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学案(2课时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学案(2课时打包)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 社会关系 ,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 法律 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 规范 和调整。?
(2)法律通过 调整 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 未来 的生活。?
(3)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权利 ,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 义务 。?
知识点2 法治的脚步
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 管理社会 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 是非曲直 、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 依法治国 、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
(2)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 生活愿景 ,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 中国梦 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 十九大 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基本方略 之一。?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C)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2.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④法律是调解各种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我国法律在许多方面针对未成年人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对我们的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抚养权等进行专门保护。只有这些法律规定落到实处,我们的基本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说明 (C)
①法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③我们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④法律规定并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2 法治的脚步
4.小梦为参加学校组织的“法治宣传进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准备了以下宣讲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自从有了国家以后就出现了法治
B.法治要求每个人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D.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B)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用法治代替人治 ③坚持法律至上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1)“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法治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何意义?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课后巩固提升
1.生活中调节矛盾和纠纷的手段有 (D)
①道德 ②法律 ③亲情 ④友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表说明 (B)
时期 少年 青年 老年
相关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 婚姻法、 劳动法 老年人权 益保障法


A.不违法就与法律无关
B.法律与生活紧密相连,伴随人的一生
C.没有法律人类就无法生存
D.法律比生活更重要
3.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实行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这说明 (C)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但是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则发生在现代,③错误。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4.下面漫画表明 (B)

①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8年9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开展“反腐倡廉每季一课”第三季度专题学习。反腐倡廉有利于 (C)
①建成高效廉洁、公正透明的政府 ②维护少数人的切身利益 ③维护法律的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④建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做法与法治要求不相符的是 (C)
A.国家依法惩治制假售假的行为
B.张某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C.两名身穿便衣的民警未亮明身份就进入李某家搜查
D.王某在网上传播谣言造成恶劣影响,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要求。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A、B、D三项均符合法治要求。C项中民警未亮明身份就进入李某家搜查,不符合依法办事的要求。
7.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D)

①法治是依法对国家进行治理 ②治理国家只能依靠法治 ③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④强调用人治代替法治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治理国家既依靠法治,也依靠德治,②错误;④说法错误且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8.清晨,你和张小月同学同路上学,都骑着自行车,行至十字路口,红灯亮了,张小月见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准备穿过马路。此时,你的正确选择是 (B)
A.停下车来,绕道走过去
B.停下车来,提醒张小月等绿灯亮了再过去
C.停下车来,要是有人过就一起闯过去
D.和张小月一起快速穿过马路
9.按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表格内容和相关法律,并将它们对应起来。(只填序号)
内容 对应法律
①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居民身份证 D
②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E
③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H
④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F
⑤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⑥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G
⑦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A
⑧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C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C.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居民身份证法
E.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2)阅读并填写完上述表格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结论的。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0.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法典》诞生,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二 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们靠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们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法律就是国王”“国王就是法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你更赞同哪一种理念?请说明理由。
①“法律就是国王”体现的是法治;“国王就是法律”体现的是人治。②我更赞同“法律就是国王”的理念。因为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3)请你列举出两个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底,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答出两个即可)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法律的特征
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是什么?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 行为规范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 社会秩序 。?
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 制定 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 基本形式 。 道德 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2)法律是由国家 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 社会舆论 、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 最主要 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 保护 ,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
知识点2 法律的作用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 规范 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 社会环境 。?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 权利 ,应该履行的 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 社会生活 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 预测 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 违法犯罪 ,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 合法权益 。?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法律的特征
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C)
A.提出和修改 B.制定和废止
C.制定和认可 D.签署和通过
2.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D)
A.法律靠社会舆论、信念保证实施
B.法律靠习俗、经济力量保证实施
C.法律靠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下列突出体现法律这一特征的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颁布
B.某公务车辆因违法停放被处罚
C.路人谴责李某故意损坏共享单车
D.学校处分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
知识点2 法律的作用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法律的 (B)
A.激励作用和制裁作用
B.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C.保护作用和教育作用
D.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
【解析】“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体现了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作用。B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5.2018年1月1日起,《导游管理办法》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导游执业不得有擅自变更行程、诱骗或者强迫消费、向旅游者索取小费等11项违法违规行为。《导游管理办法》的施行 (B)
A.能够杜绝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B.可以规范导游行为,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C.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
D.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爱岗敬业的美德
6.某市两级人民法院的多个法庭,近年来依法判决了一批民事赔偿案件,但仍有部分单位和个人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的判决。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该市人民法院根据统一部署,采取果断措施强制执行,依法拘留被执行人5人,查封房屋6间,扣留汽车1辆,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1)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怎样的作用?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课后巩固提升
1.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材料说明 (A)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的实施以国家力量为后盾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能够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下面漫画《闯红灯》告诉我们 (C)

A.法律与人如影随形
B.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C.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D.法律具有预测作用
3.2018年12月21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重庆市昆仑化工有限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案并当庭宣判,重庆市昆仑化工有限公司赔偿因其违法排放工业有毒废水产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费434275.45元并支付评估费74000元、公告费750元。这说明法律 (B)
①只侧重于保护环境 ②能够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环境 ③依法打击侵犯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④能够保证社会生活有序开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18年8月31日,安徽芜湖男子谢某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未经证实的“非洲猪瘟疫情”谣言,编造铜陵义安区有13人感染疫情死亡,并有大批生猪被填埋的虚假信息。谣言发布后被大量转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谢某因此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日。这说明 (C)
①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②制裁违法犯罪是法律的唯一内容 ③日常生活需要法律 ④保护公共秩序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限制和规范了野生动物的利用,规定了不得违法放生。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启示我们 (B)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行为规范 ②法律能杜绝生活中的违法放生现象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6.下面漫画表明 (D)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與论、信念、习俗等力量保证实施;法律则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说明了道德和法律 (C)
A.产生方式不同 B.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C.实施手段不同 D.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8.“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学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普法歌》告诉我们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下列属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是 (A)
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③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违法犯罪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
图片一: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图片二: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2)请你分别谈谈对上述法律特征的理解。
图片一:①制定法律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②认可法律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③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
图片二:①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②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10.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能有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3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哪些规则制约?
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制约。


(2)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我们应增强规则意识,在生活中懂得并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②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要自觉学法守法,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