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政治课题法律保障生活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理解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重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难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学法指导合作交流 实际联系法 [自主感知]一、法律的特征1.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点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________。2.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或________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________。(2)法律是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__。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什么说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________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________,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________;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二、法律的作用法律________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________的社会环境。(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________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________。[活动探究]探究一 法律的特征材料一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材料二 吴大爷年过七十岁,多病缠身,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的三个儿子相互推诿,都不给吴大爷赡养费。邻里乡亲纷纷指责吴大爷的儿子们是“不孝之子”,但他们无动于衷。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吴大爷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法庭判决三个儿子按时给吴大爷赡养费。三兄弟懊悔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乡亲们说:“还是靠法律才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乡亲们的指责没有起到作用,而法庭判决起了作用?材料三 2016年1月12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受贿案,认定被告人李东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0万元。(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法律的哪些特征?你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知识拓展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探究二 法律的作用材料一 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同学围绕法律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议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甲:法律是可爱的,因为它保护公民的权利。乙:法律是无情的,因为它与惩罚紧密相连。丙:法律是神圣的,因为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材料二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韩增义腐败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韩增义受贿金额达1617万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50万元。(1)请就材料一中甲、乙、丙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2)韩增义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具有什么功能?(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法律的几个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