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巡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巡礼

资源简介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金牌学案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化巡礼
一、温故知新
1、 生产工具:原始: 石木骨,商周: 石木骨蚌青铜,春秋 铁器
耕作方式:原始: 刀耕火种,商周: 千耦其耘 ,春秋:个体农耕
农业
公有制: 原始社会 时期
土地制度 井田制:商周出现,春秋瓦解,战国崩溃
私有制:战国形成,北魏隋唐限制,宋明清进一步发展
部门: 冶金、纺织、陶瓷
手工业 成就: 辉煌
经营方式: 官营和私营,此消彼长
发展历程: 原始、商周、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
商业 政府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新生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2、
经济结构上: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农业 生产模式上: 精耕细作
组织经营上: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部门: 多
劳动分工: 细
手工业 生产技术: 精
经营形态: 全
生产水平: 高
商业: 夹缝中求生存,重压下显生机,命途多舛,一波三折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儒家学说
阶段 时期 代表人物 主张 地位
产生 春秋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发展 战国 孟子 实行仁政,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荀子 天行有常,人定胜天,人性恶论,礼法并施 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
顶峰 西汉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危机 魏晋南北朝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复兴 宋明 程颢、程颐、朱熹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好社会教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九渊 心学
王守仁 致良知
冲击 明代晚期 李贽 鞭挞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蔑视礼法 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重重波澜,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 王夫之 批判程朱理学,建立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理在气中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鼓吹民主思想
顾炎武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利用 民国 袁世凯 尊孔复古 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打倒 民国 陈独秀、鲁迅等 打倒孔家店 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文革” 四人帮等 批林批孔,评法批儒 传统文化横遭摧残
新生 改革开放 孔子研究机构竞相成立,祭孔大典年年举行,尊孔读经之声不绝于耳。
2.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地位 总评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思想曾经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道家 庄子 齐物,逍遥,顺应自然
法家 韩非子 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孙膑 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又广泛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儒家 略
3.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是: 蔡侯纸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 《金刚经》
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发明是: 活字印刷术
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 《丹经》
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是: 指南针
天文学方面: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 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关于日食的记载
我国对彗星的记载比欧洲早: 1000多年
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 670多年
中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 800多年
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是: 《甘石星经》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 《石氏星表》
东汉科学家张衡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 1000多年
世界上首次恒星位置的变动是 僧一行 和 梁令瓒 用 黄道游仪 发现的。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早: 300多年
我国古代最精确的一部历法是: 《授时历》
数学方面:
最先提出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的是: 《周髀算经》,比西方早 500年
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的是: 《九章算数》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 1000年之久
农学方面: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齐民要术》
元代 王祯 的 《农书》 详细记载了 冶金“水排” 、 水转大纺车 、 木活字 和 转轮排字盘 等重大发明。
《农政全书》的作者 徐光启 被誉为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方面: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是: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的作者 张仲景 被称为 “医圣”
最早的麻醉药剂 “麻沸散”和早期的体育保健体操 五禽戏 ,是 华佗 发明的。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 李时珍 的《本草纲目》 ,他还创立了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4.文学艺术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甲骨文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兰亭序》
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是: 顾恺之 ,他的绘画理论 以形写神 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是 吴道子
在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当数 《清明上河图》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屈原楚辞中最著名的诗篇是 《离骚》
唐朝最著名的三个诗人是: 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代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苏轼,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柳永
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是 话本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罗贯中 的 《三国演义》
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先河的是施耐庵的《水浒传》
神默小说的典范是 吴承恩的《西游记》
描摹世态人情、反映社会风尚变迁的经典之作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明朝的“四大奇书”是: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是在 “三言”、“二拍” 等作品中。
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开山之作的是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
明清时期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是: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 傩仪
最为著名的“元曲四大家”是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
被誉为“国粹”的戏曲形式是京剧
京剧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是在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
三、本专题你应该构建的知识体系:
儒家:产生、发展、打击、顶峰、危机、复兴、冲击、利用、打倒、新生 道家:老子、庄子
思想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武、孙膑
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天文:甘德、石申、张衡、僧一行、郭守敬
科技 数学:春秋时期、东汉、南朝
农学:贾思勰、王祯、徐光启
医学:张仲景、华佗、李时珍
诗:《诗经》、楚辞,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赋:汉朝,吸收了《诗经》和楚辞手法的带韵散文
文学 词:两宋,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曲:元朝,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文艺 小说: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
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王羲之、怀素、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艺术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绘画:顾恺之、吴道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戏剧:傩,梨园,瓦舍,南戏,
四、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春秋以来,儒家思想是如何演变和被利用的?
儒家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晚年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五部书,史称五经。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是孟子。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宽刑薄税。另一代表是荀子,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儒家思想当时不受重视。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
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应当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代理学仪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集大成者是南宋朱熹。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说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时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著有《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主要活动基地是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主要内容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文学革命的先声)。打倒孔家店是当时响亮口号,儒学受到了严重冲击。
新中国成立后,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文革”期间更是受到致命打击,“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孔老二臭名远扬。改革开放以来,儒学逐渐获得了生机,孔子研究机构竞相成立,祭孔大典年年举行,尊孔读经之声不绝于耳。
2.战国以来,除儒家外,还有哪些学派、思想也有很大影响?
道家: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战国时期,继承老子道家学说的是庄子,他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现象。
战国的墨家:创始人是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平民百姓也要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渴望社会安定。尚贤就是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战国的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认为今胜于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以法为本,法不阿贵。韩非子的思想在商鞅变法中得到体现。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身体力行,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反对君主专制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唯物观点。他还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
3.秦朝以来,我国历代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是怎样演变的?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又流行一种更加简便的隶书,是为书同文。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唐玄宗时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在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变法法令,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游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败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民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习年限中的比重,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为基本思想,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
1966—1976年,毛泽东开展“文化大革命”,高考制度被废弃。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8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此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1977年底,高考制度得到恢复。
五、本专题你应该做过的测试
(一)客观题
1、(2003·上海)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 )
A.《金瓶梅》 B.《红楼梦》 C.《牡丹亭》 D.《西厢记》
2.(2004·广西)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3.(2004·上海)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4.(2004·上海)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5.(2004·新课程文综)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6.(2004·全国)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D.经济停滞倒退
7.(2005·江苏)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1)“仁者,爱人”(2)贵贱有“序”(3)“己所不欲,勿施与人”(4)“有教无类”
A.(1)(2) B.(1)(3) C.(1)(4) D.(2)(4)
8.(2005·全国)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9.(2005·上海)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10.(2005·天津)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1)雕版印刷术 (2)记录太阳黑子 (3)实测地球子午线 (4)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5)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1)(3)(5)B.(2)(4)(5)C.(1)(2)(4)D.(1)(3)(4)
11.(2005·全国)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
A.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12.(2005·上海)“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13.(2006·上海)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州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14.(2006·上海)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5.(2006·上海)朱震亨是金元时期的杰出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学之宗”的典籍是( )
A.《黄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6.(2006·江苏)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17.(2006·天津)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
18.(2006·四川)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了情感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19.(2007·北京)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2007·广东)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1.(2007·广东)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22.(2007·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23.(2007·海南)图3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它应该抄写于(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4.(2007·江苏)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A B C D
25.(2007·宁夏)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图7
26.(2007·全国)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7.(2007·全国)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28.(2007·四川)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29.(2007·天津)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
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30.(2007·广东)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脸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1.(2008·重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32.(2008·四川)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33.(2008·四川)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武器
34.(2008·广东)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35.(2008·上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牧;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36.(2008·上海)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
A.《史记》 B.《三国志》 C.《汉书》 D.《资治通鉴》
37.(2008·上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38.(2008·重庆)“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二)主观题
39.(2007·天津)君与民的关系问题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被不断探索。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唐太宗则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者所欲者劳弊”。
(1)唐太宗所说思想内涵是什么?
(2)孟子、董仲舒、黄宗羲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斯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好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请依据材料一、二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并简述选择此课题的理由。
(2)据材料三找出需要研究的对欧洲以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3)曾经远远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科学后来却大大落伍了,分析一下发达及落伍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客观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C A D C C A B C A A B D D B A D D A D
题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A A D B A D A D B D B D C A D D C A A
(二)主观题
39.(1)重民生
(2)异:董仲舒神话神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介于二者之间。
同:他们都没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40.(1)课题:李约瑟难题或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衰
理由: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新航路开辟及海外殖民征服;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落伍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文化专制的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巡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