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年下九年级上社会阶段性调查测试卷2018.12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2.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3.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台,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 B C D4.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这一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 )A.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C.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 D.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6.唐朝的对外开发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①北伐军胜利进军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杯酒释兵权 ④雅克萨之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8.“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元、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0.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B.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完全丧失C.结束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保留封建因素11.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A.英国对外殖民扩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清政府闭关锁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C.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2.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批评天主教会,骂教皇是“两足禽兽”的思想家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哥白尼1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右图所示现象。从图中我们直接可以看出(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C.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诞生D.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14.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主张应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5.观察右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 ②汽车的发明 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开辟了殖民道路 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C.自由平等理念的传播 D.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17.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18.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C.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1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民的作用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12年大事记(部分)时间主要内容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诚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1月15日孙中山致电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宣告如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共和,则正式辞临时大总统职,将政权让与袁世凯。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宣言赞成共和。3月3日中华同盟会本部在南京召开会员大会,制定新纲领,宣布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四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大事记中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什么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体现启蒙运动的哪些思想?(3分)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由以上大事记可见,革命党人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你认为孙中山当时应不应该辞去临时大总统?说明你的理由。(3分)22.(10分)周恩来,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崇高风范铭刻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激扬青春有觉悟】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在《“觉悟”的宣言》声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概括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1分)【生死攸关有胆略】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 ——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2)周恩来认为“大革命”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实践了这一主张的?(2分)【临危受命有卓识】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请概括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主张。并列举相关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远见卓识。(5分)【鞠躬尽瘁有大爱】周恩来常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担任总理期间,他操劳国事,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在16小时以上。(4)联系上述材料,概述周恩来的高尚品格。(2分)23.(10分)反思历史,反省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摘自《联合国家宣言》(1)材料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一例 “野蛮和残暴”行径。(2分)(2)请举例说明“联合国家”如何开展“共同的斗争”?(2分)材料二:经过(中国法官)激烈斗争,远东国际法庭法官们的席次最终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这次审判最终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的28名甲级战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甲级战犯被判死刑。后来,由于美国急欲把日本变成反共的东方前哨阵地,对日本战犯竭力庇护和大批释放。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改动)(3)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背景是什么?中国法官为坐席作抗争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4分)(4)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认识。(2分)24.(10分)儒学在中国长期处于独尊地位,近代出现了多元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学终,至四书。……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三字经》(1)指出材料一所渗透的儒家主要思想。(2分)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2分)材料三:……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二是从一元走向多元;三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鸦片战争时期非常有限度的开放,到洋务运动时期开放的扩大,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这就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郑大华《<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3)近代以来儒家学说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地位是如何遭到挑战的?(6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李鸿章(1823 -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李鸿章出生以来,中国内忧外患,虽然中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但中国与列强的交流日益艰难。请说明李鸿章出生以来的这一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原因。(4分)(2)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唾骂他,有人崇拜他,有人责备他,有人惋惜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人们惋惜他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2分)2018年下九年级上社会阶段性调查测试答题卷一、选择题(20小题,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21.(10分)(1)(3分)(2)(4分)(3)(3分)22.(10分)(1)(1分)(2)(2分)(3)(5分)(4)(2分)23.(10分)(1)(2分)(2)(2分)(3)(4分)(4)(2分)24.(10分)(1)(2分)(2)(2分)(3)(6分)25.(10分)(1)(4分)(2)(4分)(3)(2分)2018年下学期九年级社会检测参考答案1—5:A D A C A 6—10:A D A D D 11—15:B B B B D 16—20:B B A C C21.(1)三民主义;人民主权理论;三权分立思想。(3分)(2)发表通电(或宣言);进行南北谈判;制定新纲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二点即可,4分)(3)应该:讲诚信;避免内战; 不应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不能领导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两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3分)22.(1)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社会革命。(1分,1点即可)(2)没有自己的军队;(1分)领导南昌起义(1分)(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分)论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全国性抗战爆发。在中共的推动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4分)(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2分)23.(1)力量:德、意、日法西斯。(2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等。(德日法西斯野蛮和残暴的事件均可,一点即可,1分)(2)1942年后反法西斯斗争的正确史实都可给分(一点1分,共2分)(3)背景:日本法西斯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1分)有必要;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中国为战胜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但法官席次的起初排位,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3分)(4)惩罚战犯,弘扬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巩固二战胜利成果;(1分)但由于审判不彻底,给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土壤。(1分)24.(1)仁的思想;克己复礼,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2分)(2)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3)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救封建统治,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历史地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在反封建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6分)25.(1)清王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遭受列强殖民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2)领导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的步伐,成为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但在甲午战争指挥不力,导致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丧权辱国,晚节不保。(4分)(3)历史性: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评价;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全面性、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写出2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