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二)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一位企业家接受采访时说:“我过去生活担子很重,所以我一心努力挣钱,可以说那时我是唯物主义者。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现在是唯心主义者。”师:你们是否赞同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呢?那么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现在现在就来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讲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教师:展示漫画:甲乙二人在激烈的争论
?
设问:甲乙二人的争论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学生: 观看漫画,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的的观点。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讲授】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教师:讲述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生的本原是“火”;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组:约翰 道尔顿提出“所有物质都是原子构成的”;加森狄认为“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霍布斯认为“人是机器”。
第三组:到了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学生观看课件,快速阅读教材,探讨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教师:展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表,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练习题并简单讲解。
【讲授】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教师:讲述由于对意识理解的不同,唯心主义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一组:王守仁的“心外无物”等;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
第二组:朱熹的“理在事先”;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学生观看课件,快速阅读教材,探讨、分析出其观点和实质。
教师:展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比较表,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归纳总结。
(三)综合探究,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辨析题: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学生:思考、讨论此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师:提问并评析学生的观点,强调回答辨析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两个对子
教师:强调哲学上有“两个基本”和“两个对子”,并要求学生区分开易混淆的问题。
展示图示并详细解析两个对子的分歧和产生分歧的原因及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本节课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师生共同回忆讲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思路清晰,特别是构建比较表,化杂乱为有序,对相似知识点较多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表的方式进行处理,可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这节课内容理论性强,难于理解,再加上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又不够新颖,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以后我要在这方面多努力加强。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第2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
2.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
二、唯心主义:
1.根本观点
2.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