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4.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 地理备课组 供稿学习目标: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3、学会根据安第斯山东西两侧景观差异示意图,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自主学习自主解惑(独学)1、课本83页活动,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近海洋的地方,和远离海洋的地方,哪里温差大些? 为什么? 2、海洋的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的_______(早、迟)。3、屏障作用:阴坡气温 湿度 ,阳坡气温 湿度小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4、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 摄氏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 ,平原气温 。5、影响局部气候:如人工造林、 和 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可以使当地气候 。6、导致气候反常: 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 , 等灾害频繁。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 ,危及人类健康。7、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气温 ,风速比郊区 ,上升气流显著, 和低云增多。读课本86页阅读后回答,地球变暖的结果是:海平面 ,热带风暴猖獗,干旱面积 ,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平衡受到威胁。合作交流(对学) 性质差别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 冬季 年温差 海洋 受热慢、散热慢 升温慢、降温慢→ 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 陆地 受热快、散热快 升温快、降温快→ 内陆地区降水 2、某一山岭,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垂直高差为5000米。如果 B处的气温为200C,请问,A处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__________3、完成课本85页活动2。合作交流(群学)1、读课本P84图4-26和4-27“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上看,安第斯山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什么差异? 。(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在赤道这么热的地方会出现雪山? 已知同纬度上的A、B两点,读图回答问题。预习诊断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气温的分布深受的影响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影响 D.季风的影响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4、夏季可以作为避暑胜地的一组是( ) A武汉、哈尔滨、昆明 B.黄山、北戴河、武夷山 C.庐山、广州、九寨沟 D.北京、海南岛、重庆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6、将下列气候现象与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连起来: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 纬度位置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 : 海陆位置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地形地势 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 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 。情境导入:五、预习反馈交流 1、海洋的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 教师活动:出现的_______(早、迟)。屏障作用:阴坡气温 阳坡气温 湿度小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 摄氏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 ,平原气温 。4、影响局部气候:如人工造林、 和 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可以使当地气候 。5、导致气候反常: 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 , 等灾害频繁。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 ,危及人类健康。6、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气温 ,风速比郊区 ,上升气流显著, 和低云增多。读课本86页阅读后回答,地球变暖的结果是:海平面 ,热带风暴猖獗,干旱面积 ,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平衡受到威胁。 性质差别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 冬季 年温差 海洋 受热慢、散热慢 升温慢、降温慢→ 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 陆地 受热快、散热快 升温快、降温快→ 内陆地区降水 7、某一山岭,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垂直高差为5000米。如果 B处的气温为200C,请问,A处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__________8、完成课本85页活动2。六、疑难互动 教师活动: 2、(1)此图为 半球(南或北) 等温线图,判断的依据是 。B点的气温介于 ℃和 ℃之间,A点的气温介于 ℃和 ℃之间,所以,A点的气温 (高于或低于)B点的气温。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则此图表示的季节为 季。判断的理由是 。(4)若此图为冬季气温分布示意图,则A、B表示陆地的是 。 2、读地理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出汗了”是指 现象。(2)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而产生的。(3)以下哪种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A、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C、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D、过分抽取地下水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巩固训练1、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的山脉位于 洲,该山脉在世界上的地位可描述为 。(2)该地位于 半球(南、北),判断的依据是 。(3)A地对应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为 图(甲或乙)。(4)B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这告诉我们,沿海地区降水不仅仅跟离海远近有关,还与 等因素有关。2、下面各等温线分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北半球夏季陆地的是 ( )3.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B.人为因素的影响 C.海陆分布的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4.庐山和青岛均为我国避暑胜地,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 A.洋流因素和纬度因素 B.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C.洋流因素和地形因素 D.地形因素和海陆因素5.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空气环流是 ( ) A.近地面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B.城市工厂、居民生活排出大量的废气流向郊区C.城区温度比郊区高,产生上升气流,郊区温度较低产生下沉气流D.城市多建筑物,受热慢,郊区多水面,受热快6.全球气候变暖致使 ( ) 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B.干旱地区面积扩大,森林面积扩大,出现人类的生存危机C.全球降水大量增加,洪涝灾害增加,撒哈拉沙漠将变成绿地D.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大量增加,致使空气污浊,气候恶化7. 图中所示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300米,若A地气温为15℃,则B地气温应为 ℃。(2)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是 。(3)运用这一原理,人们在夏季往往到 避暑。9.读图回答问题:(1)该图示意 半球某区域的等温线分布情况。(2)冬季等温线在陆上向 (方向)凸出。其原因是 。(3)如果C为陆地,B为海洋,则此时是 (季节);如果A、C为海洋,B为陆地,则此时是 (季节)。(4)若B为亚欧大陆,那么A是 洋,C是 洋。八、系统总结 点拨建构九、课后反思对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意见及建议:九、限时作业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印制时间:必做题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2.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3.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4.冬至日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B北半球昼长夜短C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D南半球昼长夜短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A西南地区地处低低纬度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D 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地球形状③地球运动④海陆分布⑤地表起伏⑥人类活动⑦动物活动A①⑦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7.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 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8、山东省位于 ( )A.热带B.寒带C.北温带D.南温带9.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 (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10.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出现了“雪锋”现象,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B.纬度因素C.人类活动D.地形地势 11、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沿北纬40度的亚欧大陆及其1月和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1)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是 (填字母)地,主要原因是深居 。(2)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地,原因是受 性气候影响。(3)B、E两地的年降水量,B地更 ,原因是距离海洋更 。 选做题通过学习《地理》,小明画了两幅漫画。请你判断这两幅画是否符合自然地理规律,为什么?批改等次: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 七上4.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杨庄集镇初级中学 地理备课组 供稿一、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理解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的关系。3、学会分析地球的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难点:太阳辐射与纬度的关系自主预习自主解惑(独学)1、 、地球的运动、 、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太阳辐射影响着气候。2.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所谓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 。(2)观察B图,当太阳光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 °,当太阳光斜射时,太阳高度角小于 °,即太阳光线斜射的越厉害,太阳高度角越 。(3)观察A图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 ,太阳辐射最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3、可知,当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时,地表的受热面积会越来越 ,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就会越来越 。1、自转:⑴课本68页活动“昼夜更替”,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______。⑵地球自转,使得在人们经历 的同时,也感受着一天早中晚天气的变化。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 的平面成66.50C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 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 也随之发生规律的变化。合作交流(对学)1、读课本79页活动2回答:(1)、图4-20上,A、B、C三处太阳高度角是否一样?___________(2)、图4-20上,A、B两处中,_______处的太阳高度角大,_______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2、地球具有 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 也随着发生变化。3、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 ,太阳辐射最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五带:根据各地获得 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是否有 和 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特点热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___。 温带 北温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介于_____带和_____带之间,气候_________变化明显。 南温带 23.5°S-66.5°S 寒带 北寒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_________。合作交流(群学)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昼夜长短情况。日期 节气 直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6月22日前后 夏至 南极圈内 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极圈内 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⑵、我们学校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诊断.:测一测,本节知识你掌握了吗?1、下列四地中,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 ( )2. 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3.下列地理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产生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4.下列哪些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 ( )①一年中,操场上旗杆的影子长短和方向有季节性变化 ②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③凌晨起床观看欧洲当地19:00举行的足球比赛直播 ④北京天安门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刻都是不同的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5.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南北极圈上6.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B.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地球运动总是先自转后公转D.自转公转周期不同7.2008年8月8日8时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正式开幕,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8、你位于五带中的 带。从图中可知,非洲领土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我们生活在 洲,该洲地跨 带、 带和 带。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都在低纬度,寒带都在高纬度 B.低纬度都在热带,高纬度都在寒带C.中纬度都在温带,高纬度都在寒带D.低纬度都有阳光直射现象,高纬度地区都 有极昼极夜现象 在上图填写上五带的名称情境导入:预习反馈 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当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时,地表的受热面积会越来越 ,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就会越来越 。地球自转,使得在人们经历 的同时,也感受着一天早中晚天气的变化。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 的平面成66.50C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 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 也随之发生规律的变化。五带:根据各地获得 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是否有 和 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特点热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___。 温带 北温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介于_____带和_____带之间,气候_________变化明显。 南温带 23.5°S-66.5°S 寒带 北寒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_________。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昼夜长短情况。日期 节气 直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6月22日前后 夏至 南极圈内 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极圈内 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 疑难互动 教师活动:1、自 现象: 转 影响:2、公 现象: 转 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含了各种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哪些与自转有关哪些与公转有关。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的季节长短不同。(2)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比冬天早。(3)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4)我们山东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1.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日期正确的是 ( )A.23.5S 冬至日 B.23.5N 夏至日C.23.5N 冬至日 D.23.5S 夏至日2.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B.有无极昼极夜C.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3.下列四地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是 ( )A.南寒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热带4.读下图,完成要求。(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五带的名称。(2)你位于五带中的 带。从图中可知,非洲领土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我们生活在 洲,该洲地跨 带、 带和 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都在低纬度,寒带都在高纬度B.低纬度都在热带,高纬度都在寒带C.中纬度都在温带,高纬度都在寒带D.低纬度都有阳光直射现象,高纬度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5.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日(节气),你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有没有昼夜交替? 。(2)我国航天员费俊龙、孽海胜在2005年10月12日称作“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中的大体位置位于上图中的(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3)当地球从B到运动到A时,有关太阳直射点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后继续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后继续向南移动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后继续向北移动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后继续向北移动(4)当角C增大时,地球上的五带的范围有何变化?(5)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节气是 和 。系统总结 点拨建构九、课后反思对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意见与建议:九、限时作业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印制时间:必做题1、.6月22日,甲地(0°、50°E)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无法确定2.下列四个节日中,北京市白天最长的是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3、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时间是 ( )A.北半球的冬至日 B.北半球的夏至日 C.北半球的春分日 D.北半球的秋分日4.下图四地,位于热带的是 ( )5.读“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问题。(1)平面A是 ,平面B是 。(2)角C的度数是 °。(3)若角C为90°,同一地区季节还有没有变化? 。有没有昼夜交替? 。(4)当角C增大时,地球上的五带的范围有何变化?(5)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节气是 和 。选做题为了使一楼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都能采光,从理论上讲,我国北方的楼间距应比南方的楼间距 。为什么?试着用绘图的方法加以说明。批改等次:_________ 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doc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