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化一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近代文化一瞥

资源简介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金牌学案
专题六:中国近代文化一瞥
一、温故知新
列强侵略:割领土、索赔款、开口岸、攫特权、掠资源、销商品、输资本、
控海关
仍占主导地位但已开始解体的 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的 外国资本
清朝:洋务运动
经济结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官僚资本
民国:四大家族
出现: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民族资本 发展:19世纪90年代
黄金:一战前后
衰微: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阶级结构: 地主阶级 、 农民阶级 、 资产阶级 、 无产阶级
衣:西服革履中山装旗袍
食:咖啡可可西式果露汽水纸烟
世风递嬗 住:西式建筑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
行:铁路航运航空邮政通讯
俗:断发不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丧葬礼仪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西学东渐
层面 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活动 评价
器物(技术)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林则徐 学习外国长处,抵抗外国侵略。 设译馆,译西书(《各国律例》、《四洲志》) 林则徐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不愧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 魏源也堪称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以他和林则徐们为先导,学习西方,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思想主流。
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冯桂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自强求富。 开展了洋务运动。 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顽固派 倭仁等 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反对洋务运动 抱残守缺,愚昧误国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早期 王韬、郑观应 不但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加入洋务大员的幕府,为洋务事业谋划奔走,以商股身份直接参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 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后期 康有为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托古改制。 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他们开展的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 是系统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制度(政体) 革命派 孙中山等 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是其指导思想。 领导进行了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观念(思想) 激进派 陈独秀 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打倒孔家店 发表《敬告青年》、《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文学革命论》等文章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李大钊 发表《民彝与政治》
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孔丘》
鲁迅 发表《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等文章
刘半农 发表《相隔一层纸》
2、三民主义
阶段 背景 内容 意义
旧三民主义 半个世纪的实践表明,无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发展实业开展“商战”,还是标榜“君主立宪”、变法维新,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在上书改革碰壁之后,终于认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不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只在原有框架下修补改良,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故而他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名为共和,实为专制,孙中山为此又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为寻求新的出路,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改组了国民党,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所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3、毛泽东思想
阶段 时期 背景 著作 内容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共产国际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与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破坏革命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压制工农运动,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形成 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7年)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总结国民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逐渐确立了在全党的最高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 《新民主主义论》 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本专题你应该构建的知识体系:
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西学东渐 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观念: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民主和科学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思想 旧:民族(反对满洲贵族)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新:民族(反帝)民权(自由与权利)民生(节制资本)
毛泽东思想:萌芽、形成、成熟
近代报刊出现:19世纪
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72年创办的《申报》
报刊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的是:《点石斋画报》
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
资产阶级性质的报刊:《时务报》、《民报》、《新青年》等
传入中国:19世纪末
电影 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患难夫妻》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文学
白话诗: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胡适的《孔丘》
四、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近代以来,儒家思想是如何被利用的?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时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著有《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主要活动基地是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主要内容是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成为文学革命的先声)。打倒孔家店是当时响亮口号,儒学受到了严重冲击。
2、近代以来,我国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是怎样演变的?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在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送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变法法令,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游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败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民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阶段在整个学习年限中的比重,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为基本思想,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五、本专题你应该做过的测试
(一)客观题
1.(2003·广东)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2.(2003·新课程文综)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国民全体
3.(2004·江苏)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2004·江苏)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5.(2004·上海)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天朝田亩制度》 D.《民报》
6.(2005·广东)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7.(2005·上海)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
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8.(2005·全国)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9.(2005·辽宁)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1)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3)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A.(1)(2)(3) B.(1)(2)(4) C.(1)(3)(4) D.(2)(3)(4)
10.(2006·重庆)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11.(2006·江苏)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2.(2006·江苏)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是(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13.(2006·全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14.(2006·广东)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 )
A.经世致用 B.求富求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工商皆本
15.(2006·北京)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
(1)“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2)“(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3)“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4)“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1)(2) B.(1)(3) C.(2)(4) D.(3)(4)
16.(2006·广东)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17.(2006·全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18.(2006·重庆)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2007·重庆)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20.(2007·全国)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
A.《佛国记》 B.《瀛环志略》 C.《康輶纪行》 D.《天下郡国利病书》
21.(2007·江苏)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2.(2007·海南)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3.(2007·海南)《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24.(2007·广东)“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25.(2007·北京)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26.(2008·全国)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
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
27.(2008·全国)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28.(2008·重庆)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1)魏源(2)光绪帝(3)赵三多(4)陈独秀
A.(1)(2)(3)B.(1)(2)(4)C.(1)(3)(4)D.(2)(3)(4)
29.(2008·四川)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蔑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中国“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30.(2008·广东)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二)主观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方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好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摘自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3)综合材料一至三,并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谈一下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32、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潮流不断加强,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
人物编号 人物名称 人物速写
1 李鸿章 晚清最著名的大臣, 的领导人之一,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建立北洋水师。
2 康有为
3 孙中山
4 陈独秀 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鼓吹用“德先生”、“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表格中有些内容尚未填写完整,请你把它补全。
(2)上述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活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表格反映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问题上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试归纳这i1趋势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客观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A D C D B A C B B A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A C C D C B A B C B D A
(二)主观题
31、(1)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方法上以前采用温和的改良,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上以前不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与共产党的合作之路。
32、(1)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倡西式教育;孙中山,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生致力于革命实践活动,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的戊戌变法运动,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是其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的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3)趋势:西学东渐经历了技术(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面的变化。
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文化一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