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第1课时 青春飞扬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成长的渴望1.青春的我们有哪些成长的渴望?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令我们对未来更加 憧憬 。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 身躯 、充实的大脑,渴望 自由 、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面对青春,我们会有怎样的选择?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 理想 ,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 探索 不会停止。?知识点2 飞翔的力量3.为什么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1)自信让我们充满 激情 。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 信心 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2)自信的人有勇气 交往 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秀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 实践机会 与创造可能。?4.为什么青春的探索需要自强?(1) 自强 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惰性、 抵制不良诱惑 、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 不断进步 ,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2)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 永不停息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 超越 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 意志 、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成长的渴望1.提及青春,我们常常浮想联翩。下列对青春的理解正确的是 (A)A.蕴含着独立、理想和信念B.没有任何烦恼,没有忧伤C.意味着我们可以去做任何事情D.永远伴随在我们的左右2.围绕“青春的渴望”,同学们在班级QQ群里进行了互动交流。下列同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C)①毛毛雨:青春的我们渴望自由、渴望飞翔 ②花千骨: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 ③飞鱼:青春的我们拥有无尽的遐想 ④天外来客: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脚步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3.“只问深情无问西东,青春珍贵莫过于不朽的风骨!”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几个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并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这告诉我们 (D)A.要尽情享乐,不要留下遗憾B.要促进生理和心理相协调C.青春有太多烦恼,应感到悲观D.要珍惜青春,创造美好人生知识点2 飞翔的力量4.为助力青春成长,下面漫画中的学生首先需要(B)A.自立 B.自信 C.自强 D.自负5.陈琛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亲都是下岗职工。生活虽然很艰辛,但陈琛从不抱怨,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他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家教,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并补贴家用。自强激励着陈琛不断突破自我,变得更加自信、强大。如今,陈琛已被推荐免试攻读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陈琛的事迹让我们懂得 (D)①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③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④自强的青春态度,会助力青春成长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陈琛是一个自强的人,而且越来越自信。他的事例让我们懂得了自强的品质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坚持,自强的态度会助力青春成长,①②③④均正确。6.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助力青春成长的力量是:图片一: 自强 图片二: 自信 ?(2)图片一和图片二体现的青春成长的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3)结合图片一,谈谈我们怎样培养这一品质。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课后巩固提升1.“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B)①珍惜青春需要自强奋进 ②只有回忆中的青春是美好的 ③美好未来取决于探索和努力 ④青春是人身体发育的关键期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2.青春似虹,绚丽多姿;青春如风,飘逸自然;青春似水,清澈纯洁;青春如火,热情奔放;青春是人生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最浪漫的诗篇,青春——充满希望与幻想。下列四组词语中,与青春密切相关的一组是 (D)A.春天、夕阳、晚霞、落叶B.果实、春雨、朝阳、枯萎C.灿烂、萌芽、弱小、悲伤D.自立、奋斗、昂扬、翱翔3.下列属于正确的青春观点的是 (D)A.小华追求个性,故意把头发染成棕色B.王浩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与女孩“恋爱”C.张惠认为我的青春我做主,任意挥霍D.东东受到几次打击后,觉得青春有烦恼,但更应有激情与梦想4.开学仪式上,江苏省仪征市某初中校长说:“只要有自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实现梦想,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该校长的话告诉我们 (A)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③自信能让我们展现优势与才华 ④只要有自信就一定能取得成功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5.“不和别人比父母,只和别人比明天。”这句话说明 (A)A.我们没法选择出身,但应自立自强B.家庭条件优越往往不利于个人的成才C.个人的成才与父母的培养没有关系D.对父母没有信心,只能寄希望于明天6.你想对下面漫画中的人物说 (C)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②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③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④多看看自己的不足,避免骄傲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7.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下列行为能体现自强不息的是 (A)①为了演讲取得好效果,这个学期坚持练习普通话 ②每天早上坚持跑步3000米,争取在下周的运动会上夺冠 ③被选为下周升旗手,为此特意熨烫了校服,看起来更帅 ④在寄宿制学校上学,从来不自己洗衣服,拿回家让父母洗,以节省时间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③属于注意自己外表形象的问题,④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均不符合题意。①②体现了自强不息,符合题意。8.播下一个想法,你会收获一项行动;播下一项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命运。扬起青春的风帆,直面人生,青春年少的我们在路上。为了扬起青春的风帆,我们应 (C)①每天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 ②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寻 ③不怕失败,相信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④尽情地享受人生,因为人生苦短,青春易逝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9.有人说:“我的梦想在悄悄开花,到那时一定会惊艳全场!”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我们 (D)①规划好青春路径,积极进行青春探索 ②迸发激荡的青春活力 ③培养自信的青春热情 ④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以下是强强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 周一,班长交给强强一个班级黑板报的任务,强强拍拍胸脯说:“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1)强强的表现体现的品质是 自信。 ?(2)具有这种品质能够 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情境二 最近,强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是他不轻言放弃,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1)强强的表现体现的品质是 自强。 ?(2)具有这种品质能够 克服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11.2018年1月23日,《湖北日报》报道:眼下,湖北大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大四学生赵朗正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提前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他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已被保送为清华大学化学系直博生。这名寒门学子幼时因受伤导致左耳失聪,却一直乐观坚强。赵朗来自湖北恩施的一个偏远山村,父母外出打工,他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他左耳失聪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延误了治疗时机。而成长过程中,他先后目睹三位亲人被病魔夺去生命,决心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奉献社会。(1)从赵朗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自信、自强、负责、奉献、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等。(2)青春自信自强,励志华章,你打算如何做?①充满自信,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②培养自强精神,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③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④培养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⑤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等。第2课时 青春有格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行己有耻1.为什么要坚持“行己有耻”?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 基本规则 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 廉耻 ,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什么是“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 可耻 的就不去做。?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 知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 是非善恶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2)“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 自我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 底线意识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 法律 的事情坚决不做。?(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 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知识点2 止于至善4.什么是“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 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格调 ,有我们的“至善”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 实践过程 ,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弃 的精神状态。?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1)每个人都可以从 点滴小事 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 榜样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 基本态度 ,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 学习 、汲取榜样的 力量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 自我省察 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 慎独 ,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行己有耻1.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 (B)A.要耻于做任何事情B.一个人行事,凡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C.身上要背负沉重的耻辱感D.带来耻辱的一般都是中学生2.卢梭在年轻的时候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陷女仆偷窃。他将这件事记录在自传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表达了内心的不安。这表明,羞耻之心 (D)A.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B.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C.在行动之后,改正错误D.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3.阅读漫画《受伤的共享单车》,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行己有耻”的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社会上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是缺乏羞耻心的表现,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2)结合漫画,谈谈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行己有耻”的人。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做到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知识点2 止于至善4.《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的认识错误的是 (D)①是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②是一种我们普通人达不到的境界 ③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④要求我们以学业为主、修身为辅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5.下列同学的表现体现“止于至善”这一境界的是 (A)①李凡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 ②王梅为班级的发展积极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③赵虎路遇老人跌倒害怕被讹,急忙走开 ④孙雨对朋友很真诚,凡是朋友的要求她都一一答应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名句告诉我们,自省能够(B)①检视自身的不足 ②打击自己的信心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③避免成长中犯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题干中的古语启示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自省能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①③正确。自省有利于找到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②错误;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④错误。课后巩固提升1.某市在新闻媒体上开辟“曝光台”“公德岗”“我投诉”“民声站”等栏目,通报卫生状况最差街道,公开曝光违章车辆,评选20种不文明行为,针砭违反公德的行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B)①做人不可以有耻辱感 ②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 ③知耻就会失去面子 ④引导人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行己有耻”要求我们 (D)A.懂荣辱,守纪律,一切按照父母老师的要求去做B.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情必须全部做到C.展风采,显个性,大胆尝试感到好奇的新鲜事物D.明道德,学法律,牢固树立为人处世的底线意识3.下面漫画中的中学生的行为缺乏“羞恶之心”的是 (D)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①反映的是利用“作业神器”抄袭,②反映的是校园暴力,③反映的是闯红灯,④反映的是盲目模仿抽烟。上述行为都没有守住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D项符合题意。4.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控力不强。下列增强自控力的合理建议是 (A)①每天坚持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③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④拒绝一切娱乐活动,专注提高学习成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河北省某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学生张某和侯某,在教室内,用手和塑料质地的双节棍对同学小王进行殴打。张某和侯某的行为 (C)①违背了“行己有耻”的要求 ②是缺乏自我省察的表现 ③是青春期同学间的正常举动 ④触碰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解析】题干中张某和侯某殴打小王,违背了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缺乏底线意识,违背了“行己有耻”的要求,①④正确。自我省察是“止于至善”的要求,两人是缺乏底线意识的表现,②错误;这是错误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是正常举动,③错误。6.下列能体现“止于至善”思想的是 (B)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7.有位哲人说:“天使和魔鬼只在一步之遥,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下列做法你认为是“善”的一面的是 (C)A.同学要抄袭你的试卷——立即给他B.看到水龙头滴水——默默走开C.发现有人抢劫——及时报警D.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自认倒霉8.“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 (A)①勤学好问,贵在坚持 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④孤芳自赏,唯我独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榜样是精神,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下列对榜样的认识正确的是 (B)①好的榜样激发我们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②好的榜样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每个人都能成为“榜样”式的人物 ④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青春有格,要求我们学会自我省察,学会慎独。下列行为属于慎独的是 (A)①小明在独处的场合,将垃圾扔进垃圾桶 ②一个小女孩在公众场合重视个人礼仪 ③两名男生躲在校园的角落里偷偷吸烟 ④班委会巧妙化解了两位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小林因为交友不慎,被一帮贪玩的同学影响了学习。当父亲看到他的考试成绩后,紧皱着眉头,一句话也没说。父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但小林能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父亲的伤心和失望。正是这种眼神促使小林改变自己,提升学习成绩,他又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1)为什么父亲的眼神能使小林改变自己?父亲的眼神使小林有了知耻之心,知道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促使自己做出改变。(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小林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12.2018年9月13日,由民政部颁发的中国慈善领域最高奖——“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香江集团总裁、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主席翟美卿女士因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奖)。截至目前,翟美卿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为80000多名残疾儿童和老人送去温暖,为1000多名孤儿提供成长照顾,为20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为近700名优秀大学生发放奖学金,为超过100名失聪儿童提供帮助。(1)慈善家翟美卿很好地阐释了“止于至善”的精神,请你谈谈什么是“止于至善”。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课时 青春飞扬.docx 第2课时 青春有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