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2张PPT。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限定地域规定种类规定期限限制数量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计划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 分配:过于平均2、措施行政机构经营方式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委会3.作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没有自主权)。结合材料回答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1.原因:2. 内容: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材料一 1978-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材料二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数据来自新华社2007年文章《六组数据见证共和国经济辉煌历程》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2.(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3.(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B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5.(2018·苏南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D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6.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7.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8.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9.(2018·江苏淮安期中)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 )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10.(2018·山东滨州期中)2001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1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12.(2018·临沂高一期末)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起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引起如此反响的原因是(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13.(2018·武汉高一期末)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14.(2018·南京高一检测)“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15.(2018·长沙高一期末)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时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9.1%17.9%17.5%(1)依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革”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革”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2.(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A。 材料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3.(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D。A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B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解析:B。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初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各种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在人民公社体制之下,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实行各种责任制就是要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实行权力下放,C项错误;依据材料“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可知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D项错误。5.(2018·苏南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D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D。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6.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姓“资”和姓“社”的问题。中共十四大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7.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解析: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主要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国已摆脱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8.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解析:C。依据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依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D项错误。9.(2018·江苏淮安期中)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 )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解析:B。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中“放开了……价格”的价格改革就是由市场进行调节,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向型经济,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D项错误。10.(2018·山东滨州期中)2001年,党中央在党建实践活动方面宣布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C.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逐步提高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对私营企业的承认和重视,不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已经提出私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中“私营企业主也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全面展开的,故D项错误。1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C。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12.(2018·临沂高一期末)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起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引起如此反响的原因是(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D。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是对公有制体制下计划经济模式的冲击,D项正确。“大锅饭”体制的弊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就已暴露,排除A项;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早已开始,排除B项;C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答案为D项。13.(2018·武汉高一期末)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解析:C。依据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依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符合国家规定,D项错误。14.(2018·南京高一检测)“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解析:A。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1年”,由此判断首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选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在“一五”计划时实行的,排除B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C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是1997年,排除D项。15.(2018·长沙高一期末)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②解析:D。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题目的时间是1992年,而③是1984年,④是1978年。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3.9%1971~1975年4.0%1976~1980年5.1%1981~1985年8.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时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9.1%17.9%17.5%(1)依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有两个高峰,即1963~1965年、1981~1985年,依据时间确定背景,分析原因。第(2)问据表格分析可知,从1952~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从中国正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角度分析原因和意义。第(3)问据表格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个体等其他经济类型比重上升;依据时间信息从改革开放的实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等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类型: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flv 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ppt 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原卷版).doc 第12课-2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测试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