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届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背景材料】2009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他建立的“串级萃取理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迫使国外稀土垄断企业纷纷减产和停产,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影响十分深远。 【知识点索引】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旅创新能力的竞争。 3.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4.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5.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创新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中制度创新的本质就是要改革。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指导并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而改革和科技进步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那些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推动经挤社会的发展)。所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中也会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 7.创新的含义: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要不断有新的突破。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9.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巨大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10.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1.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09年中考预测】1、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说明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强大动力。(2)从总体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人口众多、民族文化素质不高,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当今世界,各国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实质,是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2 徐光宪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说明了什么?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3、请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对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认识。这是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鼓励性措施的体现;公民享有荣誉权;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4、徐光宪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我们青少年应以获奖科学家为榜样,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关心身边的科技事物.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其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重点加强的第一项工作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为什么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2)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示:结合课本有关知识) (3)我国什么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科技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发展的目标;我国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经济的压力,更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4)学校开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节活动,请你提出一项活动建议。 围绕科技这一主题提出活动建议均可。如:开展科技小发明比赛、参观科技馆、科技黑板报评比、爱科学演讲比赛。 6、我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要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员,这说明了什么? 答:党和政府对发展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重视。 7、简要分析国家为什么设立科学技术奖。 答: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③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④只有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8、青少年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 答: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和实践,正确选择成才的目标,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9、作为中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你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 答:①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②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③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10、请设计一次主题班会。(包括班会主题、步骤、发言稿)主题: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或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步骤:①观看录像《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时代》,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状况。②请有关专家谈人才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③请学生代表谈观看录像后或听专家讲话后的感想。④任课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发言,并提出对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希望和要求。发言稿: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新的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科技革命下,我国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本领,做“四有”新人,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