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09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押题系列(四):中国近代史【高考回顾】年份 政治 经济 文化考点 题型、分值 考点 题型、分值 考点 题型、分值2007年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T12选择题,4分 洋务运动中创办新式学校 T29(2)材料题5分2008年 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 T11选择题,4分中国近代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 T27(2)(4)材料题,共13分【考情分析】本部分07年试题分值为9分,08年为17分。考查过的知识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段特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洋务运动中的向西方学习。【高考猜想】预计今年高考本部分分值在20分左右。政治史部分特别关注的考点有: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认识近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不懈努力。经济史部分特别关注的考点有: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对社会生活的变迁给予重点关注。文化史部分特别关注的考点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例题】1、一百多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救国”成为当时社会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C.抗日战争胜利 D.甲午战争中国惨败2、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中国共产党发表该声明是为了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议和平建国21世纪教育网B.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联合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取得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合法地位高考资源网3、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化的层次逐步深化 B.追求民主的时代潮流C.探寻中国政治改革之路 D.政府机构民主化进程4、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4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5、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碰撞激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C.社会变革引起服饰变化 D.中西服饰各有特点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纳(Turner)7、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21世纪教育网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8、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读表《新青年》杂志关于妇女、婚恋主题的部分作品和文章篇目,能反映的准确信息是篇名 作者 译者 卷号妇人观女子教育女权评议结婚与恋爱结婚论终身大事 Max Orell(法)梁华兰吴曾兰高曼女士(美)威斯达马克(芬)胡适 陈独秀震瀛杨昌济 第二卷 第一号 1916年9月出版第三卷 第一号 1917年3月出版第三卷 第四号 1917年6月出版第三卷 第五号 1917年7月出版第五卷 第三号 1918年9月出版第六卷 第三号 1919年3月出版A.《新青年》杂志已经具有了国际影响力 B.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影响中国C.近代西方女权思想开始影响中国 D.西学东渐的深化10、下列图片直接反映的信息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 D.自然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瓦解11、胡适说:“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称其为“英雄”的主要依据是A.为挽救民族危机放弃仕途 B.提出“实业救国”兴办实业C.提出“教育救国”大搞教育 D.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2、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1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同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1世纪教育网14、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15、以下是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阅读材料:“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阿苏纵向汝求婚,汝何不告其母?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1908年12月《图画新闻》请回答:(1)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材料进行论证。(6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婚姻观念出现的原因。(6分)【答案要点】(共12分)(1)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第一层次:仅给出结论,未进行论证。(1分)第二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2分)第三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但未建立两者联系。(4分)第四层次:利用材料并综合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6分)答题思路示例:清末,婚姻自由观念开始被接受,但传统婚姻观念仍根深蒂固。婚姻观念自由的论证材料:①严阿苏在堂上大方表达“我中意他”;②“此不干母亲事”③“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婚姻观念陈旧的论证材料:①两人同行被官府盘获;②“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③“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④官府干预私人生活。(2)自由婚姻观念的原因:①当时中国处于近代化转型时期;②西学东渐,人民逐渐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③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3分)保守婚姻观念的原因:①官府维护传统婚姻观;②旧礼教根深蒂固。③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3分)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继昌隆缫丝厂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汉阳铁厂1863年俄商的顺丰砖茶厂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